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一间爱心粥屋,出现三位“漯河好人”!

位于临颍县城颍松路上,有一间“爱心粥屋”,免费为环卫工、孤寡老人、困难群体提供早餐。不足60平方米的屋子,一张张简易的餐桌,热腾腾的馍菜汤,洋溢在每一位志愿者和就餐者脸上的笑容,这一切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构成了一幅别样温暖的画面。

粥屋运行了将近5年,来此进行志愿服务的人员达到了300多人,今年4月份,市文明委表彰的2018年度“漯河好人”名单中,郭丽丹、娄军涛、袁青阁等3名粥屋的志愿者被评为“漯河好人”。

3位好人有哪些爱心故事?是什么孕育了粥屋的“好人现象”?好人涌现的粥屋如何将这种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记者走进粥屋进行了探访。

5月7日早上6点多天刚亮,“爱心粥屋”里挤满了就餐的人,大部分是穿着橘黄色外套的环卫工。他们或坐或站,有的还蹲在路边,一手端粥碗,一手拿馍,吃得津津有味。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来回穿梭,盛饭的、端碗的、收碗擦桌的,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看到一些年龄大的孤寡老人前来就餐,志愿者连忙招呼老人坐下,并将饭菜送到老人跟前。

粥屋是2014年8月份开始运行的,发起人就是郭丽丹,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创办粥屋之前她一直在外地务工,2013年她回到临颍县城租了一间门面房做小生意。“当时看见环卫工人每天凌晨早早起床清扫垃圾,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席地而坐,还有一些孤寡老人、流浪汉早上吃不上热饭,就想着帮助一下他们。”郭丽丹说,她在颍松路上租了一间平房,买来锅碗瓢勺、米面油盐,找来几位爱心人士,粥屋就这样开张了。

临颍一间爱心粥屋,出现三位“漯河好人”!

(志愿者娄军涛为就餐者端来饭菜)

“小时候,我母亲就是环卫工人,天天可早都出门了,一早上要拉三四车垃圾,那时候我就感觉环卫工人辛苦。最开始听朋友说爱心粥屋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我是既感动,又怀疑,不相信有这好事。”娄军涛是临颍县水利局的一名职工,抱着对爱心粥屋怀疑的态度,他决定前去一探究竟。“到了现场一看,还真有这样的好事!”娄军涛马上就心动了,加入粥屋成了一名志愿者,每年三分之二的早晨,他都会去粥屋帮忙做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一般早上7点半左右,活就忙完了,也不耽误去上班。”娄军涛说,“坚持这么多年,也没感觉到多累,无非每天早起一会儿,家里人也一直很支持。”

临颍一间爱心粥屋,出现三位“漯河好人”!

(当天用餐结束后,袁青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收拾碗筷)

袁青阁是2017年加入粥屋当志愿者的,她是临颍县一家油墨厂的职工,家离粥屋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第一次听说爱心粥屋的故事后,她就跑过去看,一下子被那种热闹的气氛所感染,主动上前帮忙,没想到“上瘾”了,就成了一名志愿者。

粥屋的影响越来越多,爱心之举也不仅限于屋内,他们三个人还经常走出去组织其他公益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搞慈善募捐,袁青阁还资助了两名贫困高中生。

除了自己加入粥屋当志愿者,亲戚朋友在他们的带动下,也纷纷参与了进来。

郭丽丹的婆婆李麦妮已经67岁,是粥屋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旧抢着干活,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除了帮忙刷碗、拖地,还负责将第二天所需要的菜摘干净、清洗,基本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粥屋。李麦妮告诉记者:“没感觉有啥累的,和家里活儿差不多,当志愿者支持支持儿媳妇的工作,也能锻炼身体。而且当志愿者能感到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对这个社会还有用,心情也变得舒畅。”

“俺爱人最开始看我天天往粥屋跑,还说我是不是没事干了,干两天妥了,咋还‘上瘾’了呢?”袁青阁说,爱人谌建生在她的软磨硬泡下也来粥屋帮忙,“没想到,他现在积极性比我高,还主动承担起买菜的活了。”袁青阁说。

听到妻子的夸赞,谌建生笑了,连连摆手,“我干的这点活,搁不住说,儿子已经上班了,不用再为他操心了,就来帮帮忙。”谌建生说,儿子虽然不能来当志愿者,但是也经常给粥屋捐钱。

“在粥屋,大家就像一家人,关系很融洽,干活都是主动干的,用不着吩咐,干完活后各自上班去,感觉很快乐、很充实。”娄军涛说,在节假日,他也会带孩子来,感受氛围,树立爱心意识。

“粥屋里之所以涌现出‘好人现象’,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带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大家将爱心传递下去,形成了向善向好的‘涟漪效应’。”临颍县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人说,爱心粥屋“开张”以来,粥屋的食客和志愿者同步增长。志愿者人数由原先的7人增加到300多人,年轻的有90后,年长的有白发老人。每天就餐者从最初的40人左右,到现在固定就餐者就有100多人,已累计提供免费早餐12万份。

在爱心粥屋的门头上,有一个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实时滚动着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情况。记者看到,有爱心人士捐米面粮油、蔬菜瓜果和锅碗瓢盆,还有捐钱的,有企业捐赠的,有商户捐赠的,有个人捐赠的,钱数从1000元到1元不等。

临颍一间爱心粥屋,出现三位“漯河好人”!

“我们所有捐款收入和每一笔支出都公开透明,这也是保证爱心粥屋发展下去的根本。”郭丽丹说,爱心粥屋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捐款,刚开始捐款不多,很多志愿者都是自己垫钱。等到后来热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的捐款就多了,现在粥屋已经步入正轨。

为了做到公开透明,粥屋每天都在电子大屏幕上公示捐款和支出账目,并在店门口的小白板上公示每天就餐人数、馒头数量、捐款项目等,临颍县慈善总会还对他们的财物情况定期进行审计,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到公益上。

而临颍县委、县政府对这个爱心粥屋也十分支持,在粥屋成立党支部,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让粥屋更快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还定期组织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的志愿者到粥屋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放大“好人效应”,让更多的志愿者接过“好人接力棒”,引领更多人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让 “好人精神” 真正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来源:漯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辉 党梦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