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如何写字的——沈鹏弟子讲解《姨母帖》

■张志庆

《姨母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的第一帖,硬黄纸本,纵26.3cm,横53.8cm。王羲之书,行楷。

王羲之是如何写字的——沈鹏弟子讲解《姨母帖》

此帖是王羲之永和五年47岁前后所书、为姨母吊丧之信札。此帖初看与其所传十三件信札墨迹相异,有浓重的隶书意味,大多数人就此认为此为王羲之早期作品,其实应为其成熟期作品。

对古帖本体的掌握,当从笔法、结字、章法三个方面去深入观察,体悟、分析、练习,由此而熟练。

此帖前两行,以前臂带动手腕的摆动为主要的用笔形态,间以少量捻管转笔。此种用笔方法,东汉简牍常见,如《东汉侯粟君所责寇恩事简》。王羲之的过人之处,在于用笔沉稳,果断、利索、干净。第三行,是以摆动为主逐渐向以绞转为主的转换,间以提按。四、五、六行,绞转的程度继续加强,提按的微妙变化亦在增加,摆动的幅度在减弱,但仍有遗意。如此帖的“横折”右上角转笔全用汉简转笔方法,显得浑厚而简洁。

王羲之是如何写字的——沈鹏弟子讲解《姨母帖》

全篇六行字,笔法转换自然,从笔法方面来说,需要掌握摆动、绞转、提按的基本用笔动作,再比照《姨母帖》进行动作定型,然后再进行笔法转换练习,笔画练习要过万遍,单字过千遍,方能熟练掌握。

从结字方面来看,董其昌谓王羲之的结字特点是“似奇反正”。此帖前两行是因笔势结字,结字受用笔的习惯动作影响较大,是“平画宽结”的结字特点,与隶书有点相近。后四行有“似奇反正”之态,但“平画宽结”之态仍存。

此帖共39字,用双钩法摹帖,逐字解决,知其差异,比较其分别,以求写准,再探求其结字之理,结合王羲之其它信札与《圣教序》,深入体会王羲之结字特征,力求掌握其“结字思维”,则王氏结字之法可得,费时当在五年以上。否则,易退落。

王羲之是如何写字的——沈鹏弟子讲解《姨母帖》

余着力于此帖半年,上追汉简,下参《书谱》,思考对比,初能看懂,稍为解读,所得仅为知识,然知识须转化为习惯,习惯要成为本能,这需要大量准确而有效的训练,方能挥笔书来,皆有其意。切忌抄帖。王羲之用近四十年之功,书就此帖,其在无意间,而余临之乃刻意之为,功力不到,故不能佳也。

临帖之目的,意在古为今用。如郑板桥所言“十分学七应抛三”。“照猫画虎”之为,余不取也。须深究其理,着一点而发之。此帖用笔紧束,吃锋深至笔腹,按笔沉实,辅之以绞转,回旋往复,为用笔之常态,因以此法发之,而为己书,小字求其古雅醇厚,大字求其笔力沉实。临作当否?恳请识者教正!

王羲之是如何写字的——沈鹏弟子讲解《姨母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