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最近《何以為家》電影火的不要不要的,只因太過現實,不少人反映此片簡直就是眼淚的收割機,我看的時候倒是沒有流淚,只是有點悲傷,悲其所不幸,有點慶幸,幸所在中國。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一個12歲的孩子把父母告上了法庭,只因勸告父母“不要再生了”!這樣的控訴在我們這個提倡生二孩的國家來說好像不可思議,可是在黎巴嫩,卻是“常態”。黎巴嫩不少底層的孩子存在著“生而不養”的狀態,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換錢”的工具。父母成了合法的“人販子”。兩隻雞就能換一個老婆,情何以堪?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初看這張海報,你很難看出這是一個會殺人的孩子,他的微笑看起來這麼有感染力,可是這微笑卻得來不易,在影片中僅出現了2次。12歲的年齡,本應是充滿童真童趣,無憂無慮,可是這些不屬於贊恩。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奢侈的2次笑容:第一次是家,第二次是尊重

第一次贊恩露出微笑是在拉希爾的家裡,拉希爾拿回了一個別人不要的蛋糕,當她插上蠟燭讓贊恩吹蠟燭的時候,贊恩感受到了此生從未有過的愛與家的味道。在燭光的照映下,他笑了,他的笑容感染了我,到現在,我依然忘不了他的笑容。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第二次,他拿到了屬於自己的身份證,他終於不再是躲躲藏藏的“過街老鼠”,有了身份,他可以成為他自己。第一次他問父親他的證件的時候,他想逃離,他想擁有不同的人生。可是父親給他的結果卻是:他不配!多麼殘酷的事實,好在結局給了贊恩一個好的開始:他擁有了自己的身份證,他也可以擁有一份不同於父輩的生活:在他有能力的時候選擇結婚,在他會愛的時候生個孩子,像拉希爾一樣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微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據研究表明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會微笑,只是那個時候的微笑屬於無意識的反射性微笑。當我們開始有意識的微笑的時候,我們卻漸漸忘記了如何微笑,漸漸失去了微笑的能力。

你有試著瞭解一下你每天微笑多少次嗎?

你每天哭臉的時候多還是笑臉的時候多?

你面對孩子的時候是笑臉還是苦臉?

既然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那就請微笑面對,相信所有的苦難都將成為滋養大地的雨露,風雨之後肯定有彩虹。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家是什麼?

家是一個住所,又不止一個住所。我們常常說家是心靈的港灣,是累了可以回去肆無忌憚休息的地方,可是《何以為家》中贊恩並不這樣認為。對於他來說,他的家只是一個住所,是一個牢籠,在別的地方,也許還更像家。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在那個大家庭裡,贊恩努力著守護屬於他的溫暖——他的妹妹,只有妹妹理解贊恩,並給他心靈上的慰藉,給他家的感覺,當他得知妹妹被迫嫁人之後,他放下了他的自尊去求父母,不惜被打,他想到了逃離,可是卻依舊沒有拗過命運的大腿,他只能看著妹妹漸行漸遠。他對這個家絕望了。他離家出走了。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當他離家出走的時候,他來到了一個遊樂場,他以為這個地方是個可以改變人生的地方,可是在這裡,他沒有找到救贖,他的臉上始終無法綻放微笑,直到遇到拉希爾。他找到了家的感覺,有了一次燦爛的微笑,可是幸運女神並沒有垂青他很久,在經歷了短暫的“家”的感覺之後,拉希爾被抓,他重新過上了之前的日子,可是他不想放棄這個“家”,因為他看到了拉希爾的愛,他相信她會回來,他獨自帶著喬納斯,可是命運又一次嘲弄了他,最終他也過上了“賣孩子”的日子。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當他重新回到家的時候,他卻得知最愛妹妹因為她的“丈夫”死了,他的情緒最終爆發了,他做了一次劊子手,跟命運來了一場正面的較量,可是還是輸了,但是他不後悔。他逃離了那個叫“家”的牢籠,進入了真正的牢籠,反而得到了心靈上的釋放。在監獄裡,他有電視可以看,有水果可以吃,他能打電話上訴,他的人性得到了尊重。

當他鄉成為了故鄉,家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給家一點溫暖,讓家真正成為心靈之所。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我們往往要求自尊,卻忘記了尊重別人。

《何以為家》中,贊恩的父親認為“生孩子”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可是他卻忘記了給孩子以尊重:給孩子應有的溫暖和愛,給孩子以尊重,讓孩子幸福。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剛出生的孩子被用鏈子綁在了一邊,不管如何哭泣,無人問津。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初潮的少女感受不到一點點成長的喜悅,反而成為成長的恐懼,恐懼成為“東西”被人情買邁。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12歲的少年得不到上學的機會,反而成為謀生的工具。家庭會議上,更是沒有話語權,人生只能被掌控,卻無法主宰。

《何以為家》就算生活再”苦”,也不要喪失微笑的能力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同樣需要父母尊重他們的意願,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揹負一種無形的壓力。在吳謝宇事件中,我們知道他是他們家裡唯一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家庭的狀況由不得他任性,於是他只能成為大家眼中的“乖小孩”,接受大家的讚美,然後理所當然的成為“棟樑之材”,像他的父輩一樣成為有能力的“一家之主”,然後承擔其照顧兩家人的責任,這對於他來說壓力太大了,他也想偶爾放鬆一下,任性一次,自私一次,可是家庭不允許,家人更不允許,媽媽的嚴厲讓他性格扭曲,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其實,在家庭中,尊重是互相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意識的個體,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獲得尊重。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做獨斷的父母,先當朋友,再當教練,讓家成為真正一個溫暖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