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展讯被刷屏:执着的“嘴炮”与不确定的未来 》 班门弄斧

《三个证据,揭露紫光赵伟国的“套利”真相》 天下杂志

《狂砸3000亿 紫光的芯片帝国靠什么构建?》 雷锋网

《展讯通信:文章"紫光收购后展讯困难重重”失实》 新浪科技

《专攻与市场:英特尔入股展讯并不明智》 孙永杰

《展讯自主架构芯片年内发布,这才是真正让业界惊讶的;展讯中低端平台"杀手"年内登陆 黑科技覆盖千元机》 集微网

《“饿狼”赵伟国:“羊毛出在猪身上”》 东方财富网

《全民呼唤中国芯,但紫光赵伟国却倒在追赶三星的路上》 钛媒体

《英特尔90亿元入股紫光:展讯想在五年内超越联发科》 凤凰科技


年轻人与“年轻人”

前两个月,汇丰银行发布了一则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人均负债约12万元,这数据一出来就炸开了锅,众人表示不信。集勤劳节俭于一身的中国大好青年们怎么可能负债这么多。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但是由不得你不信啊!数据已经摆在眼前了。

同样算是年轻人。

最近,一家勉强可称为90后的紫光集团发布债券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度,紫光集团营业总收入为 799.5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8.98%;利润总额为 10.11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75.2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31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159.43 %。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除此以外,紫光集团2018年末总资产达2772.83亿元,总负债达2035.8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42%,扣除商誉及无形资产后的资产负债率97.59%。

是不是觉得和当今的中国年轻人一样,都是超级“负翁”。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除了高负债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我们都爱买买买

曾经有一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里面提到某呗的90后用户已经占到了47.25%,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该功能。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这个数据太可怕了,咳咳,其实我也是其中一员。

那么年轻人的钱都花在了哪?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年轻人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可以消费的选择太多了,远不是父辈所处的时代所能比拟的,光是每个月在娱乐、爱好、吃喝等方面的消费就足以令人啧啧称奇了,不然90后又怎么会有“最会享受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之称呢?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那么紫光集团呢?它在买买买方面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呢?

在这之前不得不说,紫光集团在买买买方面真是行家里手。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2013年7月,紫光以17亿美元收购展讯通信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展讯通信有限公司致力于无线通信及多媒体终端的核心芯片、专用软件和参考设计平台的开发,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展讯通信第一季度营收为1.89亿美元,环比下降7.5%,同比增长17.3%,;净利润为2030万美元,同比下降16.5%。

2013年10月,紫光集团9.1亿美金收购RDA锐迪科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该公司主要从事射频IC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011年11月10日锐迪科在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被紫光集团以9.07亿美元价格收购。

2015年5月,紫光以不低于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目前新华三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网上运行设备总量超过5000万台,提供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和IT咨询服务。

2015年12月,紫光集团收购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同方国芯发布一季报,公司2016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6.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80万元,同比增长14.61%。2016年同方国芯更名为紫光国芯。

2016年9月,紫光携手美国西部数据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军大数据存储领域。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2019年4月29日,西部数据发布了该公司截至3月29日的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西部数据第三财季净营收为36.74亿美元,同比下滑27%;净亏损为5.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6100万美元转亏。

2016年7月,紫光集团完成对武汉新芯超过50%的股权收购等等。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2017年年底,武汉新芯NOR Flash晶圆出货量已经超过75 万片,覆盖从消费类到工业级,乃至汽车规范的全部NOR Flash 市场。武汉新芯的一位高管曾透露,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基地,预计2018年量产,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集团正式进入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则是在2013年,此前,由于紫光集团并没有涉及芯片产业,缺少基础,所以才有了上述的投资。

以紫光的实力本不足以对上述公司完成收购或投资,截止2018年,紫光集团的利润也才十个多亿,那它的钱是从哪来的?

雷锋网曾报道十三五期间,紫光共获得融资1500亿人民币,分别来自国开行与华芯投资,以期帮助紫光更好地成长。

难以企及的梦想

网易房产曾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青年普遍承受着较大压力,73.19%表示生活充满了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住房难题和工作。82.07%的人认为,如果能够更有钱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更有钱一点是为了干什么,还不是为了有一套属于自己房子。但是这对于但部分年轻人来说,似乎不太容易,一线大城市的房价足够一个小家奋斗一辈子。

那么紫光的梦想是什么,以紫光当前的投资走向来看,它志在于打造一个半导体帝国,帮助国家完成芯片国产自有,但是目前看起来,似乎也不大现实。

众所周知,中国是是芯片需求第一大国,但国产芯片的自给率还不到3成。中国已经成为集成电路最大的进口国,据《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的高端芯片都靠进口。军用、航天级基本自给自足,中低档芯片除了能自产外还大量出口。

鉴于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不低于20%,同时,《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而工信部提出的相关实施方案则更是提出了新的目标:10年内力争实现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但是从紫光的芯片业务和市场占有率来看,情况似乎没那么明朗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UNISOC(展讯和RDA)虽然在LTE功能手机上获势,但在产品实力方面仍然落后于竞争对手。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在芯片方面,只能说紫光任重而道远啊!

投机者或实干家?

近些年来,校园贷,分期贷,“315”高炮等层出不穷,这导致许多年轻人为了支撑自己的消费和虚荣心,接受这些莫名其妙的打着“青年人朋友”的高利贷。

而借高利贷的后果是什么这里不需要赘述,近年来关于年轻人“裸贷”,自杀,“卖卵”等消息从来都没断过。似乎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么紫光集团呢?

2015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接受《天下》专访,重炮批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引起不少回响。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国家对于紫光集团的期望是完成芯片国产化,但是外界对于紫光集团的话事人评价并不高。

紫光从 IC 设计、硬碟厂买到下游封测,“我是在打造一个生态系,”赵伟国并坦言,未来将以雄心壮志的 Nand flash 产业为布建重点。但此后紫光入股西部数据,仅仅15%的股份。

依照美国上市公司体制,紫光根本无法主导威腾运作。若要干涉威腾刚购并的 SanDisk,进一步的与力成打造“综效”、“生态系”,则难度更高。

那么这样的投资有意义吗?

中国国家产业政策,是希望取得外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 know-how,来强化自主产业,进而完成半导体产品的进口替代。

但是纵观赵伟国在海外的各例投资案,几乎都没有获取到经营权与多数董事会席位,也就是说无法干预企业的决策。很可能无法将闪迪和西部数据的技术、人才、工厂全部转移到大陆,使对西部数据和闪迪的收购成为一笔海外投资,无法实现引进国外技术,提升本土技术水平的初衷,此举无非是浪费外汇罢了。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据公开资料统计,紫光集团除了旗下紫光国芯、紫光股份、*ST紫学3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系还出现在了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与原来的芯片产业相去甚远。

与英特尔的合作

2014年9月份,Intel与紫光集团发表声明:“英特尔将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投资人民币90亿元(约15亿美元),并获得20%的股权。” 此次投资预计于2015年完成。

如果单纯来看,这次合作可以说是双赢局面,英特尔帮助展讯提高自己的技术,提升产业布局和产品研发,而英特尔可以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看到双方在合作项目上有什么亮眼的产品出现。

入股展讯之后,英特尔会向展讯开放自己的X86架构授权,即由展讯来设计基于X86架构的移动芯片(当然主要是面向智能手机)。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但是英特尔向展讯开放的X86架构又是什么呢?

2017年,巴西一家名为QbexComputadores的手机销售商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方法院起诉英特尔,声称它销售的数千部配置英特尔SoFIA芯片组的手机,由于存在设计缺陷变得过热甚至起火。为此,Qbex公司向英特尔索赔至少1亿美元,并声称英特尔涉嫌欺诈,过分夸大了SoFIA芯片的质量。也许这只是英特尔x86芯片在手机市场失败表现的极端个例,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手机市场中采用其架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英特尔自己在X86架构上浸淫多年却始终无法取得像样的突破,如今和展讯合作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很有意思。

2017展讯隆重发布两款兼具高性能和差异化的全系列 LTE 芯片平台:基于英特尔架构的14纳米8核64位LTE芯片平台 SC9853I 以及 SC9850 系列。但是其架构已经是英特尔两年前的产物。

当前英特尔和展讯的这种合作关系有些类似当年诺基亚与微软的合作,两个世界级大巨头在智能手机领域式微的情况下选择合作,但结局以失败告终,而英特尔和展讯的合作将会走向何方呢?我们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展讯不是诺基亚。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天下杂志》采访赵伟国时,他曾告诉《天下》,2009 年,他的北京健坤集团以 6 亿 5 千万人民币,换取紫光集团 49% 持股。

5 年过后,2014 年 9 月,英特尔出资 15 亿美元换取紫光集团 20% 持股。以这个价格换算,赵伟国当初投资的紫光 49% 股权,已经价值 36.8 亿美元;相当于 5 年间,涨了 35 倍。

外行管内行

目前展讯对与紫光的芯片业务和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却不是紫光内部生长出来的,而是通过外部收购而来。

紫光集团收购国内最大通信芯片设计公司展讯的“蛇吞象”。当时,紫光集团得到多个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并且迅速完成了所有审批及总额高达百亿的大规模融资,最终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100%股权。其后,紫光又于2014年7月以9.07亿美元收购了排名仅次于展讯的锐迪科。

而为何不是芯片研发见长的展讯收购紫光,而是之前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芯片制造的紫光收购展讯而结局呢?

要知道在被紫光收购之前,展讯已经在美国上市,而且业务水平十分不错,盈利相当亮眼,这说明展讯的管理层对于展讯的未来和战略规划很到位。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但现在,中国半导体自主大业的大旗,竟然不是由中国海归派半导体大将如展讯创办人陈大同等人高举。反而由“半导体门外汉”登高一呼,顺势让资本梦和国家产业发展绑在一起,成了推动中国半导体业的样板。

这会是另一个足协吗?

东方财富网曾报道过报道,2009 年赵伟国重返紫光集团担任总裁之初,并未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在的主业集成电路(包括芯片)中,但随着集成电路将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方向之一,以及总额达 1300 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让赵伟国似乎看到了良机。随后而来的数起与芯片产业的并购,尤其是因此紫光突然站在聚光灯下的市场(资本)效应,不得不说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打铁还得自身硬

2018年年报研发费用总额来看,紫光股份全年研发费用332266.42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6.88%。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撰文“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努力奋斗”中透露,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中,70%用于产品开发,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且未来几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要保持在100~200亿美元之间。

三月份,华为发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人民币,投入占比销售收入14.1%,位列欧盟发布的2018年工业研发投资排名第五位;华为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就算是百度这样一直遭人诟病的企业,在研发方面也毫不放松,2017年研发费用占比达到14%以上。

而紫光这样一家寄托着国人希望的公司在研发费用占比居然才6.88%,简直不可思议,难道它对于开发自己的独立产品和核心技术毫无兴趣,只有买买买才能寄托它对于技术的向往?

紫光这种单纯靠买买买的模式是否能完成芯片国有化还存在质疑声,可以对比的是三星。

三星从八十年代开始着手研发芯片布局半导体,其发展模式并非紫光这种买买买,而是选择自主研发,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如今的三星可以说是半导体和芯片领域的巨头。


任性的80后紫光,靠买买买能否买出一块“中国芯”?


紫光一路上花了不少钱,负债也有2000多亿,但是我们不怕,这是搞研发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尤其对于半导体和芯片这种比较难出结果的领域。但是我们怕的是,这些钱花得没价值,这才是最令人气愤的地方。

如今赵伟国也已经辞去了紫光董事长职务,他走了,而他留给紫光的一切会那么容易消去吗?没有人能够回答。

而紫光是否能够成功?能否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设想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目前来看不是那么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