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万名警察进社区“签到”“打卡”

记者 蔡长春 刘志月

武汉万名警察进社区“签到”“打卡”

近期正值入户盗窃警情高发之际,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7个小区外墙施工,却无一起盗窃报警,居民也无任何焦虑,“有天眼和夜巡队守护,我们白天安心上班,晚上放心睡觉”。

“警察就在我们身边!”有着1200万实有人口的武汉,近年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武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武汉公安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坚持走新时代群众路线,组织1.25万名警察下沉社区,基层治安、交通、消防等各方面问题得到越来越及时的解决,社区刑事警情、矛盾纠纷、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减少,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指数随之节节攀升。

居民最痛恨的“盗抢骗”越来越少了

今年3月27日晚,洪山区张家湾街居民冯先生停放在小区门口的电动车突然失窃,上下班代步工具没了,他急得团团转。

进社区的民警工作组获悉此情,会同所里的“猎鹰小组”马上通过监控视频追踪,发现一个穿雨衣的男子将车推到了3公里外。民警很快摸排出居住在9楼的朱某就是嫌疑人。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朱某发现这辆车未上锁,就顺手牵羊推回了家做电路测试。民警立即在社区通报警情,消除居民担忧,提醒居民规范停车、注意上锁、安装免费防盗芯片。

“群众最痛恨滋扰社区的‘盗抢骗’小案,小案虽小,但让人感到周边无宁静、身边无安全。”进社区工作两年,市局民警小冯越来越懂居民心,“要让群众满意,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基层问题抓起。”

据了解,2017年3月起,武汉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结合新时代新任务,践行“枫桥经验”。全局将1.25万名民警沉入1287个社区、1883个村湾,成立临时党支部,由“一警单干”变为“1+N”工作组合力干。

近两年,武汉全市先后10余次召开全警大会部署推进做实“三万”,即万名警察进社区、做万件实事、联系百万群众,要求参与活动的民警聚焦宣传、服务和帮带,到社区“进群里、进家里、进单位、进居民心里”。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武汉市公安局还为全警配发了新一代警务通,研发“智慧警务”App,实现进社区“签到”“打卡”,倒逼工作落实,同时搭建多元共治信息平台,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探索问题收集、整理、转办、督办、反馈等解决问题“五步工作法”,推动解决数以万计的民生民安问题。

武汉市公安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活动的深入,居民最痛恨的“盗抢骗”越来越少。2018年,该市抢劫案大幅下降,现发案件仅23起,且首次实现当年全破;电动车被盗警情降幅超过20%,破案数同比增加35.4%……去年,武汉全市还创建了140多个“零发案”的“平安智慧小区”。

居民最害怕的黑恶势力有效铲除了

近日,东西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黄某兵团伙黑社会性质组织案,11名被告分别被判处11年6个月至2年9个月的有期徒刑。谁也不会想到,一起普通滋事案件能成功挖出一个涉黑组织。

2017年10月27日凌晨,家住东西湖区沿海赛洛城的男子黎某文等人开车外出,刚在翡丽公馆旁下车,路边突然蹿出十余名男子砸车袭击。

东西湖公安分局获悉居民反映,并未就案办案,他们围绕涉案人员,深入相关警情所涉的社区详细走访,深入调查,收集到这伙人放贷、讨债、报仇、打架无恶不作的证据,并发现团伙头目还对成员集中食宿、按月付薪,符合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办案专班在武汉、广州等地陆续抓获10名团伙成员,黄某兵外逃到缅甸。2018年7月,民警在云南警方配合下将黄某兵抓获归案。真相大白后歹徒受到及时惩处,居民再也不用害怕这伙人来作恶。

《法制日报》记者从武汉“扫黑办”了解到,“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武汉警方依托“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组织警力深入到娱乐场所、建筑行业、仓储物流、采砂采矿、批发市场等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摸排,并对国土资源、住房城建、交通运输等部门通报的欺行霸市、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等情况实地调查,专业研判。

由于广泛发动社区群众获取线索,行动开展以来,已核查涉黑涉恶线索1455条,成功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6起,先后成功侦办全国首例黑中介涉黑案、全国首例危害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涉黑案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目前,已公开宣判的4起扫黑案均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扫黑除恶促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实现命案、枪案全破,“八类”案件破案率上升9%。

居民最头疼的矛盾纠纷管起来了

李国荣、朱发伟是刑侦局两名刑警,在江岸区西马街新三巷社区开展上门入户宣传时,发现一对八旬老夫妻因举报同楼居住的邻居违反消防法和物业管理条例在公共区域私自建造防盗门,遭到对方记恨和报复。恶邻在多种场合采取恶毒谩骂、言语攻击、捶门骚扰等软暴力方式打击报复老夫妻,使其身心倍受折磨,甚至产生了与之同归于尽的极端想法。

李国荣、朱发伟一方面通过入户走访,对施害人进行法制教育,警告其不要违法,劝抚老夫妻不要走极端;另一方面,两人告知老人注意收集音视频证据,以便于民警依法进行调解。

当这个恶邻再次滋事时,老人全程录制音视频后报警。事发后,施害人企图抵赖,但在铁证面前,不得不低下了头,表示悔过改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事后,老夫妻提笔撰写千字感谢信送到刑侦局,“因为绝望我们准备与之同归于尽,你们的开导,指明生路,让我二老万分感激”。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其实,这样大大小小的纠纷,是居民和干部最头疼的事。今年以来,武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李义龙每月从繁忙的警务指挥工作中抽出时间到蔡甸区,接待社区群众,解决道路交通设施配置安装等问题10余件。蔡甸区公安分局组织227名民警深入283个村湾和社区,及时获取隐患苗头信息,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8起。

据介绍,“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全市进社区工作的民警各展所长,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万余起。

居民最担心的公共安全治理见效了

“几个年轻人躲在屋里倒腾钢管,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推开后,黄陂区盘龙城哥特帝景小区群众通过网格员向社区反映情况,片警联手进社区工作组的网警、刑警暗中展开调查。各警种联手,一个月后肖某等9名嫌疑人先后落网。民警查缴枪管1317根、枪身架300套及制枪设备,一个重大治安安全隐患被铲除。

“群众担心什么事,我们就关注什么事,群众最不放心什么人,我们就重点查什么人。”一位常年在机关工作的老民警到社区后找到“新感觉”。

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难点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近年来,江岸区百步亭社区、青山区青和居社区等一批标杆示范社区,将“1+N”进一步扩展为“1+N+X”联动共治新模式。“1”即1名社区民警,“N”即N名进社区民警,“X”即社区网格力量,包括门栋关照员、环卫保洁员、出租驾驶员、旅店服务员、物流快递员、门锁维修员、外卖配送员、中介推销员等“外八员”,以及流口协管员、行业场所检查员、社区情报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消防安全监督员、群防群治安保员、禁毒工作调查员、法制工作宣传员等“内八员”。联动共治促使关注基层问题的力量越来越大。

在“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带动下,党政干部、各方面力量进社区,以“党建+聚力共治”“党建+网格治理”等新模式,发挥出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群众组织及行业协会等参与治理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的警力下沉到社区,武汉的治安环境不断改善,不仅第三次蝉联了全国综治“长安杯”,还入选了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