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瓷器的特徵

哥窯是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人關注,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現代簡約美,非常吸引人。相信很多人一提到哥窯,腦子裡馬上就映出它的瓷器釉面開片,所以這也就是哥窯的主要特徵。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

哥窯的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細小如魚子的叫"魚子紋",開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紋",開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紋片的紋理呈金黃色,大紋片的紋理呈鐵黑色,故有"金絲鐵線"之說。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筆洗 清乾隆 山東濟南博物館藏

其中仿北宋官窯的瓷器為黑胎,也具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層透明度差,釉面大都不夠光亮,發半木光,其中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上品。另外,哥窯的器形以洗、爐、盤、碗為多。

哥窯瓷器的鑑賞

哥窯有兩種開片,大開片是灰黑色的紋路叫鐵線,大開片之間夾雜的淺黃色的開片叫金絲,所以合起來就叫金絲鐵線。另外要注意,它這個開片的紋路是彎曲不直的,不是直線分割,每一根線都是彎曲不直的。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開片

關於開片,上面所說的是傳世哥窯的特點,還有一種龍泉哥窯,它的開片是凸起來的,比較立體的,就像哈密瓜表面那個網絡,而且往往都是白色的,所以明代文獻上講叫白色斷紋,這個特點就可以區分龍泉哥窯和傳世哥窯。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龍泉哥窯

另外,典型傳世哥窯瓷器因以“裹足支燒”者居多,所以露出“鐵足”者少,而龍泉哥窯瓷器多采用墊餅墊燒,燒成後足端必定會露出灰黑色或鐵黑色胎,所以多呈現所謂的“鐵足”。 哥(官)窯型瓷器採用墊餅墊燒者,也能形成“鐵足”。因此,文獻記載的“紫口鐵足”應為龍泉哥窯瓷器的主要特徵。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青釉葵口碗 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青釉魚耳爐 國家博物館藏

相比而言,傳世宋哥瓷的胎壁稍厚,龍泉哥瓷的胎壁稍薄,胎質稍粗,胎色有灰白和黑灰等幾種(亦有說龍泉的黑胎青瓷為仿官窯產品)。仿品的“紫口鐵足”常用色料人工塗出,仔細觀察可見與天然燒成不同。哥瓷用匣缽裝燒,有用支釘,也有用墊餅或墊圈墊燒。

哥窯瓷器的收藏價值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宋代哥窯瓷流傳於世的數量極其有限,在明代已是極其珍貴之物,因此,在明清各朝已有官方的仿製之物出現。現下能見到的有限的傳世哥窯器,大多收藏在北京和臺灣的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國外也有一些收藏,流落到民間的應是微乎其微的極少數。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葵口盤 南宋 上海博物館藏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拍賣市場上,只要有宋代哥窯精品出現就受到追捧。早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宋代哥窯八方貫耳瓶拍出1000多萬港元,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收藏界有人持不同看法,這件瓷器價格還要高。這兩年內地拍場也有標明為“宋哥窯”的瓷器露面,成交價都維持在上百萬至千萬元人民幣左右。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哥窯海棠式洗

2013年北京保利國際秋季拍賣會上,一件哥窯海棠式洗以270.25萬成交。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明代哥窰葵瓣洗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明代哥窰葵瓣洗

2018年蘇富比香港拍賣會上,一件明代哥窰葵瓣洗以372萬港幣高價成交。

最後,提醒各位藏友的是,在收藏哥窯瓷上,千萬要克服僥倖的揀漏心態,目前收藏市場中魚龍混雜,一定要謹防上當受騙。

(溫馨說明:此篇文章的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

哥窯瓷器鑑別 珍品收藏價值上千萬!

德藝會2019國際書畫大賽作品徵選中


“樂享收藏讓生活更美好”,喜歡記得點關注,有問題可以私信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