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说好的“养儿防老”,最后都变成了“养老靠女”

《都挺好》:说好的“养儿防老”,最后都变成了“养老靠女”

《都挺好》:说好的“养儿防老”,最后都变成了“养老靠女”

01

《都挺好》自播出后,一路好评,苏父苏母偏心,偏向两个儿子,苛待小女儿。大儿子可以读清华大学,读斯坦福大学,小儿子可以花钱买二本,可以买房装修,小女儿只能读免费的师范大学。

都说老小是家里的老疙瘩,在苏家却不一样,老小苏明玉最不吃香。两个哥哥的早餐是火腿加鸡蛋,她的早餐是一碗泡饭。

为了送大儿子出国留学,苏父苏母卖房,让读高三的女儿没有独立房间,为了给二儿子买婚房装修,苏父苏母再次卖房,让读大学的女儿回家没有安身之处。

苏父苏母把女儿养到十八岁,就撒手不管了,连读大学的生活费都不负担,还扬言:将来我们不用你养老送终。

言犹在耳,最后却啪啪打脸。

苏母去世,苏家有屁大点事都给小女儿苏明玉打电话。苏父吃鸭脖食物中毒,二儿子苏明成和大儿子苏明哲接二连三给妹妹打电话,苏明玉找了个送餐的,还让苏明成打110给送进了派出所。

大儿子苏明哲失业,苏父去不成美国,二儿子苏明成夫妇又伺候够了,二儿媳朱丽给苏明玉打电话软硬兼施,商量苏父的养老的问题。

苏父和保姆产生感情,打算结婚,两个哥哥又给苏明玉打电话,震慑苏父。彷佛这个家离开苏明玉就不转了。

大年夜,苏父食物中毒,大儿子苏明哲远在美国,二儿子不知流浪何方,还是苏明玉和石天东把苏父带到医院输液,带回家过年。

苏父这个父亲说好听点是老好人,说不好听的整个一个傀儡,帮凶。在苏母苛待年幼的女儿的时候,他不是躲出去,就是装作看报纸。这样不作为的父亲比成天张牙舞爪的母亲更可怕!

从法律上来说,即便是生物学父母,儿女成年后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与责任。何况苏父苏母把苏明玉养到了十八岁,苏父苏母错就错在当初不该口出狂言,把女儿踩在脚下。

《都挺好》:说好的“养儿防老”,最后都变成了“养老靠女”

02

邻居有户人家,生养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女儿两个小学毕业,两个初中毕业,只有儿子读了大学。

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继承家业,这家父母拼命生,使劲生,最后如愿所偿。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五个儿女怎么也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家庭资源有限,分配不均匀。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认识自己就行了。所以四个女儿学历都不高。儿子呢,农家子弟除了读书改变命运,没有其他途径。所以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供儿子上学。

除了父母重男轻女之外,再加上物以稀为贵,儿子从小到大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优胜四个姐姐的。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育,父母都尽其所能提供金钱和精神支持。

四个女儿依次出嫁,父母最舍不得的不是女儿,是那些嫁妆:家具、电器等。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这一结婚,连人带嫁妆都成了人家的了。

等到儿子结婚成家,父母连儿子的婚房什么样都没见过,儿子大学毕业,安家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

儿女都成家立业了,父母才发现用钱堆起来的儿子远在天边,他们是一点福都享不到。儿子在大城市生活,原本不易,养房养车,养老婆养孩子,还哪儿有闲钱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老两口生个病,有点事都是四个女儿照应,这下父母不再口口声声说养儿防老了,养老全靠女儿了。

从这一点来说,钱钟书的生育论最合理,生儿育女一个就好,多了就有了比较。如果不能把爱和家庭资源分配得当,让每个儿女都受益,数量再多都不如质量取胜。

《都挺好》:说好的“养儿防老”,最后都变成了“养老靠女”

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原创公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擅长创作亲子、情感、职场故事,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