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五一假期,朋友芳姐一家去烟台长岛旅游。看着她每天在朋友圈“直播”长岛诗情画意的美景,我们这些在家带娃的人羡慕到牙痒痒!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回京后,芳姐却感叹:“长岛美是美,可一看到沙滩和海上的垃圾就刺眼了。在船上喂海鸥时,还有人举着包装袋,海鸥一口连面包带塑料纸都衔走了,吃进肚子怎么办?游客都在笑,没人在意。”

“冰山”之上

她的话,让我想起《国家地理》去年6月刊的封面。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一只在海里的塑料袋,一角浮出海面状似冰山,大部分沉在海里又隐喻人们看到的海洋塑料污染,只是冰山一角。

醒目的白字标题无情发问:“PLANET OR PLASTIC?”(地球还是塑料?)

在这座“塑料冰山”之上,是我们可以从媒体上看到的令人心碎的画面——

科研人员花了将近10分钟,从一只太平洋丽龟的鼻孔中取出一根皱巴巴的塑料吸管,痛苦的海龟鲜血横流。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英国纽卡斯尔海边,人们发现了一头被塑料绳紧紧勒住的海豹,试图解救它,却为时已晚。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泰国渔民发现一条搁浅的年幼领航鲸,用尽了抢救方法也没挽回这条小生命。科学家在它的胃里发现了80个塑料袋,足足8公斤还多。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海马会利用尾巴勾住漂浮的物体,然后借助洋流漂浮于海洋中。而这条海马抓住的是被丢在海里的棉签棒。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在日本冲绳,一只寄居蟹靠寄居在塑料瓶盖内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它通常喜欢以贝壳为家。但来海滩游玩的旅客把贝壳捡走,把垃圾留在海滩……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冰山”之下

半个多世纪来,全世界的塑料产量呈爆炸式增长,从1950年的230万吨到1993年的1.62亿吨,再到2015年的4.48亿吨。

2017年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截至2015年,约有63亿吨塑料沦为废弃物,其中仅约9%被回收,12%被焚烧,79%被填埋或继续在自然环境中积累。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海纳百川,亦纳百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占到海洋垃圾的七成。

它们或许很快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却会在海底“阴魂不散”。大多数的塑料不会被生物降解,可能在海洋中存续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17年前,研究人员就在深达10898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中发现了一只塑料袋,表明深海生态系统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这张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塑料袋的图片拍摄于1998年,距离海面为10898米。

更加难以被人们察觉的,是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的“微塑料”。

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其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它们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海里的塑料垃圾在紫外线和海浪的作用下,逐渐从塑料袋、矿泉水瓶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陆地上的微塑料则飘荡在空气中、钻进土壤的缝隙和地下水,在自然界积累、循环。葡萄牙费尔南多·比索阿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我们每天可能吸入多达130个微塑料。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海洋中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大约是银河系星星总数的500倍。可以说,微塑料已经遍布了整个海洋系统。

微塑料无处不在

一个更可怕的现实是,“我们随手丢掉的塑料,终将被我们自己吃下。”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各种微塑料

全球的研究学者已经在许多人类食品中发现微塑料。

  •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加州市场上销售的鱼类中,1/4鱼类的内脏中被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
  • 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团队在每千克海盐中检出了最高681个塑料微粒,甚至连湖盐和矿盐中都检出每千克200~300块微塑料。
  •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含有微塑料的浮游生物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特朗普大厦,极尽奢华,地板、墙壁、柱子都由大理石制成,吊灯、花瓶甚至盘子都镶着24K金。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这里的常客,他却不知道,闪着金光的自来水管道中流出来的直饮水中含有微塑料。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健康学院201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超过94%的自来水被检出含有微塑料,欧洲则有72%。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这是研究人员在香港海域提取的水样

目前的水处理系统还无法过滤这些微小颗粒,它们潜伏在每一个大洲,连南、北极也比例外。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海域发现的微塑料

微塑料从哪里来?

微塑料的来源有很多很多。Conversation网站罗列了10种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来源:轮胎、人工合成衣物、网球、洗衣和洗碗凝珠、烟蒂、发亮光片、湿巾、茶包、油漆和外卖饮料杯。

除此之外,还有夏天消耗特别多的——瓶装水

专门从事全球环境调查的新闻组织Orb Media,曾委托纽约州立大学对瓶装水含有的塑料微粒进行专项研究。

研究人员从从美国、墨西哥、中国、印度、印尼、泰国、黎巴嫩、巴西、肯尼亚和亚马逊网站上购买了259瓶不同品牌的瓶装水。

结果发现,被测试的瓶装水93%含有微塑料,平均每升水含325多个直径小于头发丝的疑似塑料微粒。

看不见的伤害,它是海洋中的PM2.5,也是每个人食物中的隐形杀手

这些塑料微粒中,54%是制作瓶盖用的聚丙烯,剩余的塑料成分包括尼龙和涤纶。

含有微塑料的水和食物还能吃喝吗?

很多人不禁要问:含有微塑料的水还能喝,食品还能吃吗?

十几年来,微塑料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科学家对于它依然知之甚少。尤其是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科学家的回答是“太复杂,不清楚”,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塑料微粒对人体健康有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去年对微塑料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被人体摄入的微塑料和纳米级的塑料颗粒应该不会被人体吸收。

但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且在内脏中累积。

即使微塑料本身没有毒,它却可能吸附有毒成分,比如如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

还是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说的中肯:

毫无疑问人体并不需要它们。也就是说,有多大坏处不清楚,但好处应该是不会有的。对于追求“绝对安全”的人来说,微塑料可能对健康有“未知的风险”,选择不吃海产品也无可厚非。

我们该怎么办?

抛去那些“高大上”的口号,也不管触不可及的宏观面。

答案其实很简单:从身边做起,尽可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比如,从准备一个水杯,少喝一瓶瓶装水开始。

约束自己的同时,也把理念传递给下一代。

不管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还是保护人类自己免受潜在的危害。

参考资料: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国家地理、腾讯新闻“全民较真”等媒体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