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書法家永遠寫不出與古人媲美的書法作品嗎?

表吵理我


古人用毛筆寫字,那真的是寫,是書寫習慣。現代人把寫字解釋得越來越複雜,也把古人寫的字解讀得越來越玄幻。今天寫字的道理太多太雜,太多模稜兩可的標準被強加在字上。

寫字本是自然不刻意的,提起筆就這麼寫下去,是潛移默化而成的一種習慣流露。有些人主張臨帖,一定要臨得近乎一樣,才算成功。然而,我們說“字如其人”,與古書家的性情不同,又怎能臨得一樣呢?為何不能說臨帖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是為了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而不是把字寫得跟他們一模一樣。

現代人把自己寫字叫“創作”,這跟古人寫字的心態又不一樣了。古帖的“氣韻”真如今人所說,是從“創作”中來?不是的,古代書家在書寫書信、手札、記事等等名帖的時候,何嘗抱著“創作”之心?如果在寫字的時候,心裡總是要思考處理這個、處理那個,那王羲之在寫《喪亂帖》、顏真卿在寫《祭侄文稿》的過程中,是不是要忘記悲痛,以便思考“創作”?

字要寫出來,自然流露,才會具備氣韻。現代也不是沒有書家能寫出媲美古人的字,只是書壇有著“文人相輕”的思想,相互抨擊、相互壓制,誰都別指望得到誰的認可。

還有一個奇怪現象,有些人有著盲目崇拜的心理,他們無法分辨字的好壞,不敢說真話,認為但凡現代“大師”的作品一定是好的。記得有一次,我對現在某大師的書法作品發表了看法。我的意思是這位“大師”的字只能達到平面設計中的“字體設計”水平,被稱為書法還夠不上。打完字後,還在文中插了兩張那位“大師”的作品。

接著,有個“大師”傾慕者在回覆中謾罵,大概意思是,文中的兩幅作品連入門水平都達不到,書法基礎太差,哪有資格來評論大師。他還以為,文中的插圖是我的作品,本來是想噴我,結果說出了真心話,把偶像噴得一文不值。

怪事多多,這書法何去何從?

附:啟功先生書信手札三張




倚齋聽風雨


現代書法家永遠寫不出與古人相媲美的書法作品嗎?

我覺得至少有六七成以上的書友,會說永遠不可能。但也有一小部分愛好書法的朋友,對書法的未來抱有期待,甚至堅信一定會有,只時暫時還沒有出現。



藝術是最不講究理性的東西,永遠是感性的,充滿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膜拜古人的現象,與儒家尊崇孝悌的思想淵源頗深。古人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權威的,是不能被超越的,所以很多書法朋惟古為上、厚古薄今。



我們都學過哲學,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的,甚至今與古也是相對的,兩千年之後,我們這一代也會成為遙遠的古人。舉個例子,晉代書法非同凡響,唐代書法高手林立,宋四家聲名鵲起,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而後的王鐸董其昌,好像都很歷害。只是到了清代,書法大手似乎斷代了。唐人看晉人是古人,宋人看唐人也是古人,在那個時代,肯定也有很多人感喟今不如古,但今天的我們再回頭品評這些作品,能說是唐書不如晉書、宋書不如唐書嗎?當然不是。




書法只要不被滅絕,就一定會有新的高潮出現,也一定會出現媲美古人的書法大手。有人說以前古人都是用毛筆寫字的,那時的書法氛圍已然不再,所以不可能再有大家。我們可以算一算,以王羲之所處的東晉為例,全國人口540萬,去掉一半的女性只有270萬,讀書人所佔比例不會超過五分之一,能拿筆會寫字的人也就至多50萬人。而現在,各級書協、書院、書法培訓班有多少人?估計至少也不會低於50萬吧。所以,所謂書法氛圍、毛筆受眾不如古代的說法是站不腳的。



藝術需要歷史去過濾沉澱。今天所謂的專家、主媒與論,將來也許會被後人嘲笑為屁都不是。抱庸看來,古人的書法並沒有今人吹捧的那麼神,太多的文化人喜歡造神;今人書法也並不是像現在與論抨擊的那麼不堪。就說啟功先生的字,雖然很多人覺得綿軟無力像柴禾棒,你怎麼知道一千年後,後人不將其視為可以媲美古人的大手?只有歷史,才能給出最終正確的答案。



影響書法真正藝術品質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古玩界裡的書法市場。一定意義上,炒書大佬們可以左右書法的市行價值。古董古董,當然越古越值錢,越少越稀罕。當然,也有人為的蓄意的商業炒作,比如有的“書法大師”明明根本就是功夫不到家,是江湖醜書,卻也動輒百萬元,究其真正藝術價值,可直接如廁。這樣的拙劣審美水準和猥瑣投資心理,將來是要遺臭萬年的。


抱庸詩書


書法,古時叫"寫字",民國時叫"寫大字",現代才叫"書法"。名字越來越精緻,內涵卻越來越浮淺。讀書的古人都會用毛筆寫字,寫的好的後來就出了王羲之、趙孟頫。當時寫字不為賺錢謀生,只為喜好。所以羲之趙孟的字可以寫得平神靜氣,心底無私,筆下都是乾乾淨淨的人寰境界;俗話說"相由心生",其實"字也由心生",現代書法家純粹的不是沒有,但更多的已被商業化了,他們的字靜不下心來,總被金錢利益撕扯,所以乍一看挺好,細一看,就缺失神韻與胸襟,更少了一撇清雋和風骨…好的字,靜不下心來怎麼成?!





岐黃叟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的文化,淚灑了幾千年的歷史 書寫著中國的歷史滄桑,記載著偉大民族的燦爛文化,經久不衰,他的偉大是光輝的燦爛的。

幾千年以來是它 記載著中國的文明史, 書寫著中國的文明,經久不哀。

古人書寫的方式
,是艱苦卓絕,每個書法家,基本都是把一生的經歷 運用到書法的創造上, 達到了書法的頂峰 使後人難以超越,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書法形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時間上來說,後人就難以逾越古人,現在的人們,生活的方式跟古人都有非常大的區別,現在的人們,除了寫點字以後還有很多的社交 方式 ,今天開會,明天聚會,所以說從時間上來說,就不能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書法上,所以說,當今的人們真的是很難翻越古人的書法巔峰。



沙漠戰車1


現代書法家寫不出古人之神靈,只能寫出其形貌,學其古法技,而再造己之書貌。而古人也不知道今天發展到何種情景,古今人之情懷有大不同,差異在社會背景。故書之意境彼此都不能超越背景之牆。

現代書家寫的字,有得很高的水準,古之水平並非一點疵未有,事物是兩面的,優中絕對不是全優,今人之弱也未必無優秀之可鑑。

時代發展,愈來愈進,不會愈走愈倒退,而曲折迂迴,有時段可能迂迴退之。但是總的書史演變是完善前期書之法技,而今或許有進,或許有退,從靜心淡泊的追求者來說,有的是在進步,且有於古之法上有了昇華,創造一個新的書之高度,那即有了法外之法,創造式的自我風格。僅僅現在無鑑定而出世,不能說沒有很高的書之成就。而恰恰有儈氣之俗者,喧囂中名利內,而揚之廣告之社會,標傍大書家,著名大家,其實大俗家,劣不可耐之書景,而招搖而皇帝新裝,之騙蒙者也。

由此斷言,時代賦予的書法藝術之發展,應該面對當今高度文明時期,豐富的生話,現代快節奏之背景,及國際化的趨勢,都給時代人一種重塑書法之規範,堅定不移走傳統之基,必須走一條符合書美規律。抵制行為表演之江湖雜耍,停止上層書院之亂象引領,研究會之派別,另類各自的雜牌論,何有之?民間呼聲,大眾之煩感,皆有其道,雖不完備理論之美,而蘊含的大樸之籍,足以證明當今書法有著很大的幣端,且有官僚式,且有名噪式,有傀儡式,有假冒式,有名利式,等等,於大眾間,影響之大,波之效應,江湖書形成,於上樑有直接關聯,因書之價連城,為古玩之昂躉,故全然撲入此路,盡一切手段而插利懷名氣。且有亂象叢生。平民百姓,書雖嘉華而獨自賞,市場已亂。書藝更亂。

因此近二十年說句實在話,是在躍躍而進入,蠢蠢而形成,書之百象(除去正規書人之進步)於洋洋中華大地,譟動,揭起一鼓書之繁榮之假象。

故退步了。有些人失望了。於是乎。爭鳴,爭鳴?何時了。何時有了休止符。

當然也不能不承認,因了書法藝術環境之自由,也給正能量書者,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得不看到書法藝術一定會走到正規路上去。那將是雖不能有古人之境,卻有超越書之本身之大境,即完備古人之缺,創新於時代之筆墨。


狂喜淡墨a


這個問題引發出了我們關於哲學與審美的話題。自甲骨文出現歷秦漢晉唐至今,已過兩千多年,漫漫歷史長河中,保存挖掘出來的文字載體少之又少,多以石刻,拓本,臨本存在,除了宋以後的活字印刷體外,今人都把它歸結到書法範疇,以國人的傳統文化自信,稀少而珍貴的文字載體,對古人的頂禮摩拜,敬畏之心,以及當今盛世之下的商業文化炒作,我們把古人捧上了神壇,今人學書法都必須循古臨帖,一筆一劃的寫,幾年下來才算入門兒,我這樣說當然不否定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徑,大多數書法老師都是這樣教的,嚴格的說,這是一條學習古代書法的必經之路。然師古傳承重要,創新發展更重要,當今書協謀領導認為“臨帖1萬步,創新只一步”,這就是觀念約束,重傳承輕創新。


比如,古人用毛筆,今人用鋼筆,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你鋼筆字寫的再好,都不可能與毛筆字同日而語。甚至有人說鋼筆字,硬筆字,那叫書法嗎?我真是無語了。難道你讓我們提著毛筆端著硯臺到處跑嗎?就像不開汽車要騎毛驢兒嗎?言歸正傳,傳統毛筆書法臨寫到一定的程度,在掌握了基本的筆法結構之後,需要大膽創新,寫出自己的風格。

當今學習書法的氛圍也不應是一道藩籬,把大家圈在羊圈裡,要衝出去,多練字外功,將個人的文化,情感,經歷,修養,現代審美,性格融進作品。這古老的傳統線條藝術,必將會畫出你心中最美的風景。無論毛筆鋼筆都是工具,心中有美,儘可表達。現代書法一樣會超越傳統書法。



當然,客觀的說。當代書法是否超越了古代書法,需要由後人評說。大浪淘沙,幾百年以後的歷史沉澱,才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蓋棺定論。當今我們學習書法的人所能做的,不是一味的臨帖師古,而是勇於創新。


田修文書法


現代書法家寫不出媲美古人的書法嗎?

講實話,如果現代書法家能寫出媲美古人的書法,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1.書法的生活化,而不是工作化。

就是說,日常的文字來往、文字表達都是毛筆,而不是電腦、硬筆。這樣才能“潛意識化”,而不是興致來了,或者工作應酬來了才提起毛筆。工作化的書法,實質就是玩玩字法,因為缺少真實情感。

2.書法思想的自由,而不是思想桎梏。

晉朝的書法為什麼能到達以後無法逾越的巔峰,有幾個前提:

一,東漢發明了紙張,到了晉朝大規模的應用。東漢之前的文字日常常用載體就兩種:簡牘。這種形式極大的阻礙書寫的自由。適應這個特點,篆書、隸書、魏碑包括楷書都是規規矩矩。紙張的出現,導致書寫(包括繪畫等)自由的出現,所以產生“草書”,後來產生“行書”。

二,晉朝貴族階層對書法形成興趣及審美風氣。是行草開拓者、探索者,沒有教條。

三,晉朝貴族崇尚“性靈”“自由”,追求真趣。

四,晉朝貴族崇尚“玄學”,注重“得意忘象”,即抓到書法的本質,書法即基於技法的自我思想情感的形象化表達。而不是像唐人“重法”,追求“形式美”,晉人更重意蘊。

於是,經過幾代人的積澱,終於誕生天下第一行書。

現在則沒有思想自由的代際土壤,只有一代積累肯定不夠。

3.理解書法本質,不能以手指月,只見手指,不見月亮。

以中書協及各種民間書法比賽的標準,《蘭亭集序》《祭侄文稿》肯定不能獲獎,因為塗抹太多。形不漂亮。

4.寫完十八缸水。

5.有自我真實性情,有自我書法之體(識)。戴著王羲之體、顏真卿體、王鐸體之面具者,不算真正書法。



urna風之度0


有吧,應該很少!

原因是從古到今思想,意識,美與醜判別,價值取向,文化,見識,對字的理解,修養,個人所處的環境,等方方面面,都已與今不同。

古人的文化深(儒家),今人博雜。

個人修養無法比較。

見識到是今超古。

秦人不懂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漢人不懂館閣體。

沒有古人心,修,境。以今人的理解與心態,臨帖古人,獨到之處也許是發展的結果。

書體,書法不也是在變化,發展嗎?




凌峰山顛


首先古代流傳下來的名家書法,都是文人墨客,不是進士就是舉人的(相當於文科省狀元),單著一點自身修養,當代人就要刷掉一大大批人。當然也有不是的科班的,但也是學貫古今。

其次,古人每天的書寫就是用毛筆,而且古人沒事的時候就是寫字打發時間,在寫字量上來講當代人又要刷下一大片(清代書法家王鐸,單日見客雙日閉門寫字),而現在有些人都“自稱”寫了幾十年的書法,時間算一算每天寫字量可能都不到一小時。

單從有了墨跡來看,一千多年的書法歷史就產生了那麼幾十個人(平均幾十年出一個吧)。換算成書法家最起碼在現在是全國鼎鼎有名的大家才可以。再加上現在的浮躁社會,沒有人會靜下心來去鑽研這些東西。






主要看氣質主要看顏值


我感覺終究有一天,中國人能寫出媲美古人的書法作品的。



隨著國家把古人最優秀的作品向世人展放,大量的書法理論被書法愛好者專心閱讀,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天終究會來,或許遠一點,也或許就是明天。



現在的書法愛好者多數還有急功近利的習性,在沒有進行多年的刻苦的基本功積累的情況下,總是想立刻就成為聞名全國的書法家。不想成為書法家的愛好者不是一個好的愛好者,但是,太急了就等於基本功尚欠,筆法還遠未成熟,審美還不過關,這時,你想著成名,就要把字定型,不定型怎麼拿出去成名!定型了就可能固化你的字體!再想突破發展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與精力的。



或許我的言語有些過,但是,我還是要說。我們不要過分相信古人的書法理論及傳說的經典,不是不相信而是對於這些東西,你一定要經過自己實踐檢驗並深刻思考之後才能決定你那部分可以相信古人,那部分不可以。


現如今的條件,真的有利於書法輝煌的重現和發展,誰能潛心苦練,誰能深刻思索,誰就可能搶到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