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苦笑的《狗眼看人心》

劇情薄弱,是最近現實主義作品讓人尷尬的現狀

让人苦笑的《狗眼看人心》 | 专栏 ·陌上影事·

陳陌專欄作者,影評人。

我判斷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是否稱得上優秀,常常用兩個標準:一個是劇情對現實的表達,有多少是真正在凝視衝突,又有多少是在借衝突的激烈表象在撩撥觀眾的情緒;另一個則是作品能否給出有啟示性的結局,給種種尷尬事,一點善意的理解、一個公允的回答、一個溫情的呼應。

將這兩個標準當作座標系中X軸和Y軸,《狗眼看人心》強在X軸,無論以家庭戲、社會戲,還是個人成長故事的視角來看,它都沒有吝惜對矛盾的暴露。但它在Y軸上的含糊表現,卻讓人苦笑。

故事發生在北京六環外的別墅區,編劇餘峰家的小狗妮蔻因為救主人,被鄰居家的藏獒咬傷。鄰居老太太是傳說中的權貴,黑白兩道都能找到幫手,既頑固又傲慢,僅剩的愛心,都氾濫在一院子烈犬身上,對受害鄰居則一句“對不起”都捨不得。

餘峰和妻子心疼視作家人的愛犬,希望能得到一句道歉,得到合理的賠償。然而,對方寧可派流氓上門,動用各種人脈,都不肯回到“文明規則”下。

於是,事故引起震盪,外力撕開家庭內部的傷口,兩代人的處事策略與價值觀念起了劇烈的衝突。一系列的曲折,使得餘峰開始自我懷疑,那一身的書生氣是不是真的百無一用,在家庭安全遭受入侵時,都不能對家人提供保護。

故事進行到這,其實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但可惜的是,劇情到此衰頹。

書生髮動革命,在一次意外中,和全家一起武力對抗流氓。讓流氓乖順,讓傲慢低頭,於是故事有了表面溫情實則阿Q的收場。

電影結尾有一句自嘲的旁白:“古往今來多少大事都是不了了之,何況我們家這點事兒呢。”

現實的確處處不了了之,但依然掩蓋不了電影結局不了了之的尷尬。

山田洋次每年一部的《家族之苦》就是類似故事的最好例子,第一部中婆婆要離婚,因為厭倦了心意不相通的婚姻。大男子主義慣了的老頭驚訝憤怒然後無助,原本的家庭結構因此鬆動,權力重心也悄悄轉移,過去被掩蓋在服務角色中的女性也能借此一伸意志。最後的結尾,雖然家庭表面依然如故,但觀眾都知道,根本處發生了不可轉圜的變化——作為主線的故事,可以不了了之,但它必須撬動一些什麼,讓電影結尾處的那個家,不再是開始時那個。

《家族之苦》系列,將每個人物的性情狀態展露得清晰準確,因為這立體面,所以即便看似討嫌的老頭子,都會露出讓人同情也讓人理解的那面。而每個人應對事情的策略,一定有現實效用,書生意氣果然是百無一用,怎麼會保存至今?

不知算是幸還是不幸,這部《狗眼看人心》演員表現得極好,黃磊和閆妮在車上幾個眼神交匯、幾句臺詞對戰,就交代出這一家子的情感背景:在老人資助下建立家庭的一對夫妻,日常生活中時不時要面對老人的“權力入侵”和彼此的價值觀衝突,朝夕相對時,既有拋給對方的不屑白眼,也有理解動容的一瞬。

但也恰恰是因為演員太好,能提供太多細節,劇本的不足愈加凸顯。人物成長,幾乎全靠演員的演技展現,讓人難免感覺劇情太浪費了演員。

劇情薄弱,是最近現實主義作品讓人尷尬的現狀。論根由,既是創作者無力讓各種衝突走向清晰,也是製片方低估市場審美,一味地往低處妥協。

現實主義作品的力量在於真實地理解人物與矛盾,而不僅僅是對熱鬧衝突的展現。而種種結局的無力只說明瞭真正的理解的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