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晚年對毛主席周恩來評價很高,還曾表示願為新中國做點事情

1938年清明節,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的張國燾借祭拜黃帝陵之機,從西安逃至武漢,準備去投奔國民黨。

對一個曾經的革命者來說,背叛自己的信仰,是很可恥的。

張國燾逃到武漢後,延安的黨中央馬上給在武漢的周恩來等人發電,要他們設法找到張國燾,促其覺悟,回黨工作。

三個多月前,中共中央長江局在武漢正式成立,王明任書記,博古負責組織工作,周恩來負責統戰和軍事工作。

此時,周恩來正在武漢。

周恩來幾次派人奉勸張國燾回頭,未果。周恩來與他面談,也沒用。最後,張國燾向周恩來表示:他想去見蔣介石。

張國燾晚年對毛主席周恩來評價很高,還曾表示願為新中國做點事情

張國燾

4月16日下午,周恩來陪同張國燾一起從漢口過江到武昌去見蔣介石。張國燾見到蔣介石後,開口就說:“兄弟在外糊塗多年。”

周恩來聽了十分生氣,立即對他說:“你糊塗,我可不糊塗。”

回到辦事處後,周恩來嚴肅批評了張國燾,張卻表示國共兩黨現在都很糟糕,自己願意暫時脫離政治生涯——他決意要擺脫“監控”,終於逃逸而去。

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決定,開除張國燾的黨籍。

張國燾投奔國民黨後,蔣介石視其為“對延安的致命打擊”,交給軍統領導人戴笠“妥善運用”。

張國燾加入軍統後,主持“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特種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從事反共特務活動,但其對我黨我軍特別是主要以紅四方面軍為班底組成的八路軍一二九師進行的策反工作收效甚微,很快就被國民黨所冷落。

解放戰爭期間,張國燾開始“棄官從文”,以120兩黃金做資本,在上海創辦新聞週刊,取名《創進》,圓了他十年前即已有之的“從思想上反共”的夙願。

蔣家王朝大勢已去的1948年底,眼看自己背叛了的共產黨將獲取全國範圍內的勝利,張國燾害怕極了,舉家逃到了臺灣的臺北市,時年51歲。

他在臺灣呆了整整一年。可這一年裡,國民黨既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也沒有過問他的生活。儘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國民黨六屆中央委員”,但無人賣他的賬。他租住的房子也被臺灣行政院闢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強行徵收了。

他怒氣衝衝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論,房子還是沒能要回。1949年冬,對臺灣政權失望至極的張國燾再次帶著全家,流落到香港。

上世紀50年代,因找不到賺錢的門路,張國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之中。他只好拼命寫稿賺取稿費,但香港幾家大報刊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用他的稿子了。於是他便想到了共產黨,想到了毛澤東。

張國燾晚年對毛主席周恩來評價很高,還曾表示願為新中國做點事情

晚年張國燾

1956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大”,張國燾通過報紙很認真地研究了一番,認為中國共產黨提倡“雙百”方針,政策方面放寬了,毛澤東可能會不計前嫌,容納他,以自己的老資格,中國共產黨方面至少會養活他。

於是,他開始尋找香港與我黨有聯繫的人士,以便向黨中央轉達他想回大陸定居養老的意向。

但是,張國燾仍然腳踩兩隻船,他也通過一些關係,與美國人聯繫,試探能否與美國人合作。一些在香港的美國人表示,美國方面願意幫助他,並給了他一些生活補助。

經過一年多,到了1958年,張國燾終於同共產黨方面聯繫上了。當年10月,他在與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人員接觸中表示,願意為新中國做點事情,並請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補助。

中共中央於1959年1月5日將張國燾表達的意思印成內部情況簡報,報送到毛澤東那裡。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早已知道張國燾與美國人有聯繫,對張國燾生活困難的處境也很清楚。

當時,中美關係十分緊張。毛澤東提筆在簡報上批道:“應勸張國燾割斷他同美國人的關係。如能做到這點,可考慮給以個人生活方面的補助。毛注。”(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30頁)

毛澤東的這個意見,很快就由我黨在香港的工作人員向張國燾轉達了。

讓張國燾割斷同美國人的關係,他不肯。所以關於給張國燾生活補助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1968年10月21日,三名美方人員在張國燾香港的家裡對其進行了專訪。在這次訪問中,張國燾談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林彪等人。

在與美方來訪人員談到毛澤東時,張國燾認為毛澤東有著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認為作為一個農民社會主義者,毛澤東有一種對“平等”的渴望,一旦他發現自己建立的政權沒有提供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趨勢時(也就是所謂的“變修”時),毛澤東便想採取措施來達到目的。

至於毛澤東選定的繼承人林彪,張國燾認為他是一個很難讓人喜歡,也很難共事的人。林彪被選為接班人,主要原因是毛澤東認為作為一個多年的下屬,林彪對毛澤東有著長期的忠誠。但林彪顯然缺乏毛澤東所具有的魅力和政治上的天賦。

談到周恩來時,張國燾認為,周恩來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

1968年底,就在接受美國人採訪後不久,張國燾一家移居加拿大,與在加拿大工作的兒子住在了一起。兒子無力贍養,後只得申請住進了老人病院。

國民黨原武漢警察局局長蔡孟堅是張國燾的同鄉,張國燾死後,妻子楊子烈與蔡孟堅通了電話,講了丈夫張國燾去世前的情況:“(1979年)12月初,當地大雪不止(那晚)他轉身時毯子掉在床下,自己無法拾起,想叫人也無人來助,暖氣關閉,只有咬緊牙關受凍。12月3日5時起,他忽然大吐大嘔兩小時,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護士欲叫醫生診斷,竟已氣絕。”(見1980年1月臺灣出版的《傳記文學》中蔡孟堅的回憶文章)(劉繼興)

張國燾晚年對毛主席周恩來評價很高,還曾表示願為新中國做點事情

四川巴中市南郊川陝蘇區將帥碑林中的張國燾雕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