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载“父子情”!丽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汉的故事,感人至深……

编者按: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智障流浪汉蒋林台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和“爸爸”分开的那一刻,他伸手去抱。听着这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爸爸”的叮嘱,他只是不停地点头。他不知道从此刻开始,那个与他相依为命24年的“爸爸”,那个担心他吃不饱穿不暖的“爸爸”,从此要将他留在了陌生的敬老院。

蒋林台的“爸爸”—— 80岁的老人叶世海,在默默收留了流浪汉“儿子”24年后,终于还是艰难地做了一个让自己难受的决定:他要为相依为命的“儿子”寻找亲生父亲——他年事已高,最大的忧虑就是在自己离世后,无人再照顾“儿子”。所以,他想要先安顿好他……

二十四载“父子情”!丽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汉的故事,感人至深……

门前的菜地,杂草已经除得差不多了。

田埂上,留下的是一堆杂草,高高叠起。

这是“儿子”蒋林台和叶世海老人一起做的最后一次农活。

每天吃饭,叶世海老人还是习惯给他留个位置, 把“儿子”喝过的茶杯放在他常放的地方。就好像,他还在陪着自己一起吃饭。

叶世海在“儿子”的房间来回走了几趟,似乎在找寻着什么,他说不清,道不明。

最后,留下一声叹息。

确认了这里没有了“儿子”的身影,他默默地看着窗外,将这份思念遥寄远方。

他不得不承认,这次,“儿子”确实走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是他自己,将他送走了。

虽说只有短短一月余,可是他的脑海里,却感觉过了一年甚至好几年那么久。

二十四载“父子情”!丽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汉的故事,感人至深……

收留

叶世海老人救助的这名流浪汉叫蒋林台。这个名字隐藏了24年,直到他被送走后,老人才知道他的名字。

24年前,蒋林台流浪到云和县元和街道陈村村,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山村。

记不清是哪一天,叶世海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围着一个陌生人在起哄。

叶世海走近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流浪汉衣衫褴褛,头发长到腰际,结成了饼块,散发着浓重的臭气……

孩子们怕他靠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时不时捡起石头丢向他。

叶世海从他支支吾吾的呻吟中,听出了些许文成泰顺方向的口音——老人出生在文成,年轻时来陈村做上门女婿。

“原来还是老乡。”叶世海感到乡音亲切,和他多交流了几句。问他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流浪汉也说不出什么来,只会简单地应一个“哦”字。

也许流浪汉也听出了叶世海的乡音,情不自禁地走到老人身边。那种无助的眼神,让叶世海萌生了收留他的念头。“这人太可怜了,流浪在外,但是也是一条命,我不能让他冻死饿死。”一句平凡的话语,让这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坚定了收留决心,并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只有收留他,他才能活得好一点。”

接着,叶世海带着蒋林台清洗干净头发后,到理发店理了个挺精神的发型。还买来了新衣服给他换上,领他住到了自己家里。

从此,家里多了个“儿子”。

二十四载“父子情”!丽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汉的故事,感人至深……

照顾

叶世海自己住在一楼,却安排蒋林台住在二楼。房间有二十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窗户对着门口的河流和村广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蒋林台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人。

蒋林台到叶世海家没多久,叶世海的妻子过世了,孩子在县城上班并安了家,很少回来。平日里,只有叶世海这个“爸爸”和“儿子”相依为命。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蒋林台成了叶世海的一个牵挂。担心他外出会出现意外,于是老人就让他跟着自己,干活时也把他带在身边。渐渐地,蒋林台也跟着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农活。

不会干的活,叶世海手把手教他;不懂的道理,叶世海跟他慢慢讲。蒋林台乖乖地点头,默默地记在心里。

在叶世海的抽屉里,存着一张一寸照,是他带蒋林台去县里照相馆拍摄的。

叶世海说:“挺担心他会随时走丢,所以特意拍了这张照片,以备不时之需。万一哪一天他不见了,我还能拿这张照片登寻人启事,找派出所帮忙找。”

在叶世海的精心照顾下,蒋林台的身体逐渐好起来,他理着酷酷的光头,身着土黄的西装,看上去体面而干净。

蒋林台胃口很好,一顿能吃七八两米饭。叶世海老人每天都会给他倒上一杯酒,一起喝,一起拉拉家常。尽管有时候他听不懂,但是叶世海老人照样对他说。

渐渐地,村里人也接受了蒋林台。农活忙不过来的时候,邀请蒋林台到家里帮忙。付给他工钱,给他吃好吃的菜,并按照请师傅的习俗,一天发一包香烟给他。村里人一如既往地叫他“讨饭人”,但是这也只是一个亲切的称谓而已,他们早已经将他当成了乡亲。

蒋林台在村子里找到了一个温暖的新“家”。他的生活平静而祥和。

二十四载“父子情”!丽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汉的故事,感人至深……

寻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这一晃,就是24个年头。叶世海也曾试着为他寻找亲人,但是看到他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又放弃了,他想等等。

今年3月,叶世海老人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再继续照看蒋林台,于是萌生了为他找寻亲人的念头。

在云和县城南派出所,叶世海老人向民警说明了来意。可是蒋林台头部受过伤,意识混沌,也丧失了大部分语言能力,只说出自己是温州文成县西坑镇一个叫“竹坳”村的人, 能提供的其他信息很少。

城南派出所民警联系了文成警方,并发送了蒋林台的照片给对方,希望能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但对方的反馈却是查无此人。而且,蒋林台所说的那个村在文成县根本不存在,寻找一度陷入僵局。

城南派出所民警没有放弃,他们带上老人和蒋林台,一起去温州文成县西坑镇实地寻亲。

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文成西坑镇。民警随即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希望当地民警能配合寻找。可是当地民警表示,他们辖区内并没有类似的走失人员。

随后,他们又去了附近的黄坦镇寻访。这一次,终于有了眉目。

云和城南派出所副所长雷岳松说:“黄坦镇派出所的民警马上帮我们联系各个村的村干部,一个叫‘周岙村’的村干部向我们反馈,他们村里有类似的人员走失。赶到周岙村后,在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帮助下,疑似‘流浪汉’的父亲只看了一眼,就立刻叫出了‘流浪汉’的名字,说他就是自己走失多年的儿子蒋林台。”

原来,蒋林台20多岁的时候跟随乡里人出去打工,就再没回来。目前蒋父生活状况十分窘困,他和另一个儿子租住在别人家里,仅靠着低保金维持生活,没有能力照顾蒋林台。

于是,两地派出所民警协商后,向当地民政部门寻求解决办法。最终,把蒋林台安置在当地的日月星敬老院。接着,双方派出所把他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完善,为他补登户口、补办身份证,然后第一时间帮他申办了“低保”和“五保”。

时隔24年,在多方相助下,流浪汉蒋林台终于回家了!

安置好蒋林台后,叶世海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记下了敬老院的联系电话,以便今后能常常关注蒋林台的情况。

返程前,老人细心地和蒋林台说,“要好好听话,穿暖衣服。”从吃饭、睡觉、喝水、如厕、刷牙到洗澡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一一交代,事无巨细。

分别的那一刻,蒋林台紧紧地拉着叶世海老人的手,泪流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