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夢︱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胡因夢︱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究竟,代表的是終極。究竟涅槃,這四個字一出來,各位就會投射到未來---有一個終點,有一個終極的目標可以去追求。然後我們立即有一個反應就是“現在我們不在那裡”,我們現在是在一個過程中,我們很想一步步的轉化、蛻變、成長......到有一天到了那個終點。

歷史上有一些東西方的開悟者(所謂的開悟就是,有了一個最終極、最究竟的發現),他們發現人生生世世輪迴轉世所追求的目標,原來不在外面,在裡頭;原來那個目標不是在未來,就在這個當下。離我們很近,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跟這個狀態去連接,也不知道怎麼去發現它、揭露它。

我們今天所要探索的是,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跟這個終極、究竟、所謂的涅槃有了隔閡。

所有的大徹大悟的智者們都告訴我們,它就在當下,從來沒離開過。為什麼我們接觸不到?因為我們始終活在顛倒夢想裡,沒有夢想就沒有顛倒。我們在座的很多朋友剛才在講,一直在追求夢想,一直在追逐一個心理設定的理想、標準,或者一個成就,一種東西。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每一個起心動念裡面,都有一個追求的成分?這個追求,可以在物質的層次、精神的層次、情感的層次。

我們坐在這裡好端端的,一定要泡一杯咖啡喝一下,就好像咖啡喝進去就得到撫慰了;不喝這杯咖啡,好像所處的狀態就不夠滿足。打著燈籠找到一個人然後結婚了,一定是不滿意的,一定可以挑出對方的問題和毛病,然後就會又打著燈籠,或者心裡頭設想,還有一個更好的人。我們得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發揮所長,可是做著做著,又發現這個工作不是我要的,好像還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父母生育我們,我們長成了某種模樣,我們肯定對自己的模樣可以挑出毛病來,就一定要設法改善,拉個皮、割個眼睛、墊個鼻子、打個肉毒桿菌......一定要搞成自己理想的狀態。

這就是人生在世的運作模式。因為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社會、所有一切模塑我們的人都在灌輸一個概念就是---你要變得更好。所以我們怎麼可能沒有理想,沒有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命運怎麼產生的?我們的因果律。因果律決定了每一個人的命運,可是我們不認命,認不清自己的因果,我們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定業是在沒有轉世之前就設計好的,所以我們就會有怨懟、抱怨、自憐、自卑、重重的內在的恐懼、不安全感---這些的產生都是因為我們想要抗拒當下的這個狀態,跟自己所擁有的條件,自己所遭遇的命運,自己所處的情景對抗。對抗、追求、脫離現狀是人的本能---反而在現實世界裡被稱為“積極”,“積極”的人永遠要改變,永遠要對抗,永遠要革命,永遠想要變得更好。這是文明的推動力量,也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人類的共業塑造出來的集體意識的本質。這個本質在外界的現象界沒有什麼不好,因為沒有這樣內在的驅力,這個世界是停滯不動的,文明就不可能有進化。但是當這個驅力內化在我們的心裡,變成心理的慣性模式的時候,我們的煩惱就起來了。所以佛家稱這種理想追求的傾向就是內在的二元對立的源頭。

原來一切本身具足圓滿無缺.人其實是不需要追求的,我們長期以來受到的這樣一個慣性的訓練,讓我們不斷的處在二元對立衝突矛盾裡面,讓我們的內在始終無法和自己和解,達到二元對立的統一,進入到一個解脫、合一、沒有煩惱的境界。是我們不斷在製造煩惱,不斷在製造怨懟、不滿、自憐、哀怨,庸人自擾。因為庸人自擾,所以永遠處在顛倒夢想中。我們始終覺得外在的人事物是需要改造的,而不知道問題不是在外在變成一個多麼理想的狀態,重點是我們要有正確的反應,什麼是一個人內在心理狀態最正確的反應?人怎麼樣才能處在解脫、自在、圓滿、祥和、不波動的境界?我們必須要學習佛陀,要進入到如如不動。我們的內在時時在波動,這些反應的模式,佛家總結為幾個字---貪、嗔、痴、慢、疑,這就是煩惱的本質,貪是不滿足,覺得還有更好的;嗔是憤怒,因為不符合設定的標準所以憤怒;痴就是無名,沒有覺知,不知道當下發生了什麼;慢是高傲,我慢,看不起別人,我比你好,我高高在上,有階級意識,高低之分,心中有慢,肯定沒有愛、慈悲、包容,當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慈悲、包容的時候,對自己也不會滿意,傲慢的人不會仁和,關係不可能和諧,這時候再高傲也沒用,因為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會覺得生命清冷,沒有熱力,無法參與、投入;疑是疑惑,內地疑惑的問題很大,人跟人之間缺少信賴,因為過往的批鬥歷史背景讓我們無法信賴,我們的上兩代人都是在批鬥中受了很多的傷,他們不信任,所以他們的下一代也不信任,很難產生真正的敞開,和彼此之間的連接,我們是活在疑慮中的。

當這些反應產生的時候,還能如如不動嗎?不可能,所以永遠都在波動中。

佛家用這五個字涵蓋了所有的內容,我翻譯了30多本書,用了更精密的心理學的語言細緻化,描述的內容就是因為原生家庭和爸爸媽媽互動,沒有得到愛、安全感、應該有的保障,又在成長過程中遭到來自父母的否定打壓,或者重男輕女的不平等的對待,這時候就很自然的產生一種想要證實自己的心理,可是在付出了很多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肯定的時候,心中就會產生很深的失落和低自我價值感。這是我10年間和內地的朋友們互動下來的很清晰的認識。

反應不對,我們總會感覺不對勁,即使有錢了,成家立業,有了外在的某種肯定,還是覺得不對勁......生命永遠不對勁,因為我們的內在不對勁。於是我們尋求解脫之道,會進入到各種宗教系統、靈脩系統、身心靈的療愈系統。一個好的老師絕對不會設一個陷阱讓你進入,而是會告訴你:根本沒有方法,只有覺。覺察到現在處在貪嗔痴慢疑的波動的反應中,沒有如如不動,在一個錯誤的反應模式裡,在我們的慣性模式裡---覺察到,你就能把這個慣性模式放下;覺察不到,就會被慣性模式牽著鼻子走。有的人的慣性模式是聚焦,聚焦到一個小的細節出不來,在小的細節裡挑毛病,根本覺察不到大的環境;有的人的慣性模式是依賴,比如已經結婚生子還在執著於父母的肯定,內在就是依賴父母,有的人會以情緒要挾,比如自殺,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想死,是用自殺來證實“你重視我”,生命都可以不要,要的是得到對方的重視,這是什麼?這就是強烈的依賴性。過分依賴會讓對方不勝重負,想要逃,就會讓當事人越不安全,越是要情緒要挾,產生關係的問題。

覺知到錯誤的反應模式,我們就可以從慣性模式裡跨出來,覺知不到,就會一輩子在慣性模式裡出不來。顛倒夢想,如果把夢想拿掉,開始真真正正如實的覺察,我們就開始變成佛家所說的“實修”的人。實修的功夫就是:只有覺,沒有方法。有很多人,都聲稱自己在修行,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修行,是用了很多方便法門,沒有在覺。如果對當下錯誤的反應不做正確的覺察,而是用方便法門,比如打坐、數息觀息、觀想來減低和對方互動的煩惱,這就只是隔靴搔癢。不可能因為方便法門解決問題,只有放掉方法,隨時隨刻維持清明的觀察,這才是真實的修行,實修。當然一些方便法門,比如藏密的磕大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我們的覺的能力太差、障礙太多,所以需要十年的時間用方便法門去清障,到了最後,老師就會揭底牌了,說:前面所有的方法都是假的,最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沒有方法,必須要覺知。就是這樣而已。所以我翻譯了30本書的主體的內涵都是告訴大家:領悟、認識、理解就是修行。領悟當下的起心動念的真相,就是在修行。

我發現占星學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占星學的系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架構,但是它和當下的覺知還是有差別的,它是一個概略性的架構,這個架構還的配合當下的自覺,結合起來才比較有用。

胡因夢︱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遠離顛倒夢想,這件事當下做到,當下就可以進入涅槃,但是這個涅槃是一個暫時的涅槃。每一個當下都可能得到解脫,如果每一個當下都得到解脫,集聚到一定程度,它就會爆發來,從局部的敞開,變成無限量的敞開,這個無限量的敞開,就是涅槃,終極自由,究竟解脫。這件事情不困難,也很難,比登天都難,因為我們的習性太重,形成了集體跟個體的慣性模式,要突破這種慣性模式,比登天都難。其實它也不難,你找對路了,明白了,有人誠實的引領你,而不是利用你,讓你的煩惱痛苦進入到他的陷阱裡,是真真正正依靠你自己,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句話出自《心經》,《心經》的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倒過來是“自在觀”,自在觀就是對自己當下的每一個觀察要從自在起步,自在就是沒有結論,沒有既定的概念,沒有任何的成見,是從一個自由的狀態觀察自己。這是克氏講的,這個要求其實是很高的,我們大部分的人在觀察自己的時候是不自在的,有批判、否定、合理化、分析、逃避......如果能做到起步觀察都是自在的,就符合《心經》所講的“觀自在菩薩”,菩薩就是走在覺悟道路上的人。

“五蘊”指的什麼?色、受、想、行、識。色:現象世界,外面的情境。受:覺知。我們的主體永遠都在接受外境/內境,產生二元對立。想:想法。行:意識活動。識:整個複雜意識。有沒有可能,和一個客體接觸的時候,沒有五蘊的活動?也就是佛的境界。勢必洞見已經成熟到只需一眼就把客體看明白了,不需要有五蘊的活動就完全明白了,這是一個完全成熟的靈魂,充滿智慧、洞見。五蘊活動構成了自我,沒有了五蘊,這個“我”就不會升起了。本來是沒有小我的,小我是五蘊活動構成的。當空性具足、無我時,會看透任何現象,這便是第三眼的直觀智慧,達到這樣的境界,我不必扭頭走,也不必改造你;我就在這裡,你敲我的門,我就把門打開,告訴一些你需要聽的話,你不敲我的門,我也可以跟你的焦慮共處,你的焦慮已經不會影響波及我的小我---這樣的人肯定能夠感受到能量的,可以承受對方的場,因為已經海量了。當真正進入海量時,跟上界的能量就已經通了,天地人貫通時候的能量是大能量,這時候就可以轉化外界,這種扭轉是在不刻意扭轉中自動扭轉;能量不夠時,肯定是被外界所轉。

這是我用最簡單的語言跟諸位講解“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講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是深刻、浩大、精微的一個蛻變的過程。我們要從粗鈍、不知不覺,永遠活在一個慣性模式裡,慢慢的精微化,能感知,深刻化,不是隻活在表面,全面化,完整化,從身心解離到身心結合,甚至最後進入到細微的光的層次,這樣的深化永遠是向內的。遠離顛倒夢想就是這樣的過程。

只要向外追求身體就一定是解離的,所以修行的最後只剩下一件事情就是照料身體,這個身體不是指肉體,而是裡面的以太體,就是中醫所講的氣脈,從氣脈再到脈輪,我們要對脈輪有感受力,要能感受到它在身體裡面的運作,還有和外界各個場之間的關係,跟人的情緒、腦波之間的關係,跟事物之間的關係,都要開始精微化。工作坊裡面有拙火的覺醒,這就是精微化的訓練,拙火的覺醒就是神經系統開始恢復知覺,如果不恢復這個知覺力,你就不會感受到能量場,你也不會通往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往上層意識去開發,上層的意識的開發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喉輪的理性思維的能力,變得有全息全相的思考能力。占星系統是一個全息全相的思維繫統,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系統來開發我們的全息能力,喉輪就可以充分開發,喉輪正確開發後,第三眼才可以真正正確的運作。各位都很敏感哦,現在有一些人喉輪有一些能量釋放出來了,大家都被影響了。

很多人這時候會散發一種不安的磁場,因為他們對這種唯心的潛能的開發是感覺很不安的,敏感的人馬上就接受到了,這就叫場,場域。

只要有幻覺、夢想,能量就一定是緊縮的,因為你一定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就一定會有自我苛求,就不可能坦然。所以時時刻刻要意識到,我又在完美主義,又在苛求自己了,又在想要達到一個目的,時時刻刻看到,時時刻刻放鬆,這樣才能保持經絡的通暢,這樣就時時刻刻靠自己進入到養生的模式裡,身心靈的統合就是這麼樣的一個東西。

以上便是我今天所講的“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