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超越中國?

印度超越中國?

印度美女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鄰居之一,其迷之自信的特徵經常被網友拿來調侃,甚至是張召忠將軍也會拿起開涮,為我們添加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同樣作為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政治,印度都會被西方國家拿來和中國比較,甚至有些西方主流媒體將印度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的榜樣,印度本國媒體似乎也很沉醉於這樣的評價之中,因此整個印度充滿著濃濃的迷之自信。然而印度是不是真的就如西方媒體鎖標榜的那樣呢?筆者對此存疑,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印度超越中國?

龍象之爭

婆羅門是他的嘴,

(兩臂)成為羅尼耶(剎帝利)

他那兩腿即是吠舍,

從兩足生出首陀羅。

印度超越中國?

種姓制度圖

之後為了穩固社會秩序,又出現了一系列規範種姓制度的法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摩奴法論》,裡面規定了各個種姓的工作。頭三個高種姓拿到的工作都還不錯,但是最底層的首陀羅卻只有一種只有一種職業:心甘情願地侍候上述諸種姓。

公元1608年,英國一艘貨船到達了印度半島,自此在印度大陸開始了擴張的步伐,將諾達的印度半島變成了“英屬印度”。但是對於這塊還不是“英皇頂戴上的明珠”的土地,號稱“攪屎棍”的英國人對待這塊陌生的大地還是充滿了躊躇。當時的印度並不是像現在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印度邦聯國,還只是分屬於大大小小不同部落。但是狡猾的英國人發現了一個方便他們統治這塊南亞次大陸的利器,這便是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禁錮了印度整個國家的思想和階級,使得印度不能凝聚為一個整體的力量,也極大的方便了英國人的統治,英屬印度總督只需要討好最高的種姓,給予他們好處,便可以很好的統治整個印度,甚至於即使印度獨立廢除了種姓制度,過了七十多年後的今天,種姓仍然深入人心。於是便有了這個笑話: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為什麼能統治印度長達幾百年之久呢?答案是:因為印度根本就沒有“印度人”······只有相互隔絕的各個種姓群體。

即使是在兩千多年的中國,仍有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使得中國人富有反抗精神,但是影響深刻的種姓制度卻嚴重割裂了印度社會階級,也使印度這個國家難以超越中國。

二、缺乏完整的工業體系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19年1月25日宣佈,在剛剛完成的一次發射任務中,首次使用火箭第四級將衛星送入軌道。這是印度首次使用火箭第四級部署衛星,這種技術有助印度在未來開展更多的太空實驗。如果僅僅從外形和重量上看,這枚火箭可謂高大上。但是從它的能力來看,就有點偏弱了。這枚火箭最大起飛重量630噸,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卻只有4噸。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中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研發成功的長征3號乙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459噸,而GTO運載能力已經達到5.5噸。也就是說,中國上世紀研製的運載火箭以更輕的重量,達到了更大的載荷。

印度超越中國?

印度火箭

中國航空業的發展得益於領導人的決策和完備的工業體系,但是印度由於“民主”導致難以像中國一樣集中全部力量發展工業,於是即使在GDP達到世界領先的今天,印度仍然不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就算是印度軍方引以為豪的阿瓊主戰坦克,也逃脫不掉“萬國牌”的標籤。印度海軍好不容易從俄羅斯買來的維克拉迪亞號航母,因為壞了還必須得送去俄羅斯修理,後來被俄羅斯狠狠地敲了一筆修理款,但是還是逃脫不了“神秘的東方力量”局座的毒奶,鍋爐起火,還犧牲了以為軍官,同時這也使得印度難以超越中國。

印度超越中國?

印度閱兵式上的阿瓊坦克

印度超越中國?

印度航母起火

有人說印度將英語作為母語,具有很好的與西方國家交流的便利。但是英語並不是發展的必背條件,先不說中國,即使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英語之不好是有目共睹的,這兩個國家還是躋身發達國家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