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妈妈放不下庄稼,该怎么劝她呢?

我从春风来


如果实在劝不了就不要劝了,就让妈妈在家种种地、没事串串门,活得还自在一点,儿女平时常回家看看,要是有个看在身边是最好的。

你想把母亲接到城里享福这是好事,可你也要考虑老人的感受,老人大半辈子在农村耕做,已经适用这种环境了,突然提出让上城里享福反而浑身不自在了,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老人多数还是不适用城里的生活,虽然好吃好喝伺候着,儿女都上班,只有周末有时间,出门还怕找不回家,即使出去转也都不认识,一天到晚没有几句话,好像坐牢一样,时间长有些老人都有点抑郁了,不像在农村串串门,东家到西家,有说笑的。你把父母接城里,只能给她物质上享受,到精神上很压抑,所以说不是必要非去城里的话,还是让老人在农村生活,当儿女的时常回去看看不也是挺好的!


东枫至海


农村妈妈放不下农活,该如何劝?这是每个成年人都面临的问题,也是逢年过节家庭聚会的重要议题。我举三个例子说明。

1、先说我的三姑吧。三姑家四个男孩子,老大在公安大学做教授;老二老三在外做工;老四接姑父的班,在铁路部门上班。我的四个老表都已成家,且都是独生子女,小日子都过的油和面,美的很。

在姑父去世那年,姑姑在家管了两年苹果。第三年,在几个老表的劝说下,砍了树,将土地承包了出去,住在县城姑父单位分的房子里。地租有3000多元,每个孩子每年给2000元零花钱,看病四家摊。姑姑心态开朗,说句话就哈哈大笑,70多岁的人,各项指标正常,健康的很,常年感冒都很少得。

想着三姑该在城里享清福,谁料她平时照看老人当保姆,到后半年都去新疆打工摘棉花。雇主家见她年龄大,安排她做饭,在家都很少做饭的姑姑,在新疆做起大锅饭还挺溜,每年都挣8ooo到1oooo的工钱。几个老表连番劝说,承诺钱不够花,每人每年再多加2ooo元,都不起作用。最后没法动员几个舅舅去说,也不管用,只得任其自然。

2、说说我的三娘。

三娘,三伯务了一辈子庄稼,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较成功的农民代表之一,是村里最早盖平房的,也是最早拥有黑白电视机,农用三轮车的。

两个堂哥,是司机,每人一个半挂,每月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他们都在镇上盖有小院儿,家庭条件在镇上说不上最富裕吧,起码都还过得去。

三娘,三伯都7o多岁,身体硬郎,常年在家侍弄十来亩地,其中大部分是苹果园。去年苹果行情好,收入六七万元。三娘领到苹果款,直接送到二儿子那。他家刚花60多万置换了一辆新的半挂,有贷款。往年总留一部分家用,多余的钱2个儿子匀分。

三伯三娘是传统的农民,每一分钱都是汗珠子换来的。前些年,他们赶集,舍不得去喝碗羊汤,也很少割肉,吃鸡蛋。攒得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抠的,裤腰带里勒出来的。这几年再补充营养,改善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每当亲戚朋友孩子劝说她们别在种地,她们就说:现在手脚能动,多赚点钱,够吃喝,头疼脑闷有个看病钱,不给孩子添麻烦。两个堂哥也就隔三差五到家转转,拉拉家常。

3说说我家妈妈。

妈妈去年7月份,得了心肌梗塞。在郑大一附院做的支架。花医药费7万元,报销后还有三30000元,我和姐姐平摊。经过半年多的恢复,母亲已和往长一样,洗衣做饭。姐姐多吃要接她到城里边住,她都不去,在家屋前房后,种点菜,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

从上边儿三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囯的妈妈,都爱过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




豫西公牛


出言如刀的我来了!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儿女尽孝的心情非常理解。我现所在地区就是相对落后的农村。附近一家,大儿在北京一家公司副总。三子在当地城市工作。都定居城市。二子学习不好落在农村。老大老三分别曾接父母进城,可不到一月,老人就拼命要回乡下。先说生活习惯,进屋换鞋,每周洗澡,保母照顾,周围邻居不熟,一口土话,出门蒙眼,认字不多…所有一切城市规居如同绳索,没有鸡可养,没有人沟通,溜达找不到路,种地不可能…身体和精神完全被绑架!这让老人能活吗?种一辈子地,干一辈子农活儿。说一辈子土话。半年都洗不上一回澡的皮肤。早起扫院子,喂鸡的习惯。办法:尽量多回家看看,定期给老人体检,少拿现钱(老人舍不得花)多买物品。常打电话。多唠家常说乡音。委托或雇佣年壮一些的乡邻,(暗中照顾)。及时关注信息。改变老人不可能了!只能儿女具细!让下一代常打电话与长辈联系。增强老人生活希望和精神支柱!也许这些差距和无奈是我国社会发展(隔锅台上炕)的畸形状态。但,做好自己!尽好孝道!相信无愧于天!无愧于心!一切心安就好!


用户5042998584260


和我家里情况差不多,我老爸在家也是种着五六亩地,只要不下雨就是一天到晚的在地里干活吃饭都是急匆匆的。

我们家是三兄弟都在外面工作,看老爸那么大岁数不想他那么累,一个人每个月给几百块钱完全够他花了,可是老爸不要说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我们给钱。

开始我们都不理解说老头不会享福受累的命,现在想想可能是老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对种地有感情了,不种田不知道能做什么心理没有存在感每天去地里干活日子充实。

老人都是吃过苦会过日子田地荒废了心疼。

每天下地就当锻炼身体了还能挣钱完全够自己开支,老人今年70了身体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这两年我哥仨就不再说他了,让他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希望他不要那么累保重身体。





鲁西曲小贤


又来回忆小时候😂家里地也不多两亩多吧,爸爸是工人没他的地,那时候我爸有胃溃疡,人也很瘦,一到庄稼熟了,就掐着他那二尺二三的小腰发愁😂自己干不动发脾气,我们家两个女孩,又还小也不会干农活。幸亏姥姥家本村的两个舅舅经常帮忙👍再后来,家里的地租出去一大块,剩了几分父母也是闲不住用来种着花生打油吃,种着蔬菜不施化肥农药💪说不让他们种了,舍不得,说外边的菜有弄药,吃着不放心。其实,我觉得,可以适量的种些,这样父母会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自己还能干


娇小玲珑的蜘蛛侠


顺其自然吧,如果母亲的身体尚可,而地里的庄稼又不是很多就让老人家去种吧,忙忙碌碌种了一辈子的地,不是说割舍就能轻易割舍的下,她们都是从贫穷甚至是饥饿中走过来的,穷怕了、苦怕了的心理已经深入脑海,不想闲着,不想荒芜土地、不能给子女增加负担、不管子女有多富裕,她们都是还想着能为子女尽可能的多分担一些。

农村妈妈放不下庄稼,该怎么劝她呢?

首先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在农村家庭是一种非常普遍能遇到的情况,也是让很多子女都头疼的事情,家里的娘年龄大了,家庭条件尚可,儿孙都想着老人家能够享受晚年的时候,可老人依然坚持不舍得丢下地里的活,种地的执念已经深入他们的心底,绝对不是简单的因为金钱和年龄所能改变的了。

如果家庭里面只有不到一亩的地就随了老人家的意思吧,全当是一个闲情逸致锻炼身体了,在农村干活种地的人都知道,年龄大量活不能干多了,但是每天都别太闲着,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干活干的正习惯的时候,突然之间不干了,身体反而会带来副作用,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突然骤停肯定会有损害。

每天身体力行、轻而易举的种地生活还是可以的,既锻炼了身体,年龄大了也不至于因为没有一点事情做无聊,毕竟一个老人太过于空闲,没有事做对于她们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倘若是家里的地很多,母亲还是坚持要种地,那作为子女的就要采取强制措施了,毕竟年龄大了,尽管母亲在要强、在嘴上不说,可是身体是不会欺骗人的,岁月带走的不仅仅是她们的容颜,更是留给她们一个因为常年辛苦劳作而伤痕累累小病缠身的躯体。

现在虽然说是农业生产现代化了,种地和收粮食是不用出力气了,可是打药、施肥、浇水还都是要依靠个人来完成的,尤其是浇水和打药,我一个正当年的大男人一上午打上十几筒水,尚且腰酸背痛,又何苦是人到晚年的她们那?

和母亲多多沟通,把你们的顾虑和现实状况明明白白的告诉她们,比如简单直白的告诉母亲,你们做子女的现在家庭收入已经足够可以生活了,不用她老人家在补贴家用了。不种地也不会有后顾之忧了。她种地是为了什么,还不都是怕子女的生活过不好吗?作为子女的你们显示出了自己的经济条件,就可以让老人家放心省心了,那么她种田的急切心理就会不那样操之过急了。

把种地的得与失告诉她们,你种地能收入多少钱,倘若是你因为种地而有个不舒服,那么看病花费的钱是多么的巨大,总之要多夸张就多夸张一些,吓唬一下老人家,善意的谎言也终究是为了她们好的。

若是母亲依然坚持,就商量着让她种点小菜园吧,说你们都喜欢吃新鲜的蔬菜,当老人家听到做孩子的喜欢,那还有什么不愿意做的那。

上了年龄的人,你永远都不要低估她们一个种地的心,这是中国老人骨子里面的一种情怀、一种最伟大的淳朴和善良,在她们的一生活着的最大意义和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子女能够尽可能活的更好一点,对于她们自己而言却往往是选择最大的牺牲和包容。

我是农村小小李,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安康。


农村小小李


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他们每天的劳作也都在田地里。自己吃的大米是自己田里种的,吃的红薯,吃的玉米,吃的所有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所以他们对自己心爱的土地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意。

农村的母亲放不下田里的庄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1,对农村土地的热爱,她们做惯了农活,要是不让她们做,她们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自己种点庄稼,即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又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把自己种的粮食拿给儿女们吃。3,不愿到儿女住的城市去。母亲在农村生活惯了。农村生活自由自在。有自己聊得来,同伴。也有自己的事情做,种点田地,养谢小鸡,小鸭。何乐而不为了。去到被钢筋丛林包围的大城市反而不习惯。

所以,农村的母亲要是真想留在农村。我们做儿女的也不要太过阻止。我们要理解她们真正所需要的。只要她们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比什么都好。在她们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适当的劳动劳动,呼吸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我们做儿女的平时一定要多抽空回家看望她们。多关心她们的身体。





农家伊伊


前些天,我和一个同事偶然聊到一个话题:人不管干啥,都会上瘾。吸烟喝酒上瘾,有的说了,干活也会上瘾?细细一琢磨,确实干活也会上瘾。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瘾是什么呢?瘾是一种习惯,瘾是一种嗜好,瘾是一种情愫,瘾是精神和物质的世界的一种寄托。

农村妈妈放不下庄稼,该怎么劝她呢?要我说,只要她力所能及,真劝不了就不要再劝了。虽说儿女是孝心一片,但是老人几十年所形成的土地情结,一时半会儿是难以改变不了的,要她放弃庄稼,对于她来说,从精神层面和心理方面是难以接受的,除非老人不能动了,没能力了。

一句话,只要老人力所能及,只要老人开心满意,我们做子女的在保持孝心的同时,一定要为她的这种“瘾”这种“情愫”去保驾护航。

母亲节到了,祝福我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我的老家就在这个庄


以前不像现在就业机会那么多,经济收入也没现在那么好,土地就是一家人的命运所在,所以老一辈人对土地总有特殊的感情,不舍得荒废,即使在家带孙儿也总会想方设法抽时间出来种上那一亩几分地,在我身边不乏70多80多的还在种田,他们不是没得吃,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依然是放不下那养活祖辈的土地。


乡村的阿龙


头条网友你好,我也是来自农村的 家里的父母他们已经习惯了 每天不去做点农活反而他们还不自在 他们闲不住 你让他们不做农活 他们可能心里面觉得不能在做得了农活的时候就吃儿女的 每位父母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