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老字號|漢森:釀造沙漠葡萄酒傳奇

烏海老字號|漢森:釀造沙漠葡萄酒傳奇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烏海老字號|漢森:釀造沙漠葡萄酒傳奇

漢森全景

四月初始,記者驅車沿著機場路一路向北,來到了採訪目的地——與烏海民航機場遙遙相對的漢森酒莊。在嫩芽吐綠、拱橋流水的園林景觀映襯下,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酒莊煥發出勃勃生機。其3000多畝釀酒葡萄種植示範區,葡萄樹的枝葉雖還未爬上藤架,但隨著天氣轉暖,它們已經蓄滿了春天的力量,靜待破土生長。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一座以紅酒文化為主題,集工業旅遊、生態觀光和品評紅酒為一體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在十幾年前曾是平沙莽莽、乾旱缺水的沙漠之地。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之中何來葡萄?沙漠葡萄究竟是如何種植的?“漢森”有機葡萄酒品牌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漢森沙漠釀酒葡萄基地

沙漠變綠洲

小葡萄治沙建奇功

從2001年開始,漢森先後在治理難度最大的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風口處和黃河兩岸對烏海市生態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的風積流動沙地進行集中治理。漢森組成技術與專家團隊,因地制宜,總結實施了“防沙與栽培並重,葡萄與牧草間種”的漢森葡萄園種植模式。

根據治沙規律,漢森首先在沙地上植樹造林,種植適應性好的喬木和灌木,構建防風林網,營造防風小環境。然後用具有防風固沙作用的沙生植物和牧草築起一道道“草壟”,形成“林、草”結合的種植模式,創建微環境。最後在一行行牧草和沙生植被中間栽培抗逆性強的砧木,長到一定程度時嫁接優質穗條。根據烏海地區乾旱少雨現狀,漢森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節約水資源,構成良好的水肥一體化條件。

然而,即使如此繁複的工程,也難保葡萄存活。沙漠葡萄試種頭幾年,葡萄苗被風沙一次次颳倒、枯死,又一次次進行補種。到了2008年,漢森終於在海勃灣區機場路東側建成了近三千畝釀酒葡萄基地。

為了改善土壤質量,提高畝產,漢森出資成立內蒙古檸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建技術團隊,綜合利用煤礦固體廢棄物、風化煤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生物有機-無機複合肥、生物腐脲,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測土配肥,經過3年田間大面積試驗,葡萄苗木成活率明顯提高,葡萄畝產由原來的200公斤提高到600-1000公斤。

從2010年開始,漢森繼續拓展沙漠有機葡萄的種植面積,在烏海周邊的杭錦旗、巴拉貢,寧夏的紅寺堡等地加大了沙漠有機葡萄種植的投入,開闢了大片沙漠有機葡萄種植基地。其原有的核心種植區被國家認定為“國家級沙漠有機葡萄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努力,截至目前,漢森自有葡萄種植基地十餘萬畝,主要品種以釀酒葡萄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等為主。基地配套建設完成了防護林、溫室大棚、田間作業道路、滴灌設施、噴灌設施、輔助生產設施及公用設施。原料基地的建設,有力地緩解了葡萄原料市場的競爭,為漢森的長久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漢森葡萄基地已成為我市栽培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優質釀酒葡萄生產基地之一。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漢森葡萄酒

優質葡萄釀好酒

漢森走出國際範兒

20世紀90年代末,漢森第一代創始人撖生平響應政府號召,投入近兩千萬資金建立了500畝釀酒葡萄示範基地,並興建廠房,引進釀酒設備,開始了葡萄酒釀製的探索。“漢森”由此成為賀蘭山北麓烏海產區第一家葡萄酒企業。

2006年,漢森葡萄酒第一次參加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時,就一舉奪得金獎和銀獎。這極大地增強了漢森的信心。隨著產品的旺銷,漢森不斷擴大葡萄種植面積,並於2008年建成第一座“3+1”模式的國際化酒莊:大面積的釀酒葡萄種植園、規模化的釀酒車間、地下酒窖+酒莊會所。酒莊建成之後,漢森的生產規模、產業鏈條、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團隊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漢森酒業進入國際化發展時期。

2010年,漢森受邀參加上海世博會,漢森葡萄酒系列成為聯合國DEVNET館唯一指定用酒。同時,這一年漢森葡萄酒又獲得了第四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三金一銀獎牌。

由於聲名鵲起,一位名叫布魯諾的法國釀酒師循著酒香來到烏海。烏海的葡萄立刻吸引了他,布魯諾覺得,這裡的葡萄一定可以釀出世界上最好的酒,於是毅然留下,成了漢森的首席釀酒師。

在布魯諾的影響和感召下,多家法國媒體越過重洋,陸續採訪漢森酒莊,漢森品牌在歐洲市場嶄露頭角。2012年,法國一傢俱有一百多年曆史的酒莊--馬蒂亞克家族一行5人專程前來烏海考察,並把漢森的葡萄酒介紹到了歐洲許多國家。漢森葡萄酒經過嚴格的商檢,通過了歐洲6個國家的出口許可。同時,漢森葡萄酒系列也獲得了歐盟的雙有機(葡萄種植與葡萄酒生產)認證,漢森從此邁步走向國際市場。

近年來,我市通過成功舉辦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和烏海葡萄季等文化旅遊活動,確立了“世界沙漠葡萄酒品牌產區”的地位,打造出小型、多樣的世界沙漠葡萄酒莊文化,推動了烏海世界沙漠葡萄酒莊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作為沙漠葡萄酒企業的佼佼者,漢森乘著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東風,加快了國際化進程。

今天的漢森酒業擁有1萬噸/年的葡萄酒釀造貯存車間及配套的4條總計9000瓶/小時的全自動灌裝線。既有法國的首席釀酒師與中國國家級葡萄酒品酒師、釀酒工程師合作的技術團隊,也有來自瑞士的首席侍酒師艾瑪帶領的葡萄酒文化服務團隊。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漢森酒莊已經成為中國西部葡萄酒文化與技術交流的中心。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漢森葡萄開榨

三產融合發展

打造複合型產業格局

我市是全國城鎮化率最高的幾個地區之一,集中有限的農區土地規模經營,走集約化現代農業道路是我市的既定方針,三產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漢森作為我市農牧業龍頭企業,在這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在不斷髮展中,漢森探索出一套科學、創新的沙地葡萄種植模式,將沙地葡萄產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構建“林、草、農三結合”、具有較強“造血”功能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把沙地葡萄產業從單一的種植業發展成為集種植、釀酒、旅遊文化於一體、以生態文化為主體的複合型產業。

漢森大力發展葡萄產業,釀酒葡萄種植既改善生態環境,防沙治沙,又為葡萄酒生產提供優質原料;生物有機肥使用,提高了葡萄質量和產量,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葡萄酒深加工促進種植業及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市場建設和品牌建設支撐著葡萄產業發展。橫跨三產的立體化格局使企業的收益不僅來自種養業,還來自加工業、文化旅遊業,一顆葡萄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漢森’品牌創建至今,得到了烏海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扶持像漢森這樣的農牧業龍頭企業,烏海市出臺了葡萄種植補貼、人員聘用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使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整個社會在文化旅遊休閒方面的支出還將大幅度提高。”漢森負責人撖建平對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充滿信心。

做大做強以我市為中心的自治區西部地區葡萄產業,增強葡萄產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進而帶動周邊盟市以沙地葡萄產業為重點的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這既是我市農牧業發展目標,也是像漢森這樣農牧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規劃。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我市醇厚濃香的沙漠葡萄酒在國際舞臺上將大放異彩,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烏海老字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金米蘭”

再見,紅嘴鷗!

世界讀書日丨全民閱讀讓城市更有力量

記者:路 靜

審核:李 剛

出品:烏海日報社新媒體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乌海老字号|汉森:酿造沙漠葡萄酒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