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大浪淘沙,從2016年到2018年,VR市場經過兩年的沉浮,行業格局日漸清晰,幾輪洗牌下來,由投機分子炒起來的市場終於安分了。泡沫戳破、資本褪去,雖然留下了一地雞毛,但也不乏真正的金子。

現在留在VR行業的玩家,無一不是具有相當實力的廠商,HTC、索尼、Oculus、微軟,這些廠商共同支撐著今天的VR市場,接下來我們會以幾款2018年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來探討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星Gear VR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VR最開始為人熟知,應該起始於Google 2014年推出的Cardboard——一款智能手機,兩個放大機,你就可以體驗最原始的虛擬現實。但彼時VR盒子更多的還是被人作為一種類似萬花鏡的玩具。

直到三星推出了虛擬現實設備Gear VR,人們才開始瞭解到VR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到2016年VR這把火燒遍了全世界,大量的仿Gear VR的產品充斥在整個市場。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但移動VR是一種入門簡單登堂難的產業,它面臨高延遲、顆粒感強(手機屏幕分辨率不足)、內容缺乏等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是非常考驗廠商的綜合實力,一些類似暴風魔鏡的產品,最初憑藉炒概念在金融市場玩的風生水起,但最終偃旗息鼓——市場終究還是靠實力說話。

三星Gear VR是最早把VR延遲縮短在20ms以內的廠商,憑藉其手機的高分辨率(三星s9分辨率接近3k),這款VR能夠實現較高的清晰度,當然VR體驗最好的還是索尼的4k屏手機,另外,Gear VR可以無縫接入到Oculus商店,內容非常豐富,時至今日,Gear VR經過幾代迭代,它依舊是目前綜合體驗最好的移動VR。

從2016年開始,VR就過了嚐鮮的階段,真正來到了以實力決勝負的階段。

PSVR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移動VR的一切都基於手機,而手機的性能和功耗都擺在那裡,市場對高性能VR的需求在2016年達到了巔峰,隨著高端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發佈,虛擬現實行業實現了大幅增長。

Oculus Rift和HTC Vive擁有的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圖像處理能力,它們帶來的良好體驗很快顛覆了人們對VR的認知,但這兩款產品都需要與PC相連才能使用,儘管它們曾一度風光無限,但最後都成了叫好不叫座的產品,銷量甚至可以用慘淡來形容,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成本問題。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Oculus Rife

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綜合售價都接近數萬人民幣,與之能配套的PC也價值不菲,花費如此高價買回來的VR頭顯,最終卻因為優秀內容的缺乏,淪落到吃灰的結局,這是大部分用戶不能忍受的。兩款產品誰都沒有成為贏家,在這場VR大戰中,索尼橫空出世的PS VR反而漁翁得利。

索尼的PS VR在性能上遠遠不如上面兩款產品,但它的優勢在於廉價,它是以PS4做為主機運行的產品,控制器+VR頭顯的價格被控制在4000元以內,不需要額外的PC,這款產品大大降低了高性能VR的使用門檻。另外,PS VR在產品體驗和VR遊戲上下了功夫,它是這幾款產品裡遊戲資源最豐富、配搭體驗最好的產品。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htc vive pro


最終,定位中端的PS VR最終成功打敗了兩款同期的產品,到2018年索尼PS VR的銷量達到了200萬臺,超過Oculus Rift和HTC Vive銷量的總和。Oculus和HTC可以說是在產品經驗上輸給了索尼——極致的硬件不一定能帶來極致的體驗,水桶原理才是做產品的根本。

實際上,這場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即便是第一回合大獲全勝的索尼也意識到了問題,索尼新任CEO近日在公開場合點評:VR是一種有缺陷的產品,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Oculus go 開啟VR2.0時代

PC VR和移動互聯時代的格格不入,成為了制約VR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想要擺脫這個困局,就需要在便攜與性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vive focus


在2017年年末,HTC發佈了自己的一體式VR頭顯“Vive Focus”,正式宣佈了無線一體機VR頭顯的時代到來了,2018年年初,扎克伯格發佈了Oculus首款VR一體機Oculus go,這款定價200美元左右的頭顯,主打便攜,是一款入門級的VR產品。

儘管在性能上沒有太多的亮點,但這款產品擺脫以往高性能頭顯被各種電纜線束縛的困局,同時又擁有比大部分移動VR頭顯(基於手機的VR)更加優異的性能,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不依賴手機和電腦的真正獨立的VR設備,很快一體化VR成了facebook的主要發力方向。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Oculus 主界面


facebook的野心不止於此,除了Oculus go,它和小米也聯合開發了小米VR,併為小米VR提供了Oculus 的內容服務,相比於單打獨鬥,做社交出身的facebook更懂得如何從合作中獲利,Gear VR也是Oculus的忠實粉絲,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VR硬件用上Oculus的服務。創建開放式的VR軟件平臺,Oculus並不是第一個。

Google Daydream

2016年Google Daydream發佈,谷歌希望利用自己在安卓平臺的影響力來搭建一個兼容多品牌手機的VR平臺,目前已經有多款手機支持這一平臺,其中有包括三星、華為、中興、聯想在內的多款手機。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Google Daydream


不止谷歌,微軟也有做“大一統”平臺的想法,微軟和宏基、聯想等企業推出了基於PC系列MR頭顯設備,但市場反響一般。

廠商們都心懷鬼胎,都不希望受制於人,在Google和HTC擱置了在一體式Daydream設備上的合作計劃不久,HTC馬上就推出了一體式的Vive focus,率領著這麼一群“烏合之眾”,也難怪微軟、谷歌都開始心灰意冷了。

盤點:2018年,那些被打入冷宮的VR過得還好嗎?


到2018年,facebook、HTC、索尼、三星等廠商成了行業內為數不多還在花大力氣做VR的廠商,AR取代VR成了資本的寵兒,但這或許是一件好事,VR是需要好好地沉澱了。

整個VR產業走到今天,還遠遠談不上成熟,但飽經風霜的行業總算是有所成長,該來的來了,該走的也走了。從PCVR進化到一體機標誌著VR正式進入了2.0時代,如果後續能解決內容、VR眩暈等諸多問題,整個產業才有望更進一步,現在行業的蛋糕還遠沒有做起來,分蛋糕還不是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