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美的送别诗千古名篇有哪些?

文学妙语


前言

无论什么题材,能感动人的诗就是好诗 。最早的送别诗在诗经中就有了,老街先列举几首唐以前的著名送别诗,再说一说唐朝的几首送别诗。

一、唐朝以前的送别诗

早在诗经里就有好几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如《燕燕》、《渭阳》、《崧高》、《烝民》、《韩奕》等。其中《燕燕》在中国诗史地位极高,被清朝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

1、《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这首诗前三章以燕子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是送别诗常用的以写景起句。中二句是叙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后两句是抒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汉朝送别诗

南朝萧统《文选》里记录了多首苏李送别诗,苏武和李陵两个人落难匈奴, 临别之际二人互相唱和以表达不舍之情。注:"苏李诗"一般被认为是东汉文人假托苏李之名所作,并非作于西汉。

《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 》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这首 是不侧重写景的叙事抒情诗,前四句地点、人物、时间、动作、感情一一道来。第5、6句叙述临别时相互赠言,内容就是结尾四句对于未来的期待: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3、魏晋南北朝送别诗

老街列举两首挺有代表性的南北朝绝句。

1、古体绝句 何逊《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何逊《相送》首2句抒情,后两句以写景收尾。

2、近体绝句 庾信《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庾信《重别周尚书》 偏重于”离情和望归“,。整首诗侧重写景,但是 ”写景而离情自见。“

第二句夹议论,万里与一人对比突出一个”空“字,衬托后两句的南飞雁。唐李商隐有句:万里云罗一雁飞, 一句写尽整首《重别周尚书》。

二、唐朝中的送别诗

1、《送元二使安西》是折腰体

说送别诗怎能少了王维 呢?王维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前写景后抒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二句写景妙,轻尘暗藏”行尘“,杨柳暗藏”折柳“,加上”客舍“一词,自然有”送别“之意。

后两句抒情, 用曲笔写真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绝句2、3句失黏, 1、2句就合律了,但是第一句写行尘(行人的马尘),第二句写折柳(送别),颠倒不得。

2、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写景,前两句叙事多用实词,都是华丽的意象: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通篇情景交融而成。第一句人,出律。

3、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著名的偷春体送别诗,第一联对仗(首句押韵因此韵脚平平相对),第二联不对仗。第一联写景, 后三联都是抒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不是当面送别,因此说遥有此寄。

5、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因水急流,所以“人已远” 。结尾以写景收。

6、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末二句激励朋友,眼前虽然被贬谪,但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不要太伤心了。

7、《送别》

这是一首吟柳诗, 折柳,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结束语

送别诗有的偏重于叙事或抒情, 有的偏重于写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做好情景交融以抒发作者感受并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好作品。

录一首老街自己作的《离歌》,欢迎诗友们指正:

君行乘马我乘舟,酒罢歌阑天欲秋。水阔山长人不见,江南江北各悠悠。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纵然送别诗有千千万,但我最爱的还是这两句,因为世人离别苦,所怀在重逢。这两句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素有"诗佛"之称,他诗中的静谧深禅是旁人所模拟不来的,也因此有诗画相融的美誉,被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王维诗歌的最动人之处,还是在于其深情,似淡而深,情韵悠长,"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等等诗句,都是如此。

这首《山中送别》,写的并不是送别当时的依依不舍,而是把目光和诗情都倾注到了送别之后:故人已走,诗人独自一人在这深山中,黄昏的晦暗为这离别更添一丝苦涩,柴门轻掩,诗人所心心念念的,都是明年还能否与故人相见?春草离离,若是能和朋友一起欣赏这美好春色,那自然是欣喜至极。可若是故人不归……纵使姹紫嫣红开遍,于他又有何益?

语淡情深,别离之萋萋,尽在于此。

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在世,难免经历别离。不管是地域上的相隔,还是生死离别,只要是有情之人的离别,都难免令人惆怅。我们如今不管身在何处,都能电话视频联系,即便这样还嫌天涯相隔,那在古时候,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一朝别离,很可能就是生离死别,或一生再难相见。因此那时候的离别就显得分外惆怅。

诗歌的生命在于情。于是,有了离别真情的加持,古人的别离之作就很容易写得分外动人。南北朝的江淹曾在著名的赋作《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谓说尽别离之感。宋代词人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写尽别离人的凄苦落魄,而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喊出了万千别离者的共同心愿。

送别诗说是送别,其实多是期待重逢,毕竟若不是无奈,有谁愿意经历离别呢?因此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就成了笔者最喜爱的两句送别诗。

除了王维的《山中送别》,下面这九首唐诗,亦是送别的经典之作,从方方面面道出了古人的离别之情。

第一类:情深意切,令人感动

<strong>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桃花潭,将走之时,好友汪伦深情送别,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汪伦,也是纪念这般深重的情意。

李白的这首诗着重点在于感怀汪伦的真情相待。许多人提到李白杜甫的关系时,总会忍不住提到这首名作——《赠汪伦》。的确,李白在诗中完全不掩对汪伦的感谢,将汪伦的送别情意比做比千尺潭水还深。而这首诗作为送别之作,倒是潇洒畅快,一洗离别的凄楚,"乘""欲""闻""踏"等词,更是十分具有画面感,使得此诗动感十足,流畅自然。

第二类:千言万语,化为一句关怀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沾湿了尘土,柳色如此温柔,让我想起"留",但终究我知道这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了,希望你多饮一杯吧,毕竟向西出了阳关,就难再碰到故人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关怀,未说的你都懂,从此一别,万望珍重。

第三类:情绪复杂,是送别而意不在送别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较为特殊,是少有的以送别为题却意不在写送别的,当时他受人毁谤,写这首诗,尤其是后两句,其实是在表明真心。

送别自然是忧伤的,寒凉的夜雨落在江上,我在这里送朋友,心绪孤凉。一个"孤"字,既写出离别的孤独,又表明自己受谗言误解的孤独心境。因此诗人心中有事,便对辛渐说:如果洛阳的亲友们问起来,你一定要替我告诉他们,我还是一片冰心,未染尘埃。

第四类:胸襟开阔,劝告友人:莫怀离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这首诗心胸阔大,一扫千古离别之苦。虽然不得不经历离别,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积极地面对这人生诸般失意愁苦,与其凄凄惨惨伤怀伤别,不如看开这一切,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前进,何愁没有朋友呢?况且既然已经有知心朋友,不管在哪里都知道对方的挂念和理解,哪怕相隔天涯海角,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啊!

高适的《别董大》也是同样的胸襟开阔之作: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典型的以哀景反衬乐情。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再加上大雪,如此昏暗的图景,在这样的场景里送别,怎一个愁苦了得!可诗人却非但不觉得悲伤,反而劝告朋友:不要忧愁前行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认识你呢!想来不论谁听了这样的话,都会一鼓作气大胆前行吧,这种写法和《诗经》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同样的妙用,衬托出诗人异于常人的心胸。

再来看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与那首满含心事的《芙蓉楼送辛渐》不同,这首诗中的离别之情却不显伤怀,而是十分乐观。诗人说这次送别并不令人感到悲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此诗佳句。这两句先肯定后反问:青山连接了你和我,即便离别又怎样呢?明月共同照耀着我们,有何来两乡之分呢?我们都在共同一个天下间啊!

明月既是引发人们思念的一个重要意象,亦是联系山河各地人们的一个连接物,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望向明月,一想起亲友爱人此刻说不定也在望向月亮,就觉得似乎还是在一起望月一般,令人在离别之际多多少少感到些欣慰和释怀。

第五类:凄楚难消,黯然销魂

离别离别,终究还是凄苦的,因此唐代的送别诗,也还是写惆怅离情的最多。

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别的亭子,自然是天下伤心地,万古伤情处。连春风也明白别离的痛苦,连柳条都不青了。一个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离别的断肠,和"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异曲同工。

再来看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苍竹林,寺庙钟声,就和张继的《枫桥夜泊》一样,光景物一摆,就是一个"愁"字。"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一个"独"字,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这都是离别所致啊。

还有白居易的《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也是通俗易懂,但仍不乏情致。前两句用对偶,一别一秋,一南浦一西风,凄楚已尽。再"凄凄""袅袅"两叠词,更是加深了这种凄然和萧瑟。果真是"一看肠一断"哪!诗人只好劝诫:"走吧,千万不要回头。"怕是一回头,就忍不住流泪了吧。

十首诗说完了,送别的各种情感也基本都说尽了。但离别是说不尽的话题,古今中外,现世未来,永远都为这情感销魂惆怅。

别者,其别多为无奈。送别,送别,其实意在送"别"。王实甫说:"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我说:"愿天下离别人都能再度重逢。"(一往文学作者:柳暄妍)


一往文学


送别诗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一类诗歌。

古人交通不便,因此一旦与人分别,很难再会,所以离别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时刻。为了显示这一时刻的重要性,他们会设宴饯行,举酒相祝,此时,写诗相赠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催生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下面小楼就跟大家分享唐诗中最经典的十首送别诗,和大家一起品读古人的离愁别绪。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才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一首另类经典,它却一改送别诗黯然忧伤的情调,变得豪迈激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2、千古送别第一诗——王维《渭城曲》

王维的《渭城曲》(又作《送元二使安西》),被宋代刘辰翁评为古今第一,还被后人改成歌曲《阳关三叠》,流传千古。

王维的这首《渭城曲》,一改送别诗的灰暗色调,意境变得明丽清新,诗中所写不再是离别的伤感凄凉,而是对友人浓浓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

3、王维《山中送别》

离别什么时候最伤感,不是送别的时候,而好友已经离去,一个人回到家里,关上门,此时黄昏降临,内心的孤寂袭来,这才是最伤感的时候。

王维的这首《山中送别》,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时刻,抒写他内心的离别之情。

结句”春䓍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朋友刚离去,便问“归不归”,可见诗人内心难以抑制的离愁。

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写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时,是一个被贬的官员,时时遭受谗言的攻击,因此诗中的重点并不是离愁别绪,而回应友人对自己的关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并不是对友人洗刷谗言的辩白,而是告诉友人,自己有冰清玉洁的精神,无惧他人之谗言,此情此景,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5、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别孟浩然,还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名篇,这绝对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送别场景。

像李白孟浩然这样的风流名士,离别之时自然不可能“儿女共沾巾”,因此,诗中的离别之情是克制的,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深情,但却没有深切刻骨的悲伤。

李白还将孟浩然的离别写得艳丽风流,他在烟雾缭绕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乘船去往繁华富贵的扬州,展现了孟浩然“风流天下闻”的诗人名士形象。

6、李白《赠汪伦》

汪伦不像孟浩然那样,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这首《赠汪伦》,名气却不比《送孟浩然之广陵》小。

这首送别诗充满民歌的色彩,李白乘船离开,却听到岸上汪伦唱歌相送,情感自然流露,尾联以桃花潭水比友情,随物赋情,自然入妙。

7、高适《别董大》

送别诗的内容不仅是离愁别绪,还有对友人的劝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句多么豪迈激昂的劝慰,他能慰藉友人不在害怕前路的漂泊艰难,让友人勇敢地去为人生拼搏奋斗。

8、许浑《谢亭送别》

诗人许浑,并不出名,但他的这首《谢亭送别》,却是送别是中的千古名篇。《唐诗绝句类选》中甚至说:(《谢亭送别》)后二句可与《阳关》竞美。

这首诗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将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

前两句以乐景写哀情,青山红叶中,送友人离去,这么美的景色却不能与好友共赏,倍增其哀。

后两句写友人离去后,日暮酒醒,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洒在心头。那满天的风雨,就是诗人无法抑制的内心情绪。

9、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同样,郑谷的诗名亦不大,但这首送别诗却历来为人称赞。

诗的前三句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宴饯风笛,离亭暮色的场景描写,已将离别的氛围渲染得极为低沉,最后一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突然停止,让人觉得后面还有很多话没有话,但却已经说不出来,诗虽到此为止,愁绪却绵延不绝,两个“向”字,读来凄然欲绝。

10、杜牧《赠别》

杜牧的这首送别诗,是写给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歌妓的,诗中对少女气质与心思的描写,堪称绝妙。

第一首写的是少女的形貌气质,这位少女歌妓,气质体态轻盈美好,就像初开的豆蔻花,正是因为她这样的美好,让诗人难分难舍,在离别的路上,看到那些卷开珠帘探望的女子,总免不了拿和她比,但是她们远比不上她的美好。

第二首写离别时少女的心思,少女不像他人那样流露感情,她只会在内心默默地闹别扭,酒席上,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笑了,但她也不哭,只是默默地陪着诗人,坐到天明。

杜牧这两首诗,比喻之贴切,对少女心思把握之准确,他人难及。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古往今来,送别诗词汗牛充栋,千古名篇不胜枚举,它抒发着诗人离别之意,思念之情,有的豪爽放旷,有的含蓄温婉,有的云淡风清,有的情深意浓,但无论怎么抒情表意,都离不开“意象”。千百年来,为表达依依不舍的送别情,古人运用了很多意象,现本人不揣浅陋,将古人有关送别的诗句意象化用组合,凑成一篇打油诗,聊博一笑耳,本人才疏,难免挂一漏万,欢迎各位朋友指正补充。

诗人好基友,依依满别情。残阳照孤云,长亭更短亭。

玉盏盛清酒,欲饮闻笛笙。莫愁关山远,明月伴君行。

兰舟催发处,南浦芳草汀。迢递相思意,折柳送亲朋。

秋山子规啼,长空雁飘零。愿君路平安,万语频叮咛。

雨斜海风轻,寥落四周星,孤帆何处边?江河水急行。

天明登前程,双泪落不停。巴陵无限路,萧萧班马鸣。





晓行凌波


送别诗在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很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人的留恋,亦或对友人的不舍,风格或忧伤亦或豪放……其中著名的送别诗有:



豪放乐观类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这首诗气势奔涌,笔力雄浑,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语言清新明快,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依依惜别类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选择特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最深挚的感情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目送友人消失在天际间,看着滔滔的江水,依然不忍离去,表达出对友人的无限依恋之情。
与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无一字说惜别,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感情,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芙蓉楼送新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用“冰心”一词来告慰友人,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夸张手法一方面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遥说新语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以下为整理的一些唐朝佳作供欣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杜牧《赠别》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出自: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出自:许浑《谢亭送别》许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萧大侠学堂


1、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马上就想到的这首诗,特别喜欢这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记得有首歌也叫这名字,歌曲特别优美,好听的醉了。所以黄鹤楼是有灵魂的,有情感的,江南是梦,是牵挂,是思念。

2、这首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四两句是千古绝句,虽然是劝朋友更尽一杯酒,其实是不舍的深挚情意和难离的分别,亲朋好友每每分别的时候,相对总是无言,千言万语总不如一杯酒,将所有的关心与祝福都融进了一杯酒里。

3、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是送友人去洛阳,应该是着重写离情别绪,可是亮点是托朋友告知洛阳的亲朋,我依旧是清如玉壶冰,他人的谤议和谗言不能交毁我的清澈无暇,我永远都有着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

4、再说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浪漫吧!送别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场景,浪漫的诗人分别的场景竟是踏歌而来,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是欢乐热情的,这倒不向送别,很像迎接好友的场面,所以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摇曳盛开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帮你收全了唐诗中最有名的送别诗,记得收藏点赞。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朝·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于易水送别》

唐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送别》

唐朝·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友人,回到山中。天刚刚黑,便关上了柴门。“罢”字作结,凝练地概括了诗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日 暮”便“掩柴扉”更为含蓄,它委婉地暗示出诗人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无限 深情。继日暮而来的漫漫长夜,诗人将如何排遣那深重的离愁?这令人神伤的场面也都饱溢在诗句中,可谓力透纸背。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失志归隐,借以淡化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前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是无甚意味,至后二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他在这首诗中,便把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丰富的感受,把自己对永恒的大自然无穷无尽难以言说的美的深深体悟,对尘世功名利禄的厌弃、超脱,都凝缩在 “白云无尽时”这一幅意境无限空阔悠长的自然画面之中。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选取分别前的最后劝酒,正是这样典型的瞬间,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对友人将在穷荒中跋涉和在边陲中生活的同情,与老友离别的不胜惆怅,难于一一言述,于是都浓缩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劝酒辞中。这两句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故人情、离别恨,震动了离人的心弦,从而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的开头两句写早晨在芙蓉楼下与友人分别,却从昨夜落笔。昨天夜里,吴地江天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诗人在旅舍中听着这风雨之声,毫无睡意,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想到与好友分离在即,一时心乱如麻。后两句,是诗人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对一切诬谤之言的公开答辩。心像冰一样晶莹别透,而这样的心还贮置在纯洁高贵的玉壶中,微尘不染。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告慰远在洛阳的友人,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既是对凄苦的离别场面的宽慰,更是对人间缺憾无法弥补的更深层的伤感。在最容易引起苦恨的地点,在最不方便排解愁烦的时节,“天下伤心处”的缠绵“别苦”,怎能不格外地动人心魄?诗人的奇思隽想,既有达人的洒脱,更有离人的幽怨,意象的婉曲贴切,情感的深挚繁复,确令读者感同身受,悠然神往,反复咀嚼,余味无穷。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渡荆门送别》

唐朝·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曲折含蓄,波澜起伏,饶有情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似乎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诗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别情凄凄,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绝。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将诗的前四句提取出来备加赞扬,津津乐道生命不绝、事物无穷的道理。尤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说明论点。


《南浦别》

唐朝·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谢亭送别》

唐朝·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有唱歌送行之习俗。“劳歌”在此指代送别之歌。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急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则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所写之景与作者此刻的心境相契合,因此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更含蕴,也更有感染力。


你喜欢哪些送别诗?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文学妙语



要是送别的千古名片非王维《渭城曲》莫属, 又题《送元二使安西》 或《阳关曲》,经后人改变有《阳关三叠》都是反复咏唱,有“飞花三叠”,“一串珠三叠”,“飞花滚三叠”,都是由王维《渭城曲》为核心内容改变而来。此首诗把人的送别时的心酸凄凉表达的极致,让人读起来不免感伤,早在唐朝就有人用古琴谱曲唱起了送别歌,到了宋朝失传了,后来明朝又重新改变了这首古琴曲,这首曲子在舞台剧上可谓是唱遍大江南北,听哭了多少迷在曲中的人。你就是王维要送的人,此情此景又该做何感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的清晨下起了一场小雨,把通向遥远的西区的晨路湿润的少了许多飞扬的灰尘,青瓦白墙的馆驿旁的翠绿的杨柳,随着清晨的微微的春风轻轻的摇荡,似乎在挥手示意告别。 请君多喝一杯酒,喝吧,喝了这最后一杯酒,恐怕这一别,不知何时在相逢,喝吧,西去阳关的路途遥远,千里寂寥四处风沙飞扬,到了阳光就在无故人喝酒诉衷肠了,喝吧喝断了愁肠隔断了天涯,从此只能从书信中得知君的生活状况,从此你的生活我参与不了,你的苦你的乐我也不能知晓,你写信给我的时候是哭还是笑的,我也只能是揣测,你悲伤的时候又该找谁诉说,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来吧请君在喝这最后一杯酒,请君莫悲莫惆怅。



西樓月滿堂


翻了几个答案竟然没有李白的赠汪伦,我觉得不可思议唉,难道这首诗歌不出名吗?不存在的,这么易懂,肯定大家都不好意思说的,那我说一下吧!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可能大家觉得这不是首送别诗吧,因为诗歌是李白自己写的,哪有自己送自己的呢,不过汪伦确实送李白了啊!所以在我的心中,这首诗歌是送别诗,是诗人为汪伦写的送别诗,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的。

李白这个人,生性狂放,快言快语,很喜欢他不拘于世俗的生活态度,而且这首诗简单易懂,却又霸气十足,你看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个是很夸张的哈,纵使你有这么深,但你不及汪伦送我这份心情啊!

再来一首,送别诗,我自己写的,写给我朋友的,因为是我送他们走,所以算是名副其实的送别诗。

花开花落易分难聚的每一年

复醒复醉渐行渐远的我们

又将浪荡漂泊在天涯哪一边

没人给答案,也不知下一站

离人都把眼泪奉献给了回忆

再见沧桑的模样也不忍唏嘘

时光虽把我们刻划的狼狈不堪

回望熟悉的面孔却是欣笑释然

美好重逢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

温暖久违的寒暄有好菜加美酒

管它以后的生活还有多少未知的苟且

年轻气盛就该逐草在诗和远方的田野

此番离别,是杯酒畅饮

此番离别,是黑夜寒风

此番离别,是挥袖西去

此番离别,是大醉酩酊

此番离别,还有山水再相逢

此番离别,还可煮酒论英雄

——年二十九晚与众友人别

雅俗共赏,希望大家能够指教一二。小弟不才,在此班门弄斧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