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說好的“養兒防老”,最後都變成了“養老靠女”

《都挺好》:說好的“養兒防老”,最後都變成了“養老靠女”

《都挺好》:說好的“養兒防老”,最後都變成了“養老靠女”

01

《都挺好》自播出後,一路好評,蘇父蘇母偏心,偏向兩個兒子,苛待小女兒。大兒子可以讀清華大學,讀斯坦福大學,小兒子可以花錢買二本,可以買房裝修,小女兒只能讀免費的師範大學。

都說老小是家裡的老疙瘩,在蘇家卻不一樣,老小蘇明玉最不吃香。兩個哥哥的早餐是火腿加雞蛋,她的早餐是一碗泡飯。

為了送大兒子出國留學,蘇父蘇母賣房,讓讀高三的女兒沒有獨立房間,為了給二兒子買婚房裝修,蘇父蘇母再次賣房,讓讀大學的女兒回家沒有安身之處。

蘇父蘇母把女兒養到十八歲,就撒手不管了,連讀大學的生活費都不負擔,還揚言:將來我們不用你養老送終。

言猶在耳,最後卻啪啪打臉。

蘇母去世,蘇家有屁大點事都給小女兒蘇明玉打電話。蘇父吃鴨脖食物中毒,二兒子蘇明成和大兒子蘇明哲接二連三給妹妹打電話,蘇明玉找了個送餐的,還讓蘇明成打110給送進了派出所。

大兒子蘇明哲失業,蘇父去不成美國,二兒子蘇明成夫婦又伺候夠了,二兒媳朱麗給蘇明玉打電話軟硬兼施,商量蘇父的養老的問題。

蘇父和保姆產生感情,打算結婚,兩個哥哥又給蘇明玉打電話,震懾蘇父。彷佛這個家離開蘇明玉就不轉了。

大年夜,蘇父食物中毒,大兒子蘇明哲遠在美國,二兒子不知流浪何方,還是蘇明玉和石天東把蘇父帶到醫院輸液,帶回家過年。

蘇父這個父親說好聽點是老好人,說不好聽的整個一個傀儡,幫兇。在蘇母苛待年幼的女兒的時候,他不是躲出去,就是裝作看報紙。這樣不作為的父親比成天張牙舞爪的母親更可怕!

從法律上來說,即便是生物學父母,兒女成年後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與責任。何況蘇父蘇母把蘇明玉養到了十八歲,蘇父蘇母錯就錯在當初不該口出狂言,把女兒踩在腳下。

《都挺好》:說好的“養兒防老”,最後都變成了“養老靠女”

02

鄰居有戶人家,生養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四個女兒兩個小學畢業,兩個初中畢業,只有兒子讀了大學。

為了生兒子傳宗接代,繼承家業,這家父母拼命生,使勁生,最後如願所償。都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五個兒女怎麼也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家庭資源有限,分配不均勻。父母認為女孩子讀書沒用,認識自己就行了。所以四個女兒學歷都不高。兒子呢,農家子弟除了讀書改變命運,沒有其他途徑。所以父母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上學。

除了父母重男輕女之外,再加上物以稀為貴,兒子從小到大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優勝四個姐姐的。讀書、工作、戀愛、結婚、生育,父母都盡其所能提供金錢和精神支持。

四個女兒依次出嫁,父母最捨不得的不是女兒,是那些嫁妝:傢俱、電器等。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這一結婚,連人帶嫁妝都成了人家的了。

等到兒子結婚成家,父母連兒子的婚房什麼樣都沒見過,兒子大學畢業,安家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

兒女都成家立業了,父母才發現用錢堆起來的兒子遠在天邊,他們是一點福都享不到。兒子在大城市生活,原本不易,養房養車,養老婆養孩子,還哪兒有閒錢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老兩口生個病,有點事都是四個女兒照應,這下父母不再口口聲聲說養兒防老了,養老全靠女兒了。

從這一點來說,錢鍾書的生育論最合理,生兒育女一個就好,多了就有了比較。如果不能把愛和家庭資源分配得當,讓每個兒女都受益,數量再多都不如質量取勝。

《都挺好》:說好的“養兒防老”,最後都變成了“養老靠女”

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原創公號:海風講故事(ID:haishangfeng2016)擅長創作親子、情感、職場故事,作品散見於各大報刊和網絡平臺。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