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提起来中华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不但被称为鱼中珍品,更被冠以‘水中大熊猫’的称号。不论从它的名字还是它的存在时间,又或者是它的稀有度,它都可以说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鱼!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的物种,无亚种。中华鲟形态威猛,个体硕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岁,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成年中华鲟个体体长能达到4米多,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雌的130~250千克,据研究记录表明,体重最高的个体竟达到达500千克。在世界上27种鲟鱼里,它的体型是最大的!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当雄鱼长到9至18岁,体长为170厘米,重为50千克以上,雌鱼长到14至26岁,可达到初次性成熟。然后开始性成熟的个体会在7-8月份有海洋进入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中华鲟从海洋进入江河的整个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上不摄食。因此,中华鲟在淡水中的能量消耗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依靠它在进入淡水前体内积累的大量脂肪等物质。因而,在淡水中,愈接近成熟的个体,身体就愈消瘦。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中华鲟鱼并不只有中国独有,在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的江河中也有分布,只不过它的模式产地是在中国,所以被称作中华鲟。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有化石表明,其中最早的鲟鱼类出现在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国人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鱼历经了亿万年岁月,熬过了恐龙灭绝,一直延续到现在,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由于中华鲟个体庞大,在江河里可以说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水生物种都是它的食物。

20世纪70年代,长江里的野生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而在葛洲坝建成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左右。

2013年,葛洲坝下游的野生中华鲟产卵场,繁殖季节,未监测到任何卵和受精卵,自从葛洲坝建成后截断中华鲟产卵路径,32年来头一次停止自然产卵。

2017年11月18日以来,伴随着降温,水生态修复研究室科研人员及时加密布设网具,于24日终于监测到中华鲟产卵。

目前来看,我国的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虽然野生的中华鲟已经濒临灭绝,但是,人工饲养的中华鲟鱼却成了国人餐桌上的美食,恐怕中华鲟鱼自己都不会想到,在环境的剧烈演变中存活了亿万年岁月的它们,有一天会成为盘中餐。早知如此,还不如一起和恐龙灭绝呢!也不知,生活在我们这个美食大国,对它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中华鲟!熬过了恐龙灭绝,存活了亿万年岁月却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所以,保护中华鲟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三个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来保证中华鲟的拯救繁衍!中华鲟现在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