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中國歷史上的覬覦皇帝這個位置的人特別的多,因為坐上了這個位置,就成了天下的主宰,所有人都得聽他的,那手握生殺大權,至尊無比的感覺對於野心勃勃的人來說簡直就是蝕骨的誘惑,無法抵擋。但是,在爭奪皇位的鬥爭當中,還有一股清流,那就是漢朝的王莽。王莽上臺之後,就搞起了改制,並且還凍結了奴隸制度。這聽起來好像很民主的樣子,那麼王莽建立的這個新朝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大都知道,在西漢時期,王氏家族呢是最顯貴的一族,可謂是權傾朝野,所以當時的王家人個個都有官職,平日裡他們也是非常的高調,喜歡互相攀比。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影視形象

只是王莽跟他們可不一樣,雖然家世顯貴但是王莽卻不怎麼依靠家族的力量,他從底層的小官開始做起,生活簡樸,為人謙遜,簡直就是世家大族中的另類。王莽這樣的好名聲,很快就傳了出去,還有人說他是周公在世。正是因為他平時籠絡人心,所以沒有留下子嗣的漢哀帝去世之後,王莽就開始代理朝政,並且還得到了朝野的擁護。不過,王莽的野心在這個時候再也掩蓋不住了。雖然他開始的時候擁立了年僅九歲的漢平帝登基,但最終還是抵擋不了權力的誘惑。所以他代漢建新自己當起了皇帝。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

王莽稱帝之後,就發起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在政治方面,王莽的思想簡直是新潮的不像話,這個一是他被後人打上穿越人士標籤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王莽到底都幹了些什麼呢?建立新朝之後,王莽首先就禁止買賣奴隸和田地,由國家統一發行貨幣。這樣一看,王莽還真不像一個從小就在貴族世家裡出來的子弟,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是和古人的思想有些格格不入,反而和現代人的理念非常的相似,所以我們也就不奇怪王莽為什麼會被稱為穿越人士呢?但其實呢,我們只想細細的分析一番,便能發現許多不妥之處,所謂穿越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臆想罷了。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

其實王莽改革的核心託古改制,也就是恢復古代儒家所號稱的"三代",即夏商周時期的各項制度。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恢復井田制度以及土地國有制度。其他的一些,都是比較形式主義的,比如說什麼大改地名、官名,以求和所謂西周時期的地名制度相符合。這樣分析一番之後,我們便能發現王莽身上的神秘氣息已經消散了很多。那麼王莽為什麼要這樣改革呢?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王莽的早年生活,確實是能夠稱得上儒家的道德模範了,他對儒家的綱常理論非常的崇拜,希望能過回到夏商周時期。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

王莽剛剛上臺的時候,確實是受到了萬民的擁戴,可是在他執政後期,老百姓卻恨他入骨。因為民眾把自身的境遇和社會的不公都歸咎到了王莽的改革上,王莽看似新潮的舉措,實際上只是把儒家思想裡邊兒的"大同思想"進行一個機械化的搬用而已。王莽這樣做更多的是用來掩飾他自己統治的不足和缺陷。正因為如此,在起義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之後,他的首級被斬懸於宛市,還有數十個軍士爭相來殺了王莽,分裂了他的屍體。老百姓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又是一擁而上破壞了一番。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

如此可見這些民眾對於王莽的憤恨是有多深了。而新朝滅亡之後,王莽的頭顱,被後來的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二百九十五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到了一場大火,王莽的頭顱這才被焚燬。只是後來的歷代皇帝有為什麼要收藏王莽的頭顱呢?在王莽的頭顱中到底又藏有什麼秘密呢?其實王莽的頭顱並沒有任何的秘密,他們收藏王莽頭顱的意圖其實也是很好解釋的。在歷代皇帝的眼中,王莽是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所以君主們收藏王莽的頭顱主要是起一個告誡作用,他們希望以王莽之事告誡朝臣宗親謀逆者的下場。

謀反界的清流王莽,是如何一步步地,從萬民擁護走向萬民唾棄的

王莽

讀歷史總能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的無奈與唏噓,王莽本是一個出身顯赫,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有著大好的前程。可是就是因為他的膨脹的野心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在他建立新朝之初,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還是個非常不錯的,但是他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百姓和民眾的,他只是企圖回到夏商周時期。但是歷史是向前進步的,又怎會因為一人之力就能轉變它的前進向方呢?所以王莽的失敗也是必然的,甚至到最後他的改革不僅僅觸犯到了貴族的利益,更是觸犯了百姓的利益,這才有了之後,百姓們一擁而上連王莽的屍體也不願意放過的場景。其實王莽的一生也是非常悲哀的,從剛開始的萬民擁護到死後的群起而毆,也許王莽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生竟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