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成了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阆人侃农事


你说的没错,目前我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和大米进口国。

2018年,我国共进口大米大概300万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低端低价的东南亚大米,少量的是泰国和日本的高端大米。

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些国家的大米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我国的大米消费市场需求总量比较大,处于世界第一。我国每年的大鼓消费量大约在一亿九千万吨左右,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第二,我国的低端大米没有东南亚的大米价格便宜,我国的高端大米市场存在缺口。简单来说就是低端大米没有价格优势,高端大米又供应不足。
所以有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是迎合国内市场,只能选择进口国外的低端或者高端的大米。

但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和大米消费国,这样一对比的话,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下面笔者就从多方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的稻谷市场会出现如此奇特的景象。
首先,那就是我国的稻谷市场需求量是世界第一
其次,我国的稻谷市场生产成本,以市场价格也远远高出国际稻谷平均价格
第三,我国的优质稻谷和大米供应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些缺口,这些缺口很大程度上由进口来弥补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明明我国的稻谷产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我国的到过库存量还高居不下,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却不得不进口大量低价或者高质的稻谷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稻谷产量,打到了2.12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进口稻谷及大米300万吨以上,同样是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由此可见,我国每年消费的稻谷中,绝大多数都是国产进口所占比例不足3%。

那么,我国到底为什么要进口这几百万吨的稻谷和大米呢?其实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我国的稻谷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平均价格。虽然这些年我国很多到农都在抱怨稻谷的市场价格和收储价格越来越低,但是如果和国际粮价相比,我国的稻谷价格一直是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一早先到为主,目前我国的市场价格多2300元每吨左右,而同等级别和质量的早签到国际均价只有2000元每吨以下,所以在一些低端稻谷供应方面,我国的稻谷市场价格优势几乎没有。第二,我国目前消费市场上的高端稻谷及大米存在着很大的供应缺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一些高端大米,诸如泰国香米,日本大米都是这些典型代表。由于包装品牌以及销售等诸方面的因素,这些进口的高端大米在国内能够卖上比较高的价格,而同等品质的国产大米却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出现了销路难的问题。整体来说,在低端稻谷和大米市场,我国的传统稻谷和大米不如东南亚,这些国家来的更加便宜,而在一些高端大米市场领域又不如日本大米和一些高端泰国大米。所以我国才会出现,虽然每年的稻谷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还要进口大量的国外大米大米来弥补国内的供需缺口。


钟情三农


在几十年近乎自给自足之后,我国在2013年底超过尼日利亚,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我国曾经是一个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大米产量已连续增长,人均大米消费量下降,因此进口增长可归因于一些不那么直观的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是粮食价格补贴导致国内大米竞争力正在下降。国内并不缺乏大米供应,大米进口激增归咎于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这一差异有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二是政府实施最低粮食收购价的结果,该价格旨在支撑国内粮食价格,通过保证最低收购价来鼓励水稻种植。此前由于需求疲软和大米产量增加,国内粮食价格在全球市场出现下跌。国家资助多年之后,目前的大米价格已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在全球大米价格低下的诱惑下,粮食收购公司非常愿意进口大米,如下图。

其次,国内大米产量可能被高估。国内和国际上都有质疑官方大米产量数据的声音。例如,地方官员可能夸大大米产量,因为他们的绩效评估直接与当地大米产量挂钩。

第三,国内大米物流成本上升。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国内的稻米生产中心从南部向北部转移,东北大米生产基地远离主要的稻米消费省份,粮食运输系统也无法应对挑战。从东北到主要消费市场的大米运输成本约占零售大米价格的30%,在旺季运输能力难以满足大米需求,这为企业从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邻近出口国采购大米创造了动力。

第四,对国产大米安全性的担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进口大米更具吸引力。201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国内销售的大米中多达10%受到污染。其他报道显示,随着收入水平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购买进口高价大米。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加速了国内大米的进口,以下是2018年国内进口大米的国家或地区来源。

越南:7.392亿美元;泰国:5.084亿美元;巴基斯坦:1.454亿美元;柬埔寨:1.228亿美元;老挝:3800万美元;缅甸:3150万美元;台湾:1190万美元;日本:190万美元;俄罗斯:472000美元;韩国:71000美元;印度:42000美元;美国:3000美元;意大利:2000美元;菲律宾:1000美元。


科学闰土


我国为何成了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简单一点来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和国际市场相比,国内的低端大米价格太高。
和国际市场相比,国内的高端大米供应不足。

所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企业愿意采购国外的低价大米,因为他们确实便宜,甚至比国内的稻谷售价还要更低。

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国内的高端大米市场,进口一些日本或者泰国优质大米来供应市场,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中国大米消费绝对以国产为主
但是,整体来说,我国每年的大米消费中,绝大多数还是以国产大米为主,进口所占比例非常小。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进口稻米308万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稻米进口大国,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东南亚各国的低价籼米,以及少量从日本进口而来的优质大米。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每年的大米消费量却高达1亿吨以上,2018年,我国大米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在1.4亿吨以上,我国的稻谷产量也达到了2.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整体来看,进口大米在我国每年大米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过是2%—2.5%左右,不足以影响大局,我国消费的大米绝大多数还是以国产为主。

中国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
首先,笔者得承认,中国不仅仅是目前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稻谷产量和大米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家,但却还是一个稻米进口大国。为什么国产大米走不出去,国外大米却能进来?这还是国产大米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还是有两点原因,
第一就是便宜,国外的大米比国内的稻谷还便宜;东南亚各国的大米进口成本不及2000元每吨,明显低于我国境内的大米生产成本。
第二就是国内高端大米市场存在明显的空缺;我国进口国外大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高端消费需求,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大米以及泰国香米。这些大米动辄售价就在几十块钱一斤,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多被上层人士欢迎和购买。

虽然我国的稻谷种植户这些年都在诉苦说国内稻谷价格一年不如一年,殊不知,国外的大米进口至中国,价格甚至比国内的稻谷价格还要低......众所周知,这些年中国人的收入普遍提高上来了,生活水平也提升不少,对于高端大米的需求旺盛,可是国内可提供的供给有限,就给了国外的优质大米可乘之机。


粮油市场报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水稻生产大国缘何成为了世界水稻最大进口国?

水稻作为我们的主粮之一,自给率非常高,这一点大家想来不会有所怀疑,不过我国的水稻进口贸易量依旧稳居第一位!以2017年的一份数据看,我国的水稻进口就花费掉了12亿美元,并且稳居世界第一位!排在之后的是贝林(非洲国家)、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伊朗、英国这些世界水稻产量较低甚至不产水稻的国家。那么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水稻种植大国怎么反而成为了世界上的进口大国呢?

比如说2018年2.085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没什么悬念吧!科学兴农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原因还是我国高端大米供应量偏低,而且普通大米国内价位又相对不怎么占优势。

对于我国粮价偏高的问题,我想大家心中应该有点数的,其实我国的生产成本比国外差不了太多,但是占据农产品生产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则是土地成本。比如说我国的土地租金一亩地则达到400-800元,而在国外如美国每亩200元甚至更低就可以拿下,而且由于机械化的实施,从生产效率方面提高很多,这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反观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小农化生产还比较严重,这一点是当前我国难以解决的问题,虽说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加速流转进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化的实施,但是同国外农场式的经营结构相比还是差了很多。因此我国水稻价位偏高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我国众多用粮食企业采购水稻时候,便宜的进口低价稻谷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选择对象,毕竟追逐利益才是商人的本性啊!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我国市面上的高端大米毕竟稀缺,就拿我国市场上普遍大受欢迎的泰国香米来说,就占据了市面上大部分高端大米市场,此外被日本一些高端大米品牌所占据。

虽说我国年度水稻进口量在300万吨左右,但是占据我国水稻总比例份额还是相当低,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甚至可以说进口水稻也是我国为了维持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义务而象征性的进口,当然也保障了我国市场的活跃性与开放包容性。


科学兴农


300万吨看起来多,但中国的大米进口仅占全球大米贸易的不到10%,占国内产量的不到5%。进口量高,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最低粮食收购价格,与邻国如泰国、越南等相比,国产大米的价格并没有太大优势,加之近五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也对本土大米价格上升造成压力。


其次,中国的大米进口与短缺无关,而这更像是一项全球化下的商业活动。中国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消费者将大米消费多样化,促进了对来自泰国香米和来自越南糯米等不同品种的需求。


另外,由于环境污染原因,比如南方传统稻米生产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使得消费者对国产大米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从而更倾向购买口感更好而且更安全的进口大米。



我国的谷物自给率政策是维持在95%以上,所以行者我认为大米进口量不会继续大幅超过现有水平,仍将在300万吨左右波动。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带你说三农。

农业行者赖凌航


新农民川子为你答疑解惑!并不是我国的进口大米太多,而是全世界食用大米的国家中,基本上都会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毕竟大米属于基本的粮食需求,是大家饮食的基本保证,所以那些食用大米的国家都会大量种植,这样一来进口的自然就少了。而我国去年进口了308万吨的大米,只占据着我国生产稻米的2%,并不会影响国家安全。

其实很多国家的主食都是小麦,特别是欧美那些国家,所以他们对大米的需求并不是太高,不需要进口大米,只要有少部分就可以解决国内的需求问题。而我国就不同了,我国是大米的消耗大国,本身就占据着人口的优势,只要进口一点就会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去年的水稻产量达2.1多亿吨,用于食用的达到了1.4亿吨左右。之所以会进口大米,应该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际水稻价格低

我国的水稻种植成本比较高,多半都是依靠着插秧的方式进行播种,这样就会多出一笔成本,因此水稻的价格也要卖的更高一些,在3大主粮中,水稻的收购价也是最高的。虽说也有直播的水稻,但收获量却会低上一些。但实际上国际的水稻价格却低上很多,特别是那些低端的水稻价格还不到1元一斤。很多企业也会收购这些稻米,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2、高端大米少

其实进口的大米中,有一部分则是高端的优质大米,吃起来的口感更高一些,虽说价格比较贵,但依旧有很大的市场。但我国的高端大米却没有太多,多数都是普通的稻米,因此只能从国外进口这些大米,以此满足国内的需求。

当然进口的这些大米并不影响粮食的安全,且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自然需要放开粮食市场,进口稻米也属正常。


新农民川子


这还真是个问题,而且是大问题。粮食安全,关乎战略。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应该引起极大重视。一旦国外卡粮,后果不堪设想。美国人一环扣一环围堵我们,不得不防。趁着进口还行,多储备一些战略粮,这对於应付未来可能的突发事件,是非常必要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备战,备荒为人民“。另外,再不能抛荒下去了,让农民愿意种粮,让田地产粮,把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这个问题了亟待解决,也必须解决!说到粮价联想到油价,为什么我们油价高启?油价可高启,粮价为什么不能調整?調整一下粮价,多吃自己的绿色食品,少吃人家的什么基因食品,难道不好吗?眼光放长远一点,困难考虑周全一些,有备无患嘛。


晦嗨


本人自己种田的说下。。

1.增产只是统计的方式不同。。国家每个镇设几个采点的数据,然后换算得出来的而已。。。实际的总产量,一定一定是大幅下降。抛荒和占用的太多了。

2.进口大米,太复杂。。实际情况,还是不说的好。 知道中国大米是最好的就行了。

3.中国目前别提什么战略储备,不进口粮食,三年之内能饿趴下不少穷人。

4.中国农业,目前而言没有前途。主要原因:土地不是自己的。国家不保护种地大户。。

5.中国完成城市化后,农业不彻底改革和不保护。。。国外联合起来,会严重拖累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维稳。。不是危言耸听。。。

后面本人种的几百亩田图片,本人只种植无公害和绿色大米。。。这片土地可以,养活着一大群人了。。种了那么多年,养活自己和老人都成问题。。哎。





水稻科学种植专家


中国人有空时,去农村走走就知道了!现在的中国农村,想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想看看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情景,已经是奢望了!中国西北农村更加。农民种粮食养不活自已,也供不起小孩读书,也改善不了生话,所以有很多的农民洗脚上田去城市里打工,在农村,只剩下少量的老人在田里农做,国家想指望这些老人能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意想天开,现在,中国每年都在扩大粮食进口,这一方面有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驱动,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农民不愿留农村干活,而城里想去农村干活的,又不让去,任凭土地荒芜,这就造成中国粮食缺口年年扩大,成为粮食进口大国。

(碧中)


手机用户701920891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