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客
如果按照耐撞程度比較,法系>德系≈美系>日系,同樣的撞擊力度,法系車可能保存最為完好,可能花400元噴噴油漆;德系和美系前後保險槓受損,可能要花2000元,重新歸整歸整;日系車皮薄餡輕,可能比較嚴重,花6000元更換一下零部件!這樣形容最合適不過,但碰撞性好,對行人安全性不一定好!
對於車內人員安全性來說,這些車都差不多,可能法系稍微強一些,但如果遇到重大交通事故,任什麼車也不好使兒,國產車鈑金厚度,材料實誠度都是比較好的,但在高速公路相撞,撞得也是面目全非!
重點說一下日系車,現在日系車對於碰撞的設計思路主要是通過犧牲車體,保障車內人生命安全!車體的作用主要是用於緩衝撞擊力,通過合適的車輛框架及零部件佈局,在車輛前部或尾部受到較大沖擊時,汽車通過零部件變形吸收振動及撞擊,儘量減小對車內人的衝擊力!這樣的設計思路無可厚非,畢竟車子壞了可以修,有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人壞了再去修,可就慘了!所以,路上遇到一些日韓系車被撞,不是說人家車不好,只要是車內駕駛員沒問題就可以!不過咱們大部分人不接受這種事實,車都撞成這樣了,怎麼還說安全係數好呢,但是看碰撞試驗結果,確實是這樣!
不過現在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包括法系車,由於國內車輛價格競爭異常激烈,都通過降低材料厚度,強度,降低整車成本,看看現在汽車的重量就知道了,既然這樣,耐撞性能肯定相比於以前都有下降,新車每改款一次,都意味著一次減配,想想都感覺到痛心,也許中國消費者應該像質量看齊,而不是像價格低看齊,現在車輛銷售有種被市場帶領到狹窄的趨於,所有的車企一味地走性價比路線,這怎麼可以滿足大家行車安全呢?
關於汽車安全性,需要討論的還很多,“汽車概況”以後會給大家進一步解答,如果感興趣,歡迎大家關注“汽車概況”!
“汽車概況”作為專業的汽車平臺,只回答專業的汽車問題,歡迎關注!
汽車概況
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我是雪鐵龍C4L車主,一次在上次路上發生四車追尾,車速大概都在50公里每小時左右,我是第二輛車,第一臺是大巴車,突然變道,我沒有辦法剎車,我車頭就撞到了大巴車上,然後我後面是一臺江淮的SUV,也剎不住,撞到我車屁股,最後是一臺運垃圾車,也剎不住,追尾江淮,然後江淮又撞我車屁股一次,事故導致江淮SUV徹底報廢,發動機艙嚴重損壞,發動機也完蛋了,車尾完全塌陷。我的雪鐵龍只是頭部有輕微刮擦,大燈損壞;尾部凹陷,也只是撞到防撞梁,導致防撞梁變形。其他沒有任何問題。從這一撞,讓我對法系另眼相看,江淮報廢,我的車缺只是輕微傷。法系車的安全性真的沒得說,說一千到一萬,從事故中才能檢驗一臺個的好壞。
撩車家
別的車防撞咋樣我不知道。但標誌3008這車確實耐撞,有一次我的3008(1.6t)停在一顆直徑30公分的榆樹前面1米多。回家拿了個物品就下樓準備開車出去,坐上車,剛啟動,這時來了個電話,我就接電話,這時本該掛倒擋,結果因接著電話無意中掛上了前進檔,這時又忘了松電子手剎,我就開始慢慢加油,可車就是不動,我就加大了一點油門,這車是油門加大自己解除手剎,這時窩輪增壓也啟動,車子直接撞在了前面那顆樹上,只聽一聲巨響,那顆樹被撞的搖了幾搖,這時我在車上都嚇懵了,想完了完了,車的前臉撞壞了,趕緊停車下來看車,一看車前臉盡然沒有大事,只是前臉的鍍鉻上撞出一些印子(榆樹皮不平整)。又趕緊打開機蓋,看了看其它部位,都沒有問題,又發動車,也正常,這才鬆了一口氣。事後想想,真後怕,以後開車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從這件事看,這車真能撞!呵呵
手機用戶8884552383
誰最耐撞?日、法、德、美豪華品牌對比篇
其中法系是沒有豪華品牌的,雖然法系一直說DS就是豪華品牌,但是DS在我看來只是生產了非常好的汽車,但距離豪華品牌相去甚遠,不說D級車,連一臺C級都沒有,產品線也非常單調,稱不上所謂豪華品牌,但產品還是值得認可。
那麼就剩美日德三繫了,
美系:凱迪拉克、林肯;日系: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
德系:奔馳、寶馬、奧迪。
幸好問題是放在今天回答,如果是一年前,雷克薩斯完全有資格評為最耐用但最不耐撞的豪華品牌,自從雷克薩斯用了全新的TNGA平臺後碰撞安全性提高了很多,已經可以與英菲尼迪相媲美。那麼,日系三俠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的耐撞程度就差不多在一個水平線上了。
那日系三俠跟美系的凱迪拉克、林肯相比呢?日系三俠毫無疑問要略勝一籌。凱迪拉克、林肯其實關不是太注重撞擊,美系一直是佔著自己車大、車重取勝,但在輕量化的今天,許多輕量化的車剛性都做到很強,即使車重一點點也佔不了太多便宜,何況像英菲尼迪這樣的車輕量化後重量仍然居高不下。所以,美系雙兄弟屬於三板斧,欺負弱者有餘,在強者面前三板斧下去沒暴掉對手就要開始吃虧了。
好,那德系三強奔馳、寶馬、奧迪如何?大強奔馳減配越來越過分,得寸進尺一點不輸給“蘇大強”,堆積了許多垃圾在車內,不過安全方面沒有減配,仍然可以與二強寶馬、三強奧迪在同一水平。如果從個人主觀態度來看,我覺得寶馬比奔馳、奧迪更耐撞一些,車子也更好一些。
說到這,實際上就是德系與日系哪家強的PK了,這好比問關羽與趙雲誰更厲害,各有各的信仰,水平差不多的車,除非拿幾十臺對撞測試對會有相對客觀但又有很大運氣成分的結果,所以,主觀上這幾個品牌你說誰安全誰就安全。
普通品牌誰更耐撞?
以上是豪華品牌,那麼普通品牌誰更耐撞?
美系代表:別克、雪佛蘭、福特;日系代表: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
德系代表:大眾、斯柯達;
法系代表:DS、標緻、雪鐵龍。
大眾一定是墊底的,銷量最好的幾款在同級裡也是最不耐撞的,朗逸、帕薩特、邁騰、途觀L等,這個現在已經人盡皆知就不展開篇幅說了,斯柯達也陪葬了。
日系因為品牌與車型太多了,已經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新款豐田凱美瑞就更安全一些,在豐田TNGA架構下的車都比以前更安全一些,主要是脫胎換骨地開始將超高強度鋼應用在乘員區形成“安全艙”,所以老豐田“垃圾”,新豐田“優秀”,現在還有車型是在老平臺生產,那些就很不耐撞。
而本田在這方面沒有多大改進,還沒跟上豐田的步伐,頂多比大眾好一些;日產也沒跟上步伐,在撞擊這塊還是吃老本,但比本田好一些;馬自達跟日產一個水平;斯巴魯比本田、日產、馬自達要好很多,跟新豐田一個水平。
美系比德繫好,比本田、日產、馬自達好,但不如新豐田、斯巴魯,原因跟上面豪華品牌的一樣,不太注重撞擊方面的研究,但底子堅強,所以免強支撐如今水平,再不上進不出幾年就墊底了。
法系最後出場,法系存在感一向比較低,人過於實在,就連減配都要通告天下:“我準備減配哪些地方了,大家知曉一下……”,大眾公關笑暈在廁所。但是我們很缺這麼實在的人,這麼實在的車,明明白白簡配,不偷工減料。所以,你已經能想象了,法系的乘員艙強度在普通品牌中目前還沒人可以PK,即使新豐田也要甘拜下風。
寫在最後
車子的安全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碰撞安全,國內國外已經有權威機構做這方面的測試,但是做的項目還不夠,大多是針對汽車與絕對剛性的物體碰撞會怎樣,事實上車禍發生最多的是汽車與汽車之間碰撞,這會有一些差別。
但是碰撞本身就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這次“優”,可能同樣的測試下次“良”。同樣的道理,耐撞的車在馬路上也並非一定就撞贏,撞擊除了結構以外,更重要的是角度、力度、時機。而對車內的司機乘員來說,碰撞那一刻的姿勢、那一刻是在呼氣還是吸氣都能決定最後的受傷程度不同。所以,良好的駕駛習慣最重要。
山下木頭
估計有很多車主都會說“德系車、美系車是最耐撞的”、“法系車、日系車是最不耐撞的,安全係數最低的”。
核對的標準在哪裡?以車重來衡量汽車的安全係數嗎?
一直以來,消費者對安全這個概念總會混淆,所謂的德系車美系車車身重,肯定安全,而日系車皮薄,輕飄飄肯定不安全,這是最常見的說法,但事實並非如此。
汽車的安全係數高低跟車身的重量沒有多大的關係。無論是德系還是日系,近年來不乏都出現過斷軸事件,車的安全是跟車的結果設計有很大關係,重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素。
汽車的安全性分為主動和被動安全,主動安全主要表現在如何讓汽車儘量少出現事故,而被動安全則是指在發生事故時的安全性。
可以想象汽車相當於一個鐵盒子,那麼很多人就會認為只有外殼更加堅固,安全性才會更高,其實並不是的,應該反過來說,當車子越堅固,速度越快而且撞擊的時間短,那麼車內的人承受的衝擊力就會越高,從而更加危險。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才會有後來的“緩衝吸能”,簡單來講就是避免碰撞之後衝擊力轉移到人的身上,從而保證駕駛員的安全。
至此我們必須肯定緩衝吸能理論的作用,事實就是無論德系、日系還是什麼系的車,全部都認可這一理論並且在貫徹執行。
絕對不要一聽說"緩衝吸能"就覺得這車會很"軟",在很多實際碰撞案例中,往往是車頭、車尾損傷變形大的車,乘客受傷程度反而小,而變形小的車,乘客反而傷得更重。
之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日系車安全性是最低的原因,但有一點也不可否認,日系車在“緩衝吸能”這一塊上算是做得挺好的。雖然說在一定程度上德系車以及美系車甚至其他車系的車外殼比較硬,車身重,但這並不是說明安全係數高的理由。
當然也不能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這些車系的安全性那個高那個低,應當具體到哪一款車型,甚至在不同操作情況下得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有汽車大V答疑解惑,車主危難時刻緊急救助等,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友會
網上無數人模狗樣的要錢不要良心的自媒體職業法黑,他們自欺欺人的別有用心的避重就輕,甚至無中生有的造謠,矇騙了喜歡人云亦云的善良的人。
標緻雪鐵龍的底盤世界第一,一直令寶馬超羨慕。發動機大量出口歐洲。
油耗跟駕駛習慣有關,任何車一賣出立馬貶值。
論銷量,PSA在世界上一直大賣超賣。
那種在國內貌似銷量好一點的車,除去中國銷量,在世界上排沒影了。
安全第一,沒有安全一切等於零!
事實是標緻雪鐵龍的安全性和性價比是所有車系中最高的。
防患未然永遠好過亡羊補牢。
這次重慶被公交迎面猛烈撞車女司機,幸虧開得是雪鐵龍(愛麗舍),保了命還竟然安然無恙。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輛東風雪鐵龍凱旋車被壓扁了,照樣開,是史上最牛車。
某小區,一輛標緻4008十秒鐘撞開擋路的凱迪拉克,凱迪拉克受損較重,而4008幾乎毫髮無損。
PSA具有百年文化底蘊,是世界賽車冠軍車,中國是PSA的大股東。
那麼,難道全世界只有極少數國人懂車?
東風標緻雪鐵龍獲得國家汽車行業唯一全國質量獎等多項大獎。
平安是福!在國內更火更旺,將是國人的幸運。
開車關乎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在網上說的都是實事求是的真話實話對人有益的話,就算是做利人利己的善事吧!
用戶66096703133
安全糸數的概念分兩種,一種是車身的鋼性質量,另一種是車內用料的環保質量。說到車內的環保,首選法糸,車內無一絲異味,最差的是日系,坐在裡面就是一個無形的殺手。歐美有所醫院統計,100名有白血病患者,競然有38名是開的日系的車,不是危言聳聽,但應值得注意。再說到車身的鋼性問題,法糸可以和美系一拼!至於德系,並不咋樣,之所以銷量好,全是吹捧大的,個人見解。就拿寶馬5系和c5比吧,車內氣味比C5濃,二者碰撞如何,估計c5要強一些,不說了,什麼時候出現二者相撞的報道就知道了。還記得南京夫子廟,一輛Ds5和路虎相撞的樣子嗎?反正一句話,法糸雖不保值,但使用起來並不比其它派系的差!
紅雲正氣
這個問題似乎帶著一些歧義、也有一些邏輯上的不準確,安全、耐撞完全不是一回事,安全的意義在於對車內人員提供的保護、而耐撞則可以理解成碰撞後對車子的損毀程度,比如常人眼中的耐撞大部分是指發生碰撞後車輛受損程度低,比如人家前槓、大燈全碎,而您只是掉了點漆(有些誇張,但只是比喻),那麼您就會認為車子耐撞;但對於車內乘員的安全則完全是兩回事,所以耐撞不等於安全;即便把車子撞成粉末,只要車內人員活著,那就是安全。。。
車子耐撞不等於安全
很多朋友對車體碰撞後的潰縮、吸能現象有些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減配的象徵,認為只有將車身剛度提高、堆更多料,在碰撞中車身損壞程度越低安全性就越好?其實這種思維邏輯是錯誤的;如上圖所示當年的老別克,鄙人覺得這款車最耐撞,整車接近2.1噸的重量,對於一輛轎車而言剛度、堆料都很足,這才是公路坦克,但這車一發生碰撞,對車內傳遞的震動很強。。。
好多年前鄙人駕駛這老別克,與一輛某系轎車發生碰撞,車速應該在50千米左右,對方前臉已經撞的面目全非,但老別克問題不大、前臉基本沒事,但可笑的是對方很快就從車子裡走了下來,而鄙人卻被震的很暈,因為本身就是輛年限較高的二手車,所以鄙人心裡很怕會著火,所以拼命想出去,可身體不聽使喚,後來對方估計是來氣了,把車門打開才把鄙人給弄了出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這輛老別克真的自燃了,鄙人當時很難跑的出來;當時想不明白為什麼暈的會是自己,因為當時誰都認為老別克最耐撞。。。所以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雖然老別克靠強悍的車身可以硬剛碰撞,但震波不會平白無故的消失,還會繼續傳遞、終究作用到車內的乘車人員,這份震波讓人的血肉之軀來硬抗是受不了的,通常會暈乎乎一小段時間,而正是因為耽誤了這小段時間而措施了自救的時機!早期所以車企的工程師來說,他們也認為車身剛度越大、越安全,但貌似很多年前出現過一次某主打安全的品牌SUV在碰撞後翻下山坡,車體受損不嚴重、幾乎無變形,但車內人員全部死亡的案例,而且走的時候還很安詳、全部因為內出血死亡,也正是在這次事件後踩產生了對剛度大=安全的質疑。。。後來碰撞潰縮理論被提出,全世界主機廠都接受了這個理論,所以現在的車輛都不耐撞,車頭到A柱這部分就是拿出來犧牲的,只要保住駕駛室就是安全的體現。。。
無論哪個車系,同級別比較安全性都差不多,重點在於同級別。。。
很多朋友認為日系車不安全,因為看過很多視頻,比如那些德系車把日系車撞解體之類的事件,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忽略了是否為同級別、忽略了碰撞的位置;比如當年出現的寶馬7系攔腰撞馬自達3、去年出現的奧迪S6攔腰撞沃爾沃V40,雖然馬3、V40都被不幸的撞解體,但這並沒辦法說明什麼;因為這是不對等的碰撞!只有同級別、同部位進行碰撞才更容易體現出誰更安全,而高級別、高重量的車子撞低級別、低重量車子的腰部,無論撞成什麼樣都毫無意義,因為腰子很脆弱滴。。。
就目前而言,同級別的車輛安全係數都相差不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次車禍能帶走一位開日系車的車主生命,那麼同樣的碰撞也能帶走開同級別的德系車主生命,同級別、同樣的碰撞場景,無論什麼車系出現的結果一定是要麼都活、要麼都掛掉、要麼都受傷。。。所以五大車系從來就沒有哪個安全、哪個不安全的說法,只要同級別比較,安全係數都相差的不多!
車輛發生碰撞之後,能否生存,主要與車內的空間、碰撞後的可操控性有直接的關係;
最影響碰撞後生存幾率的因素是空間、其次就是碰撞後的操控性如何;空間大,那麼碰撞後生存的幾率就越大,因為足夠大的空間可以有更大的車體形變範圍,可以防止車主被不幸的擠死、擠傷,這就是為什麼車輛級別越高越安全的道理,世間不存在某品牌的A級車比其它品牌B級車更安全的可能性;如上圖所示,美國IIHS提供的百萬註冊車輛死亡數,其實很容易看出車輛級別越高、越大,車輛的安全性就越好、死亡人數就更少!
其次影響安全的就是碰撞後的操控性,比如同樣的碰撞,有的車在碰撞之後可以很快得到控制、之後停車;而有的車子在碰撞之後極其容易失控、從而引發後續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連續碰撞,結果車內人員躲過了第一次主要碰撞,卻卒於後續的幾次碰撞中,所以碰撞後的操控性能也很重要;如上圖所示,為什麼最大型SUV的死亡人數反而不低?就是因為大型SUV太大、重心太高,碰撞之後很難被快速的控制住,所以才導致死亡人數較多。。。
所以同級別的德系、日系、美系、法系之間的安全性能差異不大,但部分日系車不耐撞(車身破損嚴重),但日系也有硬的,比如英菲尼迪就很耐撞,不過耐不耐撞無意義,人沒事才最重要!不要拿德系車的D級車如S、7系、A8去比較別的車系的A、B、C級車,這樣是不公平的,比如法系現在最高只有B級,那麼咱們就在B級範圍比較誰好、誰壞,不同級別比較安全性毫無意義,那樣還不如拿汽車和自行車比安全呢,對吧?所以至於誰耐撞鄙人就不仔細分析了、毫無意義,人活著比啥都強;至於安全性就是五大車系同級別車輛的安全性都差不多!
非專業車評
你去停車場隨便摁一下哪輛車的車身,輕輕就能摁動,太他麼薄了,簡直是紙糊的,目的是什麼,輕量化?減輕重量?省油?保護行人?這些都是藉口和噱頭,說白了就是減配,無底線減配,壓縮成本提高利潤,然後價格卻維持不變,呵呵,如果連車內的人都保護不了,談何省油和保護行人!日系德系已經減配到令人髮指,哪哪都偷工減料,美系車身強度還算可以了,本人8年的經典福克斯還在服役,穩當紮實,發動機很好怠速750轉,長安做工一半,粗糙!法系據說很好,沒開過也不太瞭解!
一座沒有愛的城市HH
同有著“車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撞的”的思想的人討論,根本就是對牛彈琴。分析這些人的想法,他們不覺一輛車在關鍵時刻能夠保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只會覺得車只要能動就行,最好還不用加油。反正所有的車都不能超過120的時速,至於哪個耐撞哪個不耐撞無所謂。什麼皮薄皮厚,緩衝區,籠式框架,這些都不知道在說啥。至於更細節一些的,例如輪胎寬窄,麋鹿測試,全車斷電開門,主動剎車,全系ESP等等,統統囊括成一句話,開車只要有安全意識就行了。這些花裡胡哨的輔助玩意咱不懂也用不上,為這些東西掏錢的人就是秀逗。
殊不知這幫人的安全意識就是買個車上了高速就佔著最左邊的車道不超過80悠哉悠哉地開著。啊,出口過了?那趕快掉頭到第三車道逆著開回出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