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佳怡是个职场妈妈,生完孩子,休了6个月产假,马上就要上班了。想到上班,她就一阵阵心烦:

一方面,工作很忙,996的工作制,没生孩子还好,还能应付,有了宝宝,就没太多时间陪宝,想想就头疼;

另一方面,自己和老公都上班,谁带娃?请保姆吧,保姆虐娃的事频出,真的不放心,而且,好保姆要价也很高,佳怡和老公的工资有点儿吃不消。

那边婆婆主动提出,可以帮她带,婆婆50多不到60,身体不错,带娃正合适,放着现成的人不用,也说不过去。

婆婆带娃,放心倒放心,毕竟,是亲奶奶、亲孙子,婆婆一定会精心看孩子的,但是,一想到婆婆会惯孩子,会土法上路,不科学喂养,佳怡就很担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新手妈妈佳怡很烦。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佳怡的烦恼,我很理解。

新手妈妈,好多也是职场女性,宝宝出生后,自己还要工作,谁来带孩子,真的是个大问题。

我儿子小时,就是婆婆带娃,也遇到了和佳怡一样的烦恼:

婆婆太爱孙子,有时真的是溺爱!

先生是婆家唯一的男孩,婆婆家本来就重男轻女,对先生高看一眼,到了孙子,隔辈亲,更是亲。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儿子刚出生,婆婆就喜欢得爱不释手,一抱就是大半天,连他睡觉也不肯放下,慢慢的,儿子睡觉也得抱着,放下就醒。儿子那时很胖,出满月就十多斤,婆婆在家还好说,两人换着,还不怎么累,她不在,我一个人,抱着儿子睡,常常累得腰酸腿疼,苦不堪言。

还不只这些,儿子渐渐长大,婆婆惯孩子越来越甚:

儿子不想走,她就抱,我家在6楼,儿子还挺胖,上下楼,抱着个小胖墩,累得呼呼喘,要歇好几次,她也不放手;儿子不好好吃饭,她就追着喂,一顿饭常常用一个小时.....。

总之,其它老人常见的“惯孩子”的毛病,我家婆婆都有。

一开始 ,我也很烦,觉得这样下去,孩子会惯得不成样子,还没和其它孩子竞争,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和婆婆沟通几次后,我发现,并没有太大的效果,我就仔细琢磨了下,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效果还挺好,不妨分享给各位新手妈妈。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大方向着眼,小细节不追究

虽然,老人带娃会惯孩子,不会科学喂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要承认,老人带娃,你很放心!

比起外人,你绝对一百个放心,这个一定要承认:你不会一边工作,一边担心孩子受虐待,这是最最重要的,也是老人带孩子最大的好处。

肯定了这个大前提,就不会觉得“惯孩子”什么的,不可忍受了,世上哪有百分百绝对的完美?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不要低估妈妈的影响力

孩子天生对父母有依恋感,对父母很亲近、很在意,哪怕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再好,也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了解了这点,你就不会夸大老人带娃的诸多负面影响。

毕竟,对孩子来说,你的影响力绝对大于爷爷奶奶,哪怕再忙,回到家,也一定陪伴孩子,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到你的关爱,如果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好,你的话孩子就肯听,老人再不合理的教养和喂养方式,孩子也慢慢改过来。

就怕父母缺席,把孩子甩给老人,就不参与喂养和教育的过程,那样对孩子当然不好。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发生分歧很正常,乐呵呵很重要

你和婆婆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不一样,而且,你们的年龄相差很大,存在代沟,别说带娃,就是其它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婆婆可能节俭、不爱穿不爱戴,你可能爱美、讲究生活品质,这一个不同,会决定你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有差异。

因此,带娃这事上,有分歧很正常,要提前预见到。预见归预见,怎样解决见功力。

我的经验是:

  • 心平气和说话,委婉提意见

说话的态度、表情、语气很重要,哪怕有分歧,也要笑着说出来,千万别赌气,那样,既不解决问题,还会伤和气。

  • “幸福银行”多存款

所谓的“幸福银行”,就是感情投资。

婆婆的生日、母亲节,或者日常生活,多惦记婆婆,她喜欢吃的,或适合的衣服,看到就给婆婆买。尽管婆婆嘴上说,“花钱浪费,不用买”,但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和其它带娃的老人在一起,常骄傲地说,“这衣服是我儿媳妇买的”.......

老人之间会暗暗较劲儿,谁家儿媳买衣服了,买好吃的了,谁就会很有面子,感到很幸福。老人幸福感强了,心里高兴,趁机委婉提提带娃建议,她会觉得,儿媳是真心为孩子好,不是挑她的毛病,不是找事儿,也会乐意配合的。

平时在“幸福银行”多投入,余额充足,一家人其乐融融,才会没有隔阂。

如果,意见提了,老人还是不听,那就随她去吧,毕竟,老年人的想法做法改变起来,并不容易。自己在场,坚持自己的做法即可,不必强求。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老人带孩子有代沟,权当室友

老人带孩子,尤其是婆婆,要把握一个心理原则,不妨把老人当室友!

什么意思呢?

就像住一个宿舍的朋友一样,虽然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并没有血缘关系。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做法,不说三道四,把老人当普通室友,保持心理的界限。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夫妻同心,搞好同盟

老人带娃,尤其婆婆带娃,如果有什么事,确需沟通,不妨让老公出面,毕竟是亲儿子,说深说浅,婆婆不会在意。

你要做的,就是搞好夫妻关系,不是说,你坚持的,就是对的,而是,让老公站在科学养育的一面,主持公道,这样也是为家、为孩子好。

只有夫妻同心,其它人无法兴风作浪,家庭小船才会一直向前。

婆婆和儿媳是“天敌”,婆婆带娃,一个屋檐下,想想就怕怕!

分开住,“一碗汤”的距离最好

孩子小时,照顾不过来,可以请老人到家里带娃,稍大一些,上幼儿园、上小学了,和老人尽量分开住,这样,既保证各自的作息,生活更轻松、舒服,也避免摩擦、冲突,而且,你担心的,老人惯坏孩子的问题,因为在一起时间的减少,自然迎刃而解。

当然,老人年岁也越来越大,哪怕分开住,也别离得太远,不方便照顾老人,“一碗汤”的距离最佳:送一碗汤,没凉,温度刚刚好,这样的距离也刚刚好!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育儿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