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

太极经典《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论》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论》

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

太极经典《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打手歌》

太极经典《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太极经典《打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