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刘松仁全力指导《利玛窦》 怀念母亲的最后日子

刘松仁由15年开始筹备磋商,到近年放下工作全身投入执导音乐剧《利玛窦》,过程在刘松仁口中充满神迹和恩赐,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预见,近70岁的刘松仁说,一生人来到晚年得这际遇,夫复何求!

虽然这音乐剧关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松哥亦是虔诚天主教教徒,但这剧不只给信徒看的,当中有许多道理,松哥把利玛窦生平翻来覆去地研究,对他而言也有许多领悟。

松哥说:「现代中国只承认有两个外国人影响中国的,一个是马可波罗,另一个便是利玛窦。利玛窦来华后做了10年和尚,后又转成士大夫10年,后来再集中写作,希望死后影响人,最后死在中国。

他续称:「利玛窦是殖民地年代来中国,但他没有强加信仰于中国,反而学习中国人的文化。他可以放低自己,不认为自己的东西最好,他来学习你的语言和文化,好谦卑。一个传教士,要多开通及开放,才能做得到。」


69岁刘松仁全力指导《利玛窦》 怀念母亲的最后日子


▲ 《利玛窦》剧目,由恩保德神父提议刘松仁执导,恩神父对刘松仁影响甚深,随即接受使命。(

松哥从利玛窦身上,最大的得着是学懂放下自我。整个筹备音乐剧过程,正令松哥放下自我的过程,而变为他口中的「 无我」。

松哥说:「这个戏迫我进入无我的空间,我以前不着急,不骄傲,不当自己明星,以为已经好好了,但其实一直孤芳自赏,但这次演下来,低声下气去求人,反而享受一个人际关系空间,要感恩。」

松哥是圈中有名的孝顺儿子,母亲在世时常跟她逛街,爬山,母亲在16年去世,她在病榻的最后日子,松哥日日在医院,通宵达旦,陪伴照顾,还要应付老人家患病后的无理取闹,精神和身体都面临崩溃。

做人最难是不计较,从我妈妈身上学到。我照顾妈妈,因为是骨肉之亲,这种付出是无我的爱,是不计较的,这才是真爱。我才发现,我以前所有的爱,全都是计较的。


69岁刘松仁全力指导《利玛窦》 怀念母亲的最后日子


▲ 刘妈妈于16年底去世,松哥曾在脸书发文悼念好妈妈。(图片:刘松仁FB)

因为照顾母亲,松哥发现自己的自我,才是烦恼的根源,因为一切都要依循自己看法,不懂因时制宜,面对病患中的母亲。

松哥有感而发:「我那时才明白,我做人60多年,只是死人一个,你执着一套原则,不断重复,没有变化,你无变,不是死人是甚么。你面对照顾老人家的问题,日日都唔同,感到爱莫能助,你帮唔到佢,这就是生命。」

他用演员做例子:「以前让你成功的方法,若一成不变,终于变为你失败的原因。当家小生30年,由20岁做到50岁,若现在仍用回30岁成功方法来演,别人就会说,你估你而家还是小生咩,咁就死!」

于是,松哥自言以后面对困难,所有胸怀都不同了。


69岁刘松仁全力指导《利玛窦》 怀念母亲的最后日子


▲ 刘妈妈生前与松哥常拖手逛街。(图片:刘松仁FB)

年届69岁的松哥,说话声如洪钟,双目炯炯有神,他也曾为健康而要戒掉一些心爱的食物,例如朱古力等。他开玩笑的口气说:真是爱的不会戒,宁愿死都要做,这就是人性,但自己都会警惕。


69岁刘松仁全力指导《利玛窦》 怀念母亲的最后日子


▲ 《利玛窦》吸引刘松仁的是,他人生一半时间花在中国,且不断学习中国文化,为中国引入了不少科学知识。

原来他的健康心得,并非一张餐单。他说:「我有个老师是中国养生学会会长,他教我,做任何事都不可用健康作代价,有取必要有舍,要平衡!年轻人在壮年,透支了健康仍顶得住,但随年渐长,刚取得了成就但身体健康走下坡,故很多人在壮年时发病。」

最后松哥称:「年轻人要知分寸,但怎知,便是要用心!所以才需有老人家,现在的年轻人都不重视老人家,这是社会问题,受西方影响,自我最大,不听老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