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四十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中短篇小说,读过一遍,终生难忘

世界上四十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中短篇小说,读过一遍,终生难忘

(一)中篇小说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哥德写的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喜爱自由、向往平等,但社会的等级偏见,官场的保守腐败,市民的庸俗无知、贵族的势利傲慢,让维特陷入了痛苦中,爱恋的女子却即将为他人妻,无望的爱情进一步加深了维特的痛苦,理想破灭的维特终于选择以自杀来向世界抗议。

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了,但维特的烦恼依然是我们的烦恼。自由和平等依然是我们的向往,社会的等级阶层依然存在,官场的腐败现象依然需要整治,愚昧无知的人依然在我们的身边,贫富差距之间的矛盾依然引人关注。犹如哥德的《浮士德》在探索真与美一样,《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是一部具有永痕价值的伟大小说。

2, 小仲马,《茶花女》。

小仲马的《茶花女》写了一位巴黎青年和一位妓女的爱情悲剧。主人公玛格丽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她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艺术形象,而玛格丽特则完全可以跻身其间而毫无愧色。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曾经为玛格丽特的悲伤的爱情泪流满面。

3, 屠格涅夫,《初恋》。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屠格涅夫是一位诗人般的小说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却像抒情诗一般优美动人。他善于描写爱情,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要经过爱情的考验。他的中篇小说《初恋》是世界爱情小说的经典名作。

《初恋》带有屠格涅夫自身经验的痕迹,描写了父与子同时对公爵小姐齐娜依达的恋情。主人公是一个情窦初开的16岁的花季少年,在他充满着爱情的预感的时候,他们家旁边搬来了一户新邻居——一位穷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少年便很自然地与公爵小姐齐娜依达相遇和相识。后来,少年发现齐娜依达与一个中年男人幽会。于是少年跟踪她,最后发现那个中年男人竟是自己的父亲。初恋带着令人陶醉的喜悦,象无声的闪电与少年主人公心中勃发的隐秘的激情相呼应,可公爵小姐齐娜依达寻求着热烈的却只能给她带来痛苦的爱情。这种奇特的三角恋,带来的是每一个人的痛苦。

这部小说,不少女生会看到落泪。一个人深爱你,愿意为你做一切事情,但你却并不珍惜,因对方并不是你的心上人。而你深爱的那一位呢,往往又不珍惜你的付出。这部小说是对已逝的青春和难忘的初恋的由衷的礼赞和沉重的叹息,齐娜依达受到贵族地主丑恶庸俗的生活环境的窒息和摧残,尽管她对生活满怀热望,对爱情满怀憧憬,却只能把热情、青春、乃至年轻的生命耗费在没有结果的追求中,奉献给了不值得为之献身的人。作品中曾经对齐娜依达怀着初恋之情的"我"得知她的噩耗之后,悲伤地感叹:"原来那年轻的、热情奔放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原来这就是她急切而不安地努力追求的目标吗?"这正是作家对扭曲了齐娜依达美好的天性,扼杀了齐娜依达的青春和生命的农奴制社会所进行的控诉和抗议。

4, 加缪,《局外人》。

加缪的《局外人》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杰出的作品,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和萨特都属于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但是加缪和萨特的哲学观点并不一致。

加缪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哲学家。在他的和《局外人》同一年出版的随笔《西绪福斯神话》中,加缪写道:"判断人值得生存与否,就是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他说:"一个能用歪理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可以说,《局外人》正是作家在用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观点。这种用形象驾驭思想的手法,全世界没有人能够像加缪一样做的如此的不着痕迹而又如此引人入胜。

5, 沈从文,《边城》。

这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诗意的山水和纯净的人物,谱写了一曲田园牧歌,其中的爱情是悲伤的,却也是优美的。抒情诗般的语言,表现了汉语文字无限的表达能力。如果要悠闲地、舒适的读小说,我极力推荐沈从文和汪曾祺。他们的短篇小说那是及其的优雅美丽,号称"唯美派"的川端康成也可能比不上。当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那是极棒的,可以和《边城》有的一比。

6, 王小波,《白银时代》。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法表现了中国人荒诞的生存现实,比莫言的《生死疲劳》和《檀香刑》更具有批判性和穿透力。

王小波小说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示出他的超凡的魅力。他有着卡夫卡一般的迷茫和虚幻,却直达现实生活的本质。

我前面介绍过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今天我推荐他的另一个中篇小说《白银时代》。这部小说比《黄金时代》有着更加浓厚的荒诞的感觉。《白银时代》发表于1997年,写的是2020年的未来世界,但是作者其实在写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1997与2020其实无关紧要。

王小波的几部小说取名《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这几个名称出自希腊神话,了解一下其来历,也许有助于了解他何以会取这样的名称。希腊历史上第一位诗人不是荷马,而是赫西俄德,他的两部主要著作是不朽的《神谱》及《工作与时日》。赫西俄德的作品与《荷马史诗》不同,它不是史诗式的冒险故事,而是说教性的教育诗。

《工作与时日》中有一个五世代的神话,它讲述了神如何创造了一个黄金种族,他们生活在幸福、富足和安逸之中,但在这一代人死后取代它的是一个白银种族,它们既不彼此相敬,也不敬神,他们是短命的一族。第三代是强有力的青铜种族,他们为战争所打击,最后毁在自己手上。第四代是一个更公正的神一般的英雄种族,他们是半神;英雄种族取代了青铜种族,他们被带到幸福岛上居住,其中包括在特洛伊战斗过的英雄们。在英雄时代之后,是目前的一代,黑铁种族,它以年轻人的死亡为标志,自身注定在不公正的生活之后毁灭。

这个五世代神话,不像我们通常根据金属的价值来判断的那样,似乎黄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它构架了一个堕落的故事,英雄时代虽则是最积极的,可最后到了黑铁时代终归还是走向毁灭。王小波给他的小说这样取名,其象征意义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7, 方方,《风景》。

方方在中国是一位最擅长讲故事的小说家,但是这部小说的重点并不在于故事。她非常传神的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悲哀的生存现状活生生的暴露在你的眼前。早早夭折的小七的灵魂用他的贯穿一切的眼睛注视着他的父母和哥哥们无助的挣扎和无望的死亡。小说悲凉的气氛让人不得不思考人们为何会有如此不堪的命运。

8, 海明威,《老人与海》。

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位老人和大自然搏斗的故事。老人坚强的毅力在海明威的笔下表现的惊心动魄。海明威的语言向来为人所称道,你可以看看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是如何写得引人入胜的。

这部小说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9, 川端康成,《雪国》。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派文学的开山祖师之一,是日本文坛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他集唯美派和现代派于一身,所以他的作品清新流畅,并没有一般现代派作家晦涩难懂的毛病。读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日本情调,又不乏现代艺术的感觉。川端说道:"在日文里,'悲哀'与美是相通的词。"也就是说,美即悲哀,美的极致,既是悲哀。所以,他的小说往往在浓郁的抒情中,总是隐含着一缕哀愁;在淡化的情节里,依稀流露出一丝莫可名状的惆怅。

《雪国》是川端早期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的文学风范,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小说写东京的一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三次去多雪的北国山村,与一位名叫驹子的艺伎由邂逅而情爱,同时又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流露出爱慕之情。书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重大主题,也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岛村对浮生若梦的喟叹,驹子爱而不得的怨望,叶子对意中人生死两茫茫的忆念,再辅以雪国山村的清寒景色,使全篇充溢着悲凉的基调。

这部小说和《千鹤》、《故都》一起,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0, 川端康成,《故都》。

这部小说描写一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虽然是双胞胎,两姐妹的命运却大不相同。由于家境贫寒,姐姐千重子出生之后即遭遗弃,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收养,成了一位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长大后受雇于人,自食其力。两姐妹容貌端丽,心地善良,是惹人怜爱的纯洁少女。

《故都》的主题虽然是描写两姐妹的命运,但是作者却通过千重子的眼睛和感觉,着力于描写京都的风物人情。千余年来,京都是历代的建都之地,荟萃着日本的传统文化:优美的自然风物,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四时的节令民俗,无不反映出日本民族的智慧和情趣。所以,京都实为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在这部小说中,千重子仿佛是古都的象征,体现出故都的优美风华。

小说始于樱花烂漫的春日,终于细雪纷飞的初冬。随着情节的展开,读者跟随着千重子遍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圆杉,青莲院的樟树,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鞍马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日本的风俗长卷,不仅能够唤起日本读者的审美情绪和文化乡愁,也能够让外国读者领略到日本的风情文化之美。所以,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川端"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在架设东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1, 张承志,《北方的河》。

张承志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八十年代初期整个社会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告别了文革时代文化沙漠的年轻一代,对知识的渴求,理想主义的情怀,是对那个时代的礼赞和一代精神的记录。

12, 莫言,《红高梁》。

《红高粱》是莫言文学生涯真正的开始,他广泛汲取西方现代文学的各种技巧,在对人的感觉的描写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我的爷爷"和"我的奶奶"是中国人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艺术写照,浓厚的乡土风情,是中国人割不断的乡土文化的根。

13,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是先锋派小说的名篇,写于1985年,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8年,获得"改革开放四十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奖"。这部小说以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了八十年代初期青年一代精神的迷惘和探索,塑造了一群不可思议的荒诞的人物形象。荒诞现实中的荒诞人物和荒诞事件,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这里被无情地消解和解构,人物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李鸣行尸走肉般的懒惰,森森不修边幅的肮脏,孟野的风流孽债,无不折射着那个时代对于传统的反叛。

14, 王安忆,《小鲍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除过前面介绍的张承志、莫言、刘索拉之外,王安忆也是一位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家。这些作家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不同的侧面。王安忆的中篇小说《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 "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是王安忆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是在小说的结构和语言上,我个人认为和《小鲍庄》相比,不但没有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一种才力的衰退。

15,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文学名著。这部小说以其内容与形式上的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学中放射着异彩。这是一部讲述单相思的虚幻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盖茨比看似真情无比,最终结果却不过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幻。

他与上流社会的女子黛西偶然相遇相恋,却因为战争而分别,归来后已过去五年,心中的偶像早已嫁于他人,但是盖茨比仍然热烈的爱着心目中的那个黛西。他买了一栋与黛西的府邸隔河相望的豪宅,每日里大宴宾客,挥金如土,向心爱的人发出无声的召唤,以期引起她的注意。

在尼克(故事的讲述者)的帮助下,两人终于见面,但往日的爱情早已无影无踪。当黛西驾驶盖茨比的汽车撞死了丈夫的情妇时,竟然毫不犹豫地将罪责推到了盖茨比的身上。当盖茨比为此被那位情妇的丈夫枪杀后,黛西也毫不为之所动。盖茨比用毕生的心血建造起来的梦想竟然献给这样一位俗物,真是令人无法释怀的悲剧。盲目的爱情,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

16,林海音,《城南旧事》。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读过大概三遍。最先买了一本,被人借去不还,只好又买了一本。林海音的风格和萧红相似,都是用散文的笔法来写小说,所以文笔简洁优美,如沐春风。我读到英子小学毕业,唱那首著名的校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眼睛都有点湿润,仿佛耳边还回响着那悠长的歌声。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童年的纯真逐渐远去,复杂的成人世界一点点的进入了英子的心灵,终于她长大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

17,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从小生活在温室环境中的巴克被拐卖到遥远的阿拉斯加充当雪橇狗。残酷的现实触动了巴克由于人类文明的长久熏陶而向大自然回归的本能和意识。恶劣的生存环境锻炼了巴克,他在历练中不断成长.最终通过战胜狗王斯匹茨而赢得了雪橇狗群中的头把交椅。当残暴的哈尔将巴克打得遗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约翰·桑顿的解救让巴克感受到温暖并决定誓死效忠恩主,但恩主的遇害彻底打碎了巴克对于人类社会的留恋,从而促使巴克坚定决心,毅然走向荒野,回归自然。

杰克伦敦的这部中篇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了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归野蛮,写的是狗,却反映了人的世界。这部作品延续了杰克·伦敦小说的"生存"主题: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这篇小说由于强烈的画面感和故事性,被多次改编成电影。

杰克·伦敦深受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小说中,巴克的蜕变历程就遵循了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具备了优良遗传基因的巴克在狗群中不断成长,最终通过竞争成为了狗中的霸主。这篇小说以狗眼看世界,人类的恶毒和人性的沦丧,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对于以道德和人性为"文明"标志的世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

18, 布宁,《莉卡》。

俄罗斯作家伊凡·布宁被认为是俄罗斯最后一位经典作家。他的小说具有抒情诗一般的美感。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还是一位文笔非常优美的散文家和诗人。1933年,布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被认为具有政治目的,在苏联并未受到欢迎。因为当1920年苏联红军攻入敖德萨时,布宁乘船逃离俄国,一度侨居巴尔干半岛,最后定居巴黎,直到1953年与世长辞。

布宁是一位坚定的贵族主义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布宁出生的时候,俄国的农奴制取消已经将近十年。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目睹自己的家庭日渐贫困,毫无指望。他的父亲在家境日渐穷困的时候还像贵族老爷那样放荡不羁,常常弹着吉他唱着:"哪里去了,我黄金般的幸福?"父亲的放荡不羁不但没有引起布宁的不满,反而在他幼小的里种下了温柔和爱慕的种子。

《莉卡》是布宁的一部爱情小说。爱与死是布宁的诗歌和散文从不改变的主题。他描写的爱情是尘世之爱,肉体之爱,凡人之爱。这种爱或许是对人生的一切缺陷、不足、虚妄和痛苦的唯一补偿。但是这种爱往往直接归于死亡。由爱情发展为婚姻,建立家庭,在布宁看来是庸俗的。凡俗的爱情由于好景不长、生离死别而变得崇高起来,这就是布宁笔下爱情的归宿。所以莉卡也在一场肺炎中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我"的是永久的怀念,似乎这爱情在记忆中获得了永生。

19,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这部小说在八十年代第一次把女人的裸体和真实的性爱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对于把性爱几乎视为禁区的中国来说,无疑像一颗炸弹,震醒了沉睡的文坛。小说讲述了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章永璘,在劳改队巧遇黄香久洗澡的一幕,对女人的渴望与好奇,令他对黄香久甚为难忘。8年后,章永璘与黄香久再度相遇,并结为夫妻。但由于在"文革"中长期的压抑,章永璘婚后无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最终妻子出轨,自己虽在愤怒不甘的情绪中爆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却在婚姻中落荒而逃,独自踏上追求自身价值之路的时代悲剧。

这部小说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张贤亮将浪漫与写实手法相互交织,将刻骨铭心的伤痛转化成为普遍的人性体会,其精湛独特的叙事手法,领人进入高潮迭起、震聋发瞶的小说新境界。

20, 韩少功,《爸爸爸》。

这是一部用现代派手法写成的中篇小说。韩少功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但是,时至今日,由于人们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握,以迷信形式的求神问卦的半宗教活动仍然在中国不绝如缕。人心深处对于未知命运的恐惧,仍然是远远没有理清的重大话题,这不但是文学的责任,也是哲学应该探讨的课题。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将永远坠入恐惧与迷惘的深渊。

(二)短篇小说

1,汪曾祺,《大淖记事》。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81年第4期的《北京文学》。小说通过描写小锡匠十一子与挑夫之女巧云出于自然率真的人性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大淖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世态,展示出一个似水若云、如诗似画的纯美世界。这篇小说获得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是汪曾祺的成名之作。

2,汪曾祺,《鸡毛》。

3,沈从文,《三三》。

4,沈从文,《萧萧》

5,鲁迅,《伤逝》。

6,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7,卡夫卡,《变形记》。

8,契珂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9,契珂夫,《带阁楼的房子》。

10,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11,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2,巴尔扎克,《一幅未完成的杰作》。

13,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14,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15,莫泊桑,《羊脂球》。

16,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17,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02年,迟子建的丈夫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在丧夫的悲痛之下,迟子建创作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追寻丈夫亡魂的女主人公旅行中的见闻,以一个寡妇的哀痛展现普通女性的生活悲剧及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是迟子建对爱人的纪念与自我救赎。小说中带着悲痛的"我"出走三山湖,在途中进入了笼罩着煤尘与死亡的乌塘,孤独的寡妇、"嫁死"的女人、讲鬼的集市、哀婉的民歌、黑白的夜、蒋白嫂雪藏在冰柜里的蒋百遗体组成了夜晚的秘密。

18, 布宁,《旧金山来的客人》》。

布宁的这篇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被解读为揭露资本主义并且象征性地预言资本主义的灭亡,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对于布宁来说,他要表达的是比这个更为重要的思想:即便是亿万富翁,也逃不脱一般人的归宿,在凡人共同的结局面前,亿万富翁的势力也是渺小而又无常。那些把人们分开的社会、阶级、财产的界限,在爱与死亡面前都会自然消失,因为在爱与死面前人人平等。

19,冈察诺夫,《磨坊》。

冈察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以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夫》和《悬崖》闻名于世。冈察诺夫的《磨坊》,是那种只看过一遍就永远不能忘却的小说。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却具有中篇小说的容量和思想的力度。

一位朝气勃勃的年轻姑娘,赶着一辆马车,唱着欢快的歌,兴高采烈地到磨坊去磨面。她受到磨坊主的诱惑,说是只要姑娘嫁给他,他死后,这座磨坊就作为遗产留给这位姑娘。年轻的姑娘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答应了这桩婚事。这老头看起来病歪歪的,好像马上就要死了,可是他却长寿的很。那位姑娘从红颜熬成了白发,那老头才死去。她虽然得偿所愿,却搭进去了自己的青春。

这位女主人公不甘心就这样浪费了一生,于是又把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她又用同样的手法诱惑了一位少年,于是悲剧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这篇小说的主题很老套了,就是金钱怎么诱惑并毁了人的一生。难得的是刚察诺夫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的合情合理而又跌宕起伏。它的语言又简洁优美,富有诗意。刚察诺夫采用了童话故事的重复的结构手法,却具有回肠荡气的效果。

20,泰戈尔,《喀布尔人》。

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

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篇小说对于父爱的描写形象鲜明而又极为细腻,令人终生难忘,也极为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哲学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