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无锡寄畅园

游无锡寄畅园

侯国英

由于扬州开往无锡的大巴车晚点两小时,把我设计的攻略完全打乱。以致到无锡后,我争分夺秒才在下午四点左右跑到了寄畅园。寄畅园的主人姓秦。经过几个朝代,是直到解放后,还在秦姓家族手中的唯一园林。它是乾隆下江南必到之处。听说园内有康、乾二帝的御笔。又有乾隆依照此园在颐和园修建了谐趣园之说。因此我对这个园林十分向往。

游无锡寄畅园

当夕照隐于惠山之后,园里更加冷清游人稀少。在天下第二泉景点,我遇到了一位跛脚又驼背的老人,他是被旅游团落下的。我们互相帮助照相后搭讪起来。由于巴黎圣母院刚着了火,我觉得他像敲钟人卡西莫多,因此也对他抱有同情。

正当我们被四处响起的关门声着急的时候,从假山背后走出了一位老人。他身材颀长举止儒雅。我问他这么早园就关门了吗?他问我们你们刚来吗?我说才走了几个景点儿。他说你们来的太晚了。看着暮色渐深,我和那驼背老人都露焦虑之色。

他听说我和那老人,一个来自辽宁,一个来自北京。就说我领你们再走几个景点。要不真是白来了。于是我就跟着他快步走,还得不时地等那落后的跛脚老人。他领我们看了天下第二泉的汉白玉栏杆和亭子,又看了古银杏树,看了宋代的石桥。一些庭院进不去啦,因为都已关了门。我们就在那些小路上林荫下行走。一路上倒也听得见泉流叮咚,看得见粉墙漏窗,踏得了石径幽洞,遥望得轩昂的屋顶和飞檐翘宇。

行走之中打听得他姓沈,是无锡本地人,说他每天必来此园,还是喜爱不够这古老优雅的地方。当路过一处景点,沈先生说出一位古时的士大夫,我不知所云,但那跛脚老人却知道那大夫的全名和事迹。我暗想,这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山影下的园林越发暗了,沈先生说如果赶在小门关上前看能一下阿炳墓。

游无锡寄畅园

瞎子阿炳那是我童年里的记忆。那如泣如诉的胡琴声还存于我心灵的一隅。我忽然明白,二泉和阿炳的二泉映月的关系。为自己的浅薄羞惭,差点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阿炳墓在一个小院落里。所谓的墓和墙平齐,从墓铭里知道他真名叫华彦君,是一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他因生活窘迫常游走于无锡的大街小巷。带着胡琴,身穿长衫盲着双目艰难求生。解放后一音乐学院要聘他做教,他确亡故。特殊年代他被掘坟扬骨,1983年才被国家捡骨立了此墓。面对阿炳塑像我合十向他致敬,心中流淌过月下二泉凄美的乐声。

看完了阿炳墓,沈先生又问我吃过无锡小笼包吗?我和跛脚人都说没吃过呢。他说可以带我们去一个正宗又实惠的店。为了感激他,我提出这餐饭由我来请。因为要坐两站汽车,我突然发现我的零钱口袋匆忙中落在酒店。沈先生说他可以替我付车钱,这怎么可以!?他说到了饭店就有零钱了,可以还他。于是我第一次从陌生人手里接过两枚亮晶晶的硬币。

到了饭店,在我要餐付钱的时候,沈先生走了,跛脚人去追,说追不上了。

无锡小店一碗开洋馄饨10元,一客小笼包10元,味美量足。我和跛脚人都没吃了。

游无锡寄畅园

灯下才有时间回味这匆匆寄畅园之行。古园的宏伟清幽和悠久的历史当让人景仰。而沈先生作为路人,因为他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遗产的敬重,对远方人慕名无锡的感动,让他有了貌是小事,实为壮举的言行。我也明白了为什无锡出了那么多的伟人,名人。夫差、徐霞客、徐悲鸿、钱钟书、杨绛……。无不因无锡这方水土垂名今古。

我为无锡感动。

2019、4、26 鞍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