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閩南,說白了,就是漳泉兩地,而廈門,作為新興的閩南城市,境地頗為尷尬,不漳不泉是廈門,說的便是廈門在閩南的地位。

以廈門為視角,真正做到漳泉濫的卻只有海滄。

海滄,是廈門唯一同時存在漳州和泉州元素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既是泉州的又是漳州的文化特徵,然而,幾十年來,這裡卻一直被忽視,以至於有無數的海滄先民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無人問津,他們在過去是漳州人,在現在是海滄人,但卻總是被漳州和廈門忽略。本文僅整理11位曾經的海滄人,以他們在異國他鄉奮鬥的精彩,讓家鄉人民溫故知新,也為他們的名字能在第二故鄉生根發芽喝彩,他們成為永恆,或路名、或建築名,歷史也將銘記他們,為曾經破繭的一段辛酸往事留點記憶。

1.安詳山(Ann Siang Hill),安詳路(Ann Siang Rd),

位於新加坡CBD的Ann Siang Rd,是一個新舊交融的酒吧一條街,早在1894年以前,該街道及周圍的地皮便被謝安詳買下,並因此逐漸發展成中國商人聚集地,成為移民聯繫唐山和南洋的中心。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謝安詳

謝安祥(1832-1892年),祖籍海滄石塘,出生於馬六甲,後遷居新加坡,十六歲即出任莫實德洋行書記,在此供職達四十二年。與人合辦玉瓞公司,經營進出口生意,置產無數,是新加坡早期富商之一,捐建七州府醫學堂。

2.文慶路(Boon Keng Road),文慶地鐵站,文慶亭

在新加坡,林文慶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為了紀念他,新加坡除了文慶路和文慶地鐵站外,課本書及各類學術研討會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在廈大化院小湖邊,也有一處文慶亭,亭上楹聯為”禾山巍巍懷師德,鷺水泱泱見道心”。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文慶亭

林文慶(1869-1957年),祖籍海滄鰲冠,出生於新加坡,為僑生第三代,年輕時是開掛的學霸,後半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開花的強者。

他是新加坡第一個拿到英女王獎學金的人,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積極推動南洋華文教育,發起“新馬孔教復興運動”;開闢馬來亞第一家華人橡膠種植園,被稱為“馬來亞橡膠之父”;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的主要支持者;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在其掌舵十六年內,使廈大成為南方之強...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林文慶在國內存有爭議,以至於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把他淡忘了,包括他的兒子林可勝,中國紅十字會的奠基人,也遭遇一樣的命運。

3.邱德懿路(Jalan Khoo Teik Ee)

邱德懿路,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古務路轉入燕美律右側第一條橫路,以紀念馬華公會領袖之一的邱德懿(Khoo Teik Ee,1902-1953)對馬來亞的功績。

邱德懿(1902-1953年),祖籍海滄新垵,生於檳榔嶼,幼年隨家遷居吉隆坡,後赴倫敦進修法律,於1926年成為一名律師。二次世界大戰後,經營橡膠園,任馬來亞園主公會主席,1949年任馬華公會財務,1953年,任馬來亞聯邦立法議會成員。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推動創立馬來西亞福利理事會和防癆協會,並擔任兩會主席直至逝世。

4.楊衢雲公園,衢雲書院

在海滄霞陽村,新設村中公園命名為楊衢雲公園,書院名為衢雲書院。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孫中山(二排中),楊衢雲(前座左二),後立者宮崎寅藏

楊衢雲(1861-1901年),祖籍海滄霞陽,出生於廣東東莞,少時移居香港。1892年(光緒十八年)與謝纘泰等在香港創立輔仁文社,該社以“開通民智,研究新學”為宗旨,1894年與孫中山建立的興中會合併為新的興中會,楊衢雲任會長。1900年,策劃惠州起義,失敗後,於1901年在香港為清吏所派刺客擊傷,次日在醫院逝世。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楊衢雲

5.思齊閣

為表達對開臺王的敬仰之情,臺灣人在雲林縣北港縝興建了“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在嘉義縣新港鄉媽祖宮前,興建了“思齊閣”和“懷笨樓”。

顏思齊(1589-1625年),海滄青礁人,明萬曆年間因犯事遭官府緝捕,亡命日本,經數年積累,與一干漳泉人組成團隊,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甲螺。明天啟四年,密謀起事對抗日本幕府,敗露後率眾逃至臺灣苯港,因此就地招攬閩人開墾臺灣,因此被稱為開臺王。

天不佑人,不久顏思齊便因病去世,鄭芝龍繼承遺志轉戰東南最終成為東南一霸。

6.推遷路(Chwee Chian Road),推遷花園

為表彰林推遷對公益事務和華人教育事業的貢獻,新加坡以一道路命名為推遷路,並將該路的盡頭山地命名為推遷花園。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林推遷

林推遷(1864-1923年),海滄毛穴廣人,少時家貧,南渡馬來西亞從事航海職業。因勤儉致富,於1903年,自創瑞豐輪船局,購買多艘輪船,經營航運,同時在丁加奴開墾大農園,種植椰子和橡膠。1913年,與陳楨詳、邱國瓦、林文慶、林義順等合創聯合火鋸廠,又在丁加奴開採龍運鎢礦,僱傭礦工千餘人,有“馬來西亞鎢礦大王”之譽。

1906年參加倡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1918年,海峽殖民地政府頒贈太平局紳銜;1921年,當選中華總商會副會長;1923年1月23日以最多票數,中選為中華總商會總理,未及就職,因病2月11日逝世。

7.振殿亭

為紀念南洋小學董事會先驅李振殿先生,由南洋三校董事會在90週年校慶時籌建南洋小學山頂校區振殿亭。

李振殿(1875-1965年),海滄東嶼人,1893年往馬來西亞詩巫謀生,後遷居古晉創立長成號,1912年再遷新加坡創立長成棧。早年參加同盟會,支持辛亥革命、反袁世凱戰爭、北伐戰爭,歷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福建會館代主席、同濟醫院主席、南洋女子中學董事長等。

8.顏玉瑩白花油

顏玉瑩(1900-1981年),海滄青礁人,六歲時隨父至新加坡謀生。發家後,至檳城開設糖果廠和經營橡膠業,同時承包輪船伙食生意,因緣巧合認識隨行德國軍醫從而獲得藥油配方。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藥油的功效,顏玉瑩於1930年正式設廠生產,命名為“萬應白花油”;1951 年,改至香港設廠;1962年又到臺灣設廠生產白花油。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顏玉瑩白花油

1981年顏玉瑩逝世後,其企業由第五個兒子和長孫接管,為紀念先人創業及公益精神,白花油名字取為顏玉瑩白花油,企業更是跨海至深圳另圖發展。

9.邱善佑路(Khoo Sian Ewe Road)

為表示對邱善佑在檳城出任公職表現的肯定,喬治市一條馬路命名為“邱善佑路”,另大華戲院別稱為善佑戲院。

邱善佑(1886-1964年),祖籍海滄新垵,生於檳榔嶼,主要負責家族在檳城的事業。1927年起擔任平章會館(檳城華人大會堂前身)主席,1933年出任檳城中華總商會會長,歷任各邱公司主席。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檳城龍山堂邱公司,圖片來自攜程網

為人急公好義,凡公益之事,有求必應,1920年被委為太平局紳,1923年為檳城喬治市非官守議員。二戰期間積極捐助殖民地政府以支持英國在歐洲戰事,先後獲得英皇喬治五世銀禧獎章、六世加冕獎章和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獎章等。

10.邱朝仲巷(Khoo Cheow Teong Court)

檳城喬治市靠近鹹魚巷,有條小巷子被命名為“邱朝仲巷”。

邱朝仲(1849-1916年),又名邱昭忠,祖籍海滄新垵,其祖父邱悅成少年時便從家鄉遠渡檳榔嶼謀生,發達後回鄉娶妻,往返兩地之間,其父邱清臨生於新垵,長大後仍隨父南下。邱朝仲則在檳榔嶼出生,他從學徒做起,最後將生意做到全馬來亞,1878年於亞沙受荷印封賜甲必丹銜,曾捐款興辦蒙學堂和培善學校,一戰期間,與人合資贈一架偵察機給英國。六十歲時回到檳榔嶼,成為當地富商,其次子為邱善佑。

11.邱漢陽街(Khoo Hun Yeang Street),漢陽路(Hun Yeang Road)

為紀念華族社會舉足輕重的領導人邱漢陽,古晉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邱漢陽街,新加坡則為漢陽路。

安詳山,漢陽路,文慶亭,這些地名都源自廈門的這個小地方

邱漢陽

邱漢陽(1860-1917年),祖籍海滄新垵,出生於檳榔嶼,邱天德之子,早年承父業,後創立振利公司從事錫礦與貿易業。後再往古晉從事建築業和餉碼業,事業遍佈檳城、古晉、新加坡。

12.振和巷(Chin Ho Square)

為紀念礦業、橡膠業鉅子李振和,檳城有一條巷子被命名為振和巷。

李振和,祖籍海滄東嶼,生於檳榔嶼,子承父業,創立檳城最大的益東鎔錫公司,協理福建女學堂,曾任福建會館主席、中華總商會董事、華人參事局參事、太平局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