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的后坐力究竟有多大?导弹车真的是发射过一次就直接报废吗?为什么?

壐孖


导弹发射车并不是发射过一次就直接报废的,而是可以重复使用,毕竟导弹发射车是不同于普通民用汽车的特种车辆,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财大气粗到把导弹发射车当成一次性用品,还有,

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并不是影响发射装备的主要因素,反而高温尾焰对导弹发射车的影响更大,目前导弹的发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热发射和冷发射!

▲长剑-10巡航导弹热发射

热发射也叫自力发射,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来脱离发射装置,如上图所示,就是解放军长剑-10巡航导弹采用热发射时的动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导弹还在发射筒内的时候就直接点火了,靠着自己发送机产生的推力来离开发射筒,这种发射方式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温尾焰对发射装备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过从图中的情形来看,尾焰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发射筒,对整个导弹发射车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就算需要改更换发射装备,那么仅更换发射筒也就行了,导弹发射车完全可以多次使用,至于导弹产生的后坐力,大家注意看,尾焰是直接喷射在地面的,并不是直接喷在发射筒里,所以,承受导弹绝大部分反作用力的其实是地面,并不是导弹发射车,所以也就说不上导弹后坐力对车辆的影响了!


▲导弹冷发射原理

至于导弹的冷发射,其实就是借助外力,先把导弹推出发射筒,然后导弹才点燃自身发动机的,原理步骤如上图所示,用来帮助导弹冷发射的外力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燃气、高压空气、蒸汽等,冷发射的优点就是:使导弹离开发射装备后才点火,避免了高温尾焰对导弹发射装备以及发射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用考虑发射装备排尾焰的设计,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至于缺点嘛,由于要加装外推力装置,需要的设备增多,使得整个发射装备更加的复杂与繁琐,装弹速度慢等,还有,采用冷发射方式的小型导弹,其发射筒一般是一次性的(仅仅是发射筒,车不是),下图为防空导弹冷发射动图:

▲防空导弹的冷发射

还有冷发射的后坐力,主要是作用在发射筒上,而导弹发射时,发射筒一般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如下图所示,就是东风-21导弹冷发射时的动图,从图中可看到,发射筒是垂直树立在地面的,即使冷发射时的反作用力很大,这个里也不会作用在发射车上,而是直接由大地承受,所以,不管是冷发射还是热发射,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并不是影响发射装备的主要因素,至于导弹发射车,其实受到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DF-21导弹的冷发射


哨兵ZH


导弹发射车并不是一次性车辆。导弹发射车在设计之初就将导弹发射时的冲击力等因素全盘考虑所以导弹发射车都是给对应型号的导弹量体裁衣,使用期限很久导弹发射车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十分高级的科技。

高性能的导弹发射车堪称国之重器,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汽车制造厂从苏联时期起就别扭地保密单位就是因为该厂专门为苏联弹道导弹打造专用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EL(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这种发射车相比固定的导弹发射井来说,生存性更高。而为了适应西伯利亚平原糟糕的路况,这些车辆拥有性能出众的悬挂性能和越野能力。

为了适应这种发射车辆导弹的发射方式也进行了调整。采用热发射的导弹一般都是近程弹道导弹,代表有飞毛腿,蜘蛛和伊斯坎德尔。以飞毛腿的发射流程为例。当启动发射流程时飞毛腿导弹的发射车会放下位于车尾两侧的液压缓冲装置,而处于起竖状态的导弹其实是通过底座放置在地面之上,因此点火之后冲击力其实更多的作用在地面上而非车辆大梁上。飞毛腿导弹的发射车就是大名鼎鼎的maz543型,是全世界运输起竖发射车的鼻祖。奠定了后来同类车辆的基础。

maz543车族的一个杰作是应用于S300/400防空系统的maz543m型。这种防空导弹都采用冷发射的方式。S300的发射模块首先用高压气体将导弹弹出发射筒,然后导弹本体的固体发动机才工作点火。在发射状态下,导弹发射筒也是直接接触地面,尽可能将冲击力施加给地面。很多国家为了降低成本,都采用了拖车版的发射车。

如果说这种小导弹还不过瘾那么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就更高大上了。声名在外的SS-25白杨洲际弹道导弹才用了7轴TEL。四套面积巨大的液压缓冲装置将车体支撑起来。粗壮的导弹发射筒底部带有巨大的缓冲装置。除此之外,同样才用了冷发射的方式保障发射车安全。毕竟冷发射可以保证导弹不会在发射桶里爆炸。

所以说,正经的导弹发射车并不是用普通卡车装上发射装置就能客串的。比如朝鲜受限于技术原因只能制造出来六轴导弹发射车,这种车辆也就能搭载发射中程导弹。

而最近几年朝鲜为了节约成本,又恢复了十分复古的履带式近程导弹发射车。履带式车辆虽然有比较好的越野能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减震装置所以会产生比较大的震动,这种震动很可能会对导弹的精密器件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发射失败。

如果公路网足够发达,那么采用半挂车辆倒也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导弹发射车辆都是远离前线进行活动。只要不影响发射,省省也是可以的。


利刃军事


谁也无法奢侈到把导弹发射车当一次性物品用

你知道导弹发射车有多贵么?就讲个故事吧,当年我们向泰国卖卫士远程火箭炮。泰国说穷,买不起万山8×8越野底盘的火箭炮发射车,就拿奔驰重卡作为底盘进行代替,只不过发射管数从一车六管降到一车四管。火箭炮发射车在导弹发射车里面都还是低级货,国产型号就足以秒杀民用的世界名牌重卡,自己想下导弹发射车要多贵?谁能土豪到当一次性用品来用?
泰国的改装版火箭炮发射车


导弹发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其离开发射筒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助推器推离后发射、高压气体将弹道推出发射筒后再点火、主发动机直接将导弹冲出发射器。不同发射方式,后坐力和尾焰都不相同,对于发射器造成的冲击各不相同。

采用高压气体将导弹推出后,再点火的发射方式后坐力最低。这种发射方式对车体不构成任何影响,缺点就是发射系统比较复杂,配图为红旗17防空导弹。

助推器发射方式比较常见,他的目的就是初始阶段提供合适的推力,导弹刚发射的开始阶段燃料利用率较低,直接大推力燃料浪费比较严重,同时过大的尾焰对于发射设备会造成破坏。

目前大部分反舰导弹都是以这种方式发射,军舰上相关设备分布较为密集,采用这种发射模式可以避免对舰上其他设备造成破坏,配图为鹰击83反舰导弹。

同样导弹发射车想要保住也很简单,设计个助推器就完事了。助推器把导弹推到一定距离和速度再点火,射程还可以继续提高,不是美滋滋的?配图为发射长剑-10巡航导弹。



助推器推力多少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单兵便携式导弹的在导弹发射筒底部布置点火药,产生小型爆炸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如果直接筒内点火发射的话,射手直接毁容。配图为美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最后就是筒内直接点火,冲破卡索装置发射出去。这种发射模式适合用于需要快速发射攻击目标的导弹,例如防空导弹,配图为海麻雀防空导弹。

这种发射方式对于发射筒会形成严重的烧蚀作用,发射筒必须经过特别加固处理,使用后发射筒/发射箱无法直接填装新弹,需要经过检测和维护后才能再次使用。
俄罗斯的A-135反导拦截弹,可以说是目前这种发射方式最暴力的,发射筒用了一次后就要报废。


A-135是用核弹头来拦截核弹头,因而要求快速飞出大气层外引爆拦截,所以速度要求短时间内达到16倍音速,形容其发射时是用爆炸式发射来形容。但即使这样也没听说过报废发射车的。


五岳掩赤城


导弹的后坐力的大小,除了受导弹升空时的动力影响外,还和导弹的发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导弹的发射方式分为热发射和冷发射,热发射是导弹直接从发射车上就开始点火发力,这时候导弹升空产生的后坐力会比较大,还会在尾部喷射火焰。导弹的冷发射则是先通过发射井内的动力,将导弹弹射到空中,然后导弹在空中起火发射。冷发射的技术难度更高,但是对导弹车的损害更小,发射的安全性也更高。



不管是热发射还是冷发射,导弹车都能过多次使用。导弹车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弥补发射井机动性不强的缺陷。既然是弥补机动性不强的缺陷,导弹发射车肯定要具备二次打击的能力,能够在完成首次发射后快速撤离战场。一辆导弹车的造价大约在几百万人民币左右,有的可以达到上千万人民币。一分钱一分货,导弹车造价高的同时,用料材质也同普通货车不同。


导弹车从轮胎到车身,都是使用的最坚固耐用的材料,底盘结构同样采用的最合理的抗压构造,整体设计要求远高于普通军用车辆。而且导弹车在发射导弹的时候,都会尽量的把后坐力缓冲到地面上去。从导弹发射图片可以看到,导弹车在发射的时候,主要有两种发射形态。第一种是将导弹树立起来发射,这样导弹的后坐力都被地面吸收,导弹车实际上承受不了太多的后坐力。采取这种发射方式的,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导弹。第二种是倾斜发射,这样导弹发射的后坐力,都被倾斜角度缓冲掉了,也不会对车体造成太大的冲击。

虽然理论上导弹车发射一次不会报废,但是在实战中,导弹车并不能源源不断的发射导弹。在发射一些大型导弹之后,导弹车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损伤,需要进行检修才能再一次发射。毕竟导弹是一种精密的攻击武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况且一枚导弹的造价不菲,如果发射出现失误,或者误伤了自己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军武小咖


导弹发射后,导弹车不会报废!看我往下分析。

我们都知道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非常大!毕竟导弹的个头都很大。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几十吨甚至有些上百吨重,要想发射出去,反推力是相当大的。我们看军事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发射时导弹尾部轰的一下喷出一堆超强火焰燃气!这个火焰燃气温度超级高反推力也非常大,对周围的发射环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为了降低危害同时降低发射成本,让发射车多次重复使用,采用了一些措施来降低这个危害。那么咱们就谈谈有哪些方式。



一般来说导弹发动机采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因所携带的燃料不同采用的发动机方式也不同。

先来说说战术导弹的发射,就是直接支援作战部队的导弹,攻击战役内的目标以及纵深目标,一般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像这种导弹发射,车载发射平台完全可以做到多次重复的发射。像这种导弹的发射载具也就是发射车一般成本要比导弹要高,一次性就太奢侈了。



再说说战略导弹,战略导弹的制造成本要比它的发射车成本高太多,再说了如果真的用到战略导弹了,这也不属于普通战争了,车载战略导弹一旦发射使命就算完成,但是现在中美俄这些导弹大国都强调机动发射能力,即发射后迅速撤离至隐蔽地带以图再次发射。中美俄这些大国之间的侦查卫星以及大型雷达都非常先进,尤其美国在世界各地建造反导系统,以及大型的雷达基地。当你发射战略导弹已升空的时候就被对方的侦查卫星或者大型雷达捕捉到,然后对方会迅速进行反击,说不定刚过半小时对方的战略导弹就打过来了!几乎不会给你再次装填的时间。为了安全考虑,战略导弹发射以前是一次性发射。而现在比如咱们天朝技术达到了可以快速机动,所以也可能会再次重复使用。

导弹发射的时候可以采用冷发射,在发射时会用燃气反推将导弹弹射出去,上升到十几米或者二十几米的时候,导弹再次点火发射,这种冷发射安全性高,但是技术相对复杂一些,这种冷发射就可以保护车载发射车。导弹采用热发射的时候,就是直接在发射筒中点火,这种就比较危险了,导弹尾焰对发射车危害就大,一般导弹发动机会有引流槽,导流板,能够把尾焰导流出去,把危害降低到发射车可以承受的程度,这样发射车就可以再次重复使用,不过在发射车重新装填之前会先对发射车进行安全检查,安全过关就可以再次装填发射。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为我点赞。

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铁血军史1927


导弹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不管是防空还是反舰或者是反坦克,导弹都有用武之地,那么有人说导弹的后坐力非常大,而且导弹发射车也是一次性的这样的说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导弹不是炮弹,不会产生多大后坐力,而发射车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用品,否则的话成本也实在太高了。

导弹的发射后坐力这种东西和发射方式有关,因为导弹的发射方式并不像炮弹一样需要一根火炮的炮管和封闭的炮闩来进行推动,其实后坐力并不大。

高性能的导弹发射车堪称国之重器,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汽车制造厂从苏联时期起就别扭地保密单位就是因为该厂专门为苏联弹道导弹打造专用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EL(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这种发射车相比固定的导弹发射井来说,生存性更高。而为了适应西伯利亚平原糟糕的路况,这些车辆拥有性能出众的悬挂性能和越野能力。

导弹发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其离开发射筒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助推器推离后发射、高压气体将弹道推出发射筒后再点火、主发动机直接将导弹冲出发射器。不同发射方式,后坐力和尾焰都不相同,对于发射器造成的冲击各不相同。

具体到提问中车载式的,也是种类繁多,东风系列,地空导弹全系列,都是用发射车或发射架发射的。但是,车肯定不是一次性的。

导弹的后座力有多大呢?形象点说吧。

红旗二号导弹点火发射的瞬间,发射架后面的一块约二十公分厚,50×70左右的钢板会直接被尾焰烧透,但是,冷了还是一样用。

现在的比如红九,俄罗斯300系列,都是冷弹发射,就是先把弹从弹筒弹至半空再点火,后座力小了很多,对发射车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吹掉点漆吧。

战略导弹,战略导弹的制造成本要比它的发射车成本高太多,再说了如果真的用到战略导弹了,这也不属于普通战争了,车载战略导弹一旦发射使命就算完成,但是现在中美俄这些导弹大国都强调机动发射能力,即发射后迅速撤离至隐蔽地带以图再次发射。

中美俄这些大国之间的侦查卫星以及大型雷达都非常先进,尤其美国在世界各地建造反导系统,以及大型的雷达基地。当你发射战略导弹已升空的时候就被对方的侦查卫星或者大型雷达捕捉到,

然后对方会迅速进行反击,说不定刚过半小时对方的战略导弹就打过来了!几乎不会给你再次装填的时间。为了安全考虑,战略导弹发射以前是一次性发射。而现在比如咱们天朝技术达到了可以快速机动,所以也可能会再次重复使用。

导弹采用路基或者海基发射的时候都会有火箭助推器,这个助推器的作用就是把导弹抛入空中,使得导弹具备一定的初速度,这时候才开始点火。一般来说是由罐装液氮来作为助力将导弹推出导弹发射车,这是利用氮气气化膨胀产生推力来做功。

我们常看到导弹导弹发射后一条白色的烟雾挂在屁股上,这就是氮气气化吸热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所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发射。所以呢,那些烟雾那么大实际上是没温度的,喷在导弹车上面也不会造成伤害,反而可以起到洗车的作用。

由于液氮是惰性气体,运输过程相对安全,在发射过程中又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采用液氧则容易引火),而且氮气的价格相当便宜,制作也非常方便。


第一电力


导弹的后坐力究竟有多大,其实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在内了。下面我就以一个简化的模型,为大家解答一下。

1、基本原理

导弹的发射,主要涉及到两个物体——导弹和炮筒。点火后,化学能转化为导弹的动能,火药的爆发力推动导弹飞出炮筒。与此同时,炮筒则由于爆炸力的作用后退。如果不考虑能量的损耗,将导弹和炮筒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必将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火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导弹和炮筒的动能。动量守恒:导弹离开炮筒的瞬间,系统动量守恒,但是从点火开始计算的话,由于火药的爆炸力,动量不守恒。

2、力学模型

假设导弹质量m,炮筒质量M,导弹射出的初速度为v,炮筒后退的速度为V。为了估算后坐力,分两个阶段:1)导弹在炮筒内,此时炮筒受到的力就是火药的爆炸力;2)导弹离开炮筒的瞬间,此时炮筒不受力,但是由于动量守恒,获得向后的速度。

第一阶段:

火药的爆炸力并不容易计算,跟火药能量有关,能量越大爆炸力就越大。直接用爆炸当量不太好计算,我们以导弹参数为计算依据。假设导弹在炮筒内时间为t,炮筒长度为L,则爆炸力做功为FL。炮筒如果是刚性完全固定,那么爆炸的能量全部变为导弹的动能。通过测得出口速度,可以估算出爆炸力,如下图。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导弹脱离炮筒的瞬间,两者动量守恒,如果炮筒不固定,可以得到炮筒后退的速度V,同样根据能量守恒,可以得到这个阶段的力F。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刚体,即使是完全固定的炮筒,也有一定的变形。但是由于变形量非常小,变形时间很短,根据动量定理,后座力将会非常的大。所以,真实的炮筒都允许后移一段距离,以延长时间t,减小后座力。



3、总结

上述分析是简要的分析,实际的计算则依靠有限元计算,靠纯手算几乎不可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估算出后座力的大小,有兴趣的可以带入相关数据,获得一个大概的值。

通过精确的力学计算,我们可以对导弹发射装置进行设计,以满足其使用需求。因此,不可能导弹发射是一次性的装置。


力学Nerd王小胖


这是两个问题,首先导弹后坐力的大小它属于一个相对概念,单兵导弹既然可以单兵携带、肩扛式发射,后坐力自然在人生理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换而言之要是弹道导弹的话,那后坐力就是吨计的,毁伤性肯定没办法估量。第二个问题,导弹发射车是否一次直接报废这个问题。引申出两个辩证量:


一、导弹的体量有多大。体量因素直接影响该型弹的造价,效费比将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比如去年珠海航展中的QN202单兵自寻导弹。这种具备发射后不管,射程两千米,重量仅有1.2公斤的小型导弹造价数十万左右,当作一次性装备来使用所产生的效费比还是在诸多国家的承受范围之内的;但是动辄造价几千万加上发射车上亿的弹道导弹在和平时期的正常演训中发射车一次性使用就有些承受不起了,一个旅级单位一年的军费能承受几次实弹发射演训?科普一下,车载弹道导弹由发射车和导弹运输车组成,两者在外形上极为相似,并非单一的导弹发射车。故而来说,导弹的体量不同,它的定位即不同,即而直接影响部队正常训练使用的效费比,不可一概而论。


二、使用环境:实战环境与和平时期演训环境。需要着重强调一下,实战环境对于装备的使用完全有别于和平时期。举个例子,距离弹道导弹系统在实战环境下,率先强调的生存性,尤其在外科手术刀式打击能力的与日剧增,距离车载弹道导弹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战争与黄金本身互相矛盾,一旦战争打响,优先考虑的不再是花钱的问题,而是打赢的问题。那时人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装备的价格,培养一个优秀的操作号手不仅仅是肯花钱就能办到的,更多的需要时间的沉淀,战时一波次火力突击过后,发射阵地很难逃得过空天一体的导弹预警系统,可能用不了多久将是铺天盖地的防区外打击,此时怎么保护人员的安全将是手要任务,第一时间将人员撤出交战区。往往发射车连同阵地都将转变为一次性产品。

所以,是否当作一次性产品使用,它有诸多变量综合控制而临机选择。


鹰鸽分析


导弹是一种威力极大的武器,不管是防空还是反舰或者是反坦克,导弹都有用武之地,那么有人说导弹的后坐力非常大,而且导弹发射车也是一次性的这样的说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导弹不是炮弹,不会产生多大后坐力,而发射车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用品,否则的话成本也实在太高了。

导弹的发射后坐力这种东西和发射方式有关,因为导弹的发射方式并不像炮弹一样需要一根火炮的炮管和封闭的炮闩来进行推动,其实后坐力并不大。

虽然导弹的确有用火药点燃产生的火药燃气来将导弹推出发射管的发射方式,但是这里火药燃气仅仅起到将导弹弹体推出发射筒这一短距离的推进,药量并不是很大,产生的后坐力也不会大到哪里去。而另一种普遍使用的发射方式则是直接用压缩空气将导弹吹出发射筒,这种发射方式后坐力就更小了,就像气枪的后坐力比火药枪械的后坐力更小一样,而且导弹在出筒后才点火,也将后坐力消减了。

至于发射车一次性的说法更加是无稽之谈,这是因为导弹发射车不管的地空导弹还是地对地导弹的载车,为了承载多管导弹的重量,不论是通过性还是载重能力都是比民用的卡车要好的,所以他们才能载着那么重的导弹到处跑,而远超民用卡车的性能自然也带来了远超后者的价格,导弹本身就已经足够贵了,我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发射导弹的时候多加上一笔几百万的买车钱的。

而且如果车辆能够重复利用,制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给一辆车配很多导弹,而不是造导弹还要同时造一辆这一枚导弹专用的卡车,不仅省钱,还能省导弹制造的工时。

而且前面提到的压缩空气发射法等方法其实就是为了减少导弹对发射车的影响从而增加卡车的可重复使用次数。综上所述,导弹发射车是一次性用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而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也并不是非常大。


思远军事


肯定不是了!导弹在发射的时候都是采用空中点火的,这是在导弹离开发射车以后才做的事,所以不会对导弹发射车起到任何的破坏。在导弹发射以后只要重新装填就可以了,正常来说用个几十次肯定是没问题的。

导弹采用路基或者海基发射的时候都会有火箭助推器,这个助推器的作用就是把导弹抛入空中,使得导弹具备一定的初速度,这时候才开始点火。一般来说是由罐装液氮来作为助力将导弹推出导弹发射车,这是利用氮气气化膨胀产生推力来做功。我们常看到导弹导弹发射后一条白色的烟雾挂在屁股上,这就是氮气气化吸热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所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发射。所以呢,那些烟雾那么大实际上是没温度的,喷在导弹车上面也不会造成伤害,反而可以起到洗车的作用。

由于液氮是惰性气体,运输过程相对安全,在发射过程中又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采用液氧则容易引火),而且氮气的价格相当便宜,制作也非常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