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陳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其創業於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於當時成都北郊的萬福橋。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150多年前,它是麻婆陳氏用獨創技法為苦力人烹製的平價下飯菜;150多年後,它名揚四海依然是成都人舌尖上最深的眷戀……

歷史中的陳麻婆豆腐

陳麻婆豆腐(人們已習慣於稱之為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寬的木橋。兩旁是高欄杆,上面是抓魚,繪有金碧彩畫的橋亭,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陳興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

這種以民間傳統方式做出來的菜很受力夫們的歡迎,他們吃了麻婆豆腐,不僅胃口大開,且渾身舒暢,氣通血活,極易從疲勞中恢復過來。力夫們走南闖北,到處宣傳陳麻婆做的豆腐,麻婆豆腐很快便出了名。陳麻婆也將店面開到成都市區,更多的人能吃到麻婆豆腐。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日子一長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豆腐色味具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求食者趨之若鶩清末就有詩為證: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老闆娘面上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名為“陳麻婆豆腐”。據《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由於陳麻婆豆腐歷代傳人的不斷努力,陳麻婆川菜館雖距今一百四十於年盛名長盛不衰。並揚名海內外,深得中外美食者好評。

抗戰初期

抗戰時期,由於四川是大後方,中國各地各階層的人來到了成都,認可了麻婆豆腐。戰後,人們將麻婆豆腐帶到了中國各地。這是陳麻婆川菜館第一次大規模的走出成都走出四川,並得到了全國各地人們的認可。

解放初期

解放初期,大批的軍閥外逃出境,一些軍閥的家廚也跟著出去,陳麻婆豆腐也就被帶了出去。初時在港、臺地區後被傳至日本,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此時的陳麻婆豆腐已變味非真正的陳麻婆豆腐了。在日本國的麻婆豆腐只是有其名而無其實了。日本一位烹飪專家本間櫛子說吃過眾多麻婆豆腐,究其誰為正宗多年來不得一解,直到1982年,陳麻婆廚師應邀赴日講習川菜目睹麻婆豆腐的製作過程後才說道“糊糊塗塗幾十載,今日方知此君真面目”。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不少海外人士慕名而來,以能品嚐真正的陳麻婆川菜館為一快事。由於川菜在國內外均受到人們的喜愛,因而海內外仿冒者眾多,但各地的川菜館做的麻婆豆腐大多有其名而無其實。為了讓人們品嚐到傳統的麻婆豆腐,現在陳麻婆川菜館店又將自己製作的麻婆豆腐調料推向了市場,得到了眾多喜食麻婆豆腐者的歡迎。陳麻婆川菜館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從成都到全國從國內到國外得到了海內外食客的認可和厚愛,目前在成都、北京、東京都有陳麻婆豆腐的連鎖店,陳麻婆豆腐調料更是在中國和日本、加拿大供不應求。

公元2005年震驚中外烹飪美食界的“6.14”大火。百年老店陳麻婆豆腐青羊店受隔壁大火殃及,毀於一旦,有識之士深感痛惜


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陳麻婆豆腐

2012年,張盛躍被評為陳麻婆豆腐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背後,其實包含了他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創新。

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洗禮,從街邊小攤到頭頂“中華老字號”連鎖經營,陳麻婆豆腐店何以在四川這美食雲集之地立足至今?

作為陳麻婆豆腐第八代傳承人,陳麻婆豆腐旗艦店廚師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盛躍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超過一個半世紀還依然能夠保留至今的味道,自然靠的是代代“誠信”經營以及傳統川菜技藝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