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负如来不负卿”究竟是什么意思?

非常完美帅气的小哥


这句话应该和前半句联系起来理解: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上怎会有两全其美的法子,如果一定要做选择的话,我宁愿放弃佛门中的如来,也不会辜负你!

仓央嘉措的这首诗意思是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喇嘛,身份显赫超然。他和一个平民女子相爱,却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成婚,所以他含泪下写这首诗。

他知道多情妨碍修行,专心修炼又对不起爱人。犹豫之后,他选择了爱情,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另类文史


第一 先分享个真实的故事!

我高一时的女同桌,典型的早恋。夜自习时,一个男孩经常来给她送吃的,比如熟鸡蛋,方酥啥的。这个男孩,好人啊!他送我偷,乐此不疲。为此,没少挨同桌的拳头,我总是边告饶边喊到:男女授受不亲!

男孩足有1.8米,长得也得劲,整个小鲜肉一枚,两人还是同村的,据说是从小学一年级好到了初三那一种。不过男孩太贪玩,初中毕业后就到建筑工地打小工了。

1991年,女同桌考上了大专。男孩毫不犹豫,追到那所大学,当上了保安。但女同桌的家人嫌男孩没有文凭,便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不断给男孩说媒,二是对女孩进行威逼,不分手妈妈自杀。

女同桌撑到快毕业时,才给那个男孩写了最后一封信,就只有这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

悲剧就是这样,怼一个人,没完没了的。男孩由于受到的打击太深,经常孤言寡语,好不容易经过媒人撮合,订了婚。但就在婚期的前一天,女方突然拒绝,婚事黄了!男孩后来又找了一个,但结婚一个月后,媳妇突然跑了,几年没有踪影。

男孩差点疯了...…

第二 如来和“卿”的纠葛

1 不负如来不负卿,正如我的故事,成了现代女孩拒绝的借口,只是有的是托词,有的是无奈。

2 宁负如来不负卿,是敢于反抗家庭、世俗等一切阻拦,誓要走到一起的爱情宣言。

3 对于唐僧来说,后有唐皇的重托,前有如来的召唤,心有苍生的寄托。即使这样,仍然无法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痴情。尤其是最后勒马回眸,全是不甘、不舍、不能。在我理解,那就是:深情藏眼中,恐扰心中佛,长待怕迷离,佛变女娇娃。

还是人家仓央嘉措说得好: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愿爱情上的痴男信女,终成眷属!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宁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应该是网络改编的。

原句应该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出自曾缄先生翻译为汉语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藏语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节选)

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红教,红教教规并不限制娶妻生子,所以他从小就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在十四岁的时候,他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属于黄教)。但是,年幼的他只是五世达赖喇嘛门徒第巴的傀儡。

而黄教是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的。他既没有实权,对黄教的诸多清规戒律又难以适应,私下里偷会情人,导致情人被杀。这也激起了他更强烈的叛逆,经常溜出布达拉宫纵情声色,留下大量感情真挚而又具有哲思的诗歌,其后在藏地和世界各地都颇为流行。

仓央嘉措24岁那年,第巴在政斗中失败被杀,他被押往京城,行至青海湖畔,离奇死亡。

再回头来看这几句诗,就很容易体会仓央嘉措当时的心里活动了。毕竟他是藏地名义上最大的王,多年修习佛经,在声色面前自然踌躇,却又无法辜负爱慕他的女子,才有如此一叹。

“我也曾经考虑过这样到处留情会损害我的佛学修为,可是就此别过入山苦修又怕再也难见到这倾国倾城的情人。这世间到底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让我既不辜负佛法教诲又不辜负你呢?”

囿于身份和修为,沉迷于声色和爱情,造就了藏地最困厄的王、最浪荡的情人和最伟大的诗人。

至于改成“宁负如来不负卿”?没有背后的文化底蕴,就显得浅显流俗了,明显主观上就把情爱放在了如来的前面,没有痛苦,又何须挣扎。“宁愿负了如来也不愿意负了你“”,当用这句话向姑娘表白的时候,是不是先把自己设计成了一个和尚啊?宁负——那就负呗,不懂“苦集灭道”,不懂佛法修为在肉体凡胎上的重压和寂灭,你又何必在乎这种选择。

这还只能骗没文化的小姑娘。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宁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改编于仓央嘉措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一个修行者的爱情故事。



仓央嘉措是达赖喇嘛六世,他爱上了一个女子,但作为被选定的人,而自己又是个修行者,又想修行取得正果,又不想辜负自己深爱的女子非常矛盾。

“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既不想辜负心中的女子,也不想放弃修行。

但苦难修行之道和俗世的爱情之美不能兼得的。

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仓央嘉措最出名的一句诗。

读它的时候,能感受到一位高僧心中怀佛,却放不下一个女人的痴情意境。



如果动了情,就负了如来;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爱情。

可偏偏他是被选定的修行者,14岁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23岁被押解进京,病逝于途中。

罪名是:“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

仓央嘉措,一颗瞬息闪过的流星!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

世上哪有什么两全之法。

这世间你我皆凡人,每个人都有求而不得。唯有爱过,才能懂得,唯有懂得,才能珍惜,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能爱过的,就不要错过。

不要等到了不可挽回的最后才想到:

宁负如来不负卿。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牧子闲话



题主所言【宁负如来不负卿】,来至于写【枫桥夜泊】的张继名诗【常相思】,张继为唐朝才子,天宝元年,与著名才女唐琬相遇于【沈园】,才子佳人,相见恨晚,依依不舍而别,张继在东篱之上留诗一首【枫桥恋】。



【月落江枫离人还,无计暂归对霜天。艳粉娇红懒相见,明年今日逢唐琬。听尽乌啼人未醉,别罢沈园空留泪。宁负如来不负卿,我生只愿为君生。彩笔难言数行书,剪烛半遮红尘影。它时不忘旧游处,黄昏问谁东篱路?】


张继年复一年,再也未见唐琬。相思煎熬,欲遁入空门,不赴红尘。寒山寺内,张继于佛前长跪不起。唐僧打开【金刚经】苦劝张继,

【当年老衲取经西天,不负我佛如来,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上天如果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一定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唐僧说完泪流满面,仰天长叹【天呐,妖也不是妖,怪也不是怪,我的美眉太可爱】。张继呆呆望着唐僧说【高僧,问世间情为何物】,


唐僧扔出经卷说【宁负如来不负卿】。唐僧扶起张继【当年不是三位孽障徒弟,贫僧何至于此,妹妹何曾是妖?可叹我情缘万种,皆毁在三人之手,悟空,八戒,我恨你们…………】。


张继看到唐僧如此痛心疾首,出家之心顿消。而唐琬从未忘了与张继的沈园相遇,怎奈天意弄人,唐琬早许配陆小凤,一个武功盖世的江湖豪侠,又怎会是温馨浪漫的才女所需。直到三年后,唐琬看到沈园东篱张继的留诗,悲痛万分,于东篱之上和诗一首

【今时残妆问张郎,人瘦那堪似当初。一别无音错错错,冷枕孤梦何人说?君在天涯露成霜,红尽枫叶思尽郎。白云深处心如水,绕君扁舟共依偎。恨罢还休故人远,能否再登你客船。妾问归期可有期,哪怕做你十三姨……】。


五年后,张继看到唐琬的诗,知道唐琬对自己一片深情,可他已经与李白之女李碧成亲。夫妻二人同游沈园,李碧看到东篱留诗,知道才女唐琬心爱张继,就在唐琬诗下,也留诗一首。【细看罗裙前香在,篱恨悠悠思犹存。谁知两行伤心泪,沈园一别流到今。人在幕帘看霜天,梦回旧约东篱畔。一言未尽千万语,何不直面对张继?相爱哪有错错错,真心更无休休休。沈园既然能初遇,情深当然可再续……】。


张继重游沈园,归来后情绪低落,终日郁闷。李碧知道丈夫对唐琬牵挂,为了能让丈夫振作起来,李碧夜探陆府。李碧虽然是李白之女,乃是白发魔女心爱弟子,文武全才,江湖第一美女。陆小凤何许人也?月光之下,李碧红纱遮面,二人默默相对。

陆小凤知道面前的红衣人是从未遇到的高手,在自己眼皮底下来去自如,自己居然没能察觉。陆小凤不知对方何意,夜入陆府。一招【凤舞九天】,使出八层功力,向李碧袭来,李碧瞬间拔出碧血剑,化成漫天剑雨。

陆小凤惊出一身冷汗,【碧血剑法】在江湖失传百年,原来红衣人是天下第一剑的传人?正在陆小凤迟疑之际,李碧冷笑一声,消失在远方。

张继还是出家了,李碧为情所困,一夜白头,李碧去了天山,再没踏入红尘半步。唐琬一生悲苦,时刻想念张继,36岁香消玉殒。


白这个颜色


“不负如来不负卿”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藏语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段时间,尤其是网络上,突然出现许多被误传为仓央嘉措的诗句,比如“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那里”……

这在冯小刚的电影里,被引用后,广为人知。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网友对仓央嘉措的好奇与误读。

仓央嘉措的诗歌,空灵而忧伤,美好而绝望。单单就题目,就让人遐想连篇。比如《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于是,有一些网络文章就编造了仓央嘉措的世间行乐故事,出门与尘世情人约会等等。

暂且不谈仓央嘉措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诗歌而言,我觉得仓央嘉措貌似在写爱情,其实在写禅语。若不是如此,就不会有“虚空的真实”,也不会有灵动。

爱之于“大爱”,关乎信仰与生死。最为代表的是仓央嘉措的“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而“不负如来不负卿”,如来是信仰,而卿是红尘。既想要守住信仰,又向往尘世烟火。这是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与命运的矛盾。

正是仓央嘉措一生最确切的概论。

“希望有来世,我是一个自由的人,爱我所爱,过我所热爱的生活。”





融媒新闻


瞌睡家为您解答!仓央嘉措的一生就是“宁负如来不负卿”。

众所周知,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名诗,我们稍微了解下仓央嘉措悲情的一生,就能明白这位名义上的西藏法王为何内心如此苦楚。

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个信奉红教的农奴家庭。红教就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僧人戴红色的帽子,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藏传佛教教派。与布达拉宫的掌权者黄教“格鲁派”最大的区别是红教人可以娶妻生子,而黄教重视戒律,不可近女色。

五世达赖去世后,其弟子藏王桑杰嘉措为了继续享受西藏最高权力,竟然秘不发丧,同时在藏南偏僻地区秘密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两三岁的仓央嘉措就这样被选定却又被雪藏。直到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康熙皇帝才知道五世达赖早已去世,于是责令桑杰嘉措迎回转世灵童,已经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这才进了布达拉宫跟老喇嘛们学习修行。

进入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名义上虽然是西藏的至高无上的法王,却处处受到桑杰嘉措的监控而不得自由,尤其是黄教戒律森严不准思动凡心这一点让天性浪漫的仓央嘉措无法接受。传说中仓央嘉措在乡下的时候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情人,他入主布宫之后依旧时常出去与情人约会,事情败露后,执行纪律的铁棒喇嘛竟然残忍的处死了仓央嘉措的情人,并对仓央嘉措看管的更加严格,甚至把布达拉宫所有的外窗都用砖头封死!

不甘心做提线木偶的仓央嘉措,用更加放肆的放浪形骸来表示他的追求和不满。之后的仓央嘉措变本加厉,经常换上贵族公子的衣装流连于拉萨的声色场所,时不时的烂醉在拉萨街头。到了二十岁的仓央嘉措在专门为他举行的盛大的达赖喇嘛受戒仪式中,竟然拒绝讲经受戒,还大逆不道的提出要还俗!

仓央嘉措短暂的一生写了一大堆肉麻到极点的情诗,被后人广为流传其情诗第十七是这样的:

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仓央嘉措自己都认为自己不堪端居布达拉宫称上师,说我本就是人间一个浪荡子,夜醉酒楼宿美女的时候才是真实的仓央嘉措!

题主提到的诗句,来源于西藏一个古老的传说。观音菩萨弟子猕猴禅师在修行的时候,遇到一个雌猴罗刹女求爱,如不答应,罗刹女变自杀永坠恶道,如果同意了,就要违背戒律断绝佛缘,猕猴禅师一时进退维谷。这种心态就被仓央嘉措写成了那首名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可是如来并没有强迫仓央嘉措,强迫他的是那些个残酷无情的清规戒律和权力的险恶用心!终于机关算尽的桑杰嘉措兵败被杀,仓央嘉措也被人告到康熙皇帝那里,说他沉溺酒色不守清规,是个假冒的达赖,康熙下令废除仓央嘉措并将其抓捕递京。忠诚的僧兵与递解仓央嘉措的蒙古军队血战了三天三夜将其救出,并逃至哲蚌寺,刚刚二十四岁的仓央嘉措面对追兵不忍再死无辜,命僧兵们放弃抵抗,一人出降。路过青海湖的时候,仓央嘉措念出了他那首著名的绝命诗,在湖边圆寂,诗云:

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作,可以理解为,佛家修行者遇见了倾世红颜,颇为动心,又怕沉迷红尘荒废修行,感叹世间如何才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专注修行又能陪伴红颜左右。

如此,就好理解“宁负如来不负卿”的含义了。从单句来看,可以理解为:宁可丢弃修行,也要与你比翼双飞! 对待世俗人来讲,就是,我愿意挣脱世俗枷锁,也要与你在一起!

深刻的爱的确让人泪奔!




振江很帅


这句一看便是飞蛾扑火般的告白啊!

背负东土大唐皇帝的使命前往天竺如来处取真经普度众生的唐玄奘在女儿国的说辞,不过这句是自己改了的,原句是“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满满的情,满满的无奈。唐僧与女儿国国王互生喜悦,是动了凡心的,不过自己身上背负的太多,也是无可奈何,才出此感叹。留是错,走也是错,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让唐僧放下一份凡尘,这一走,也才在大道上修成了正果也就此留下了一份人间的遗憾。

宁负如来不负卿,也就是放下了自己的一切此生只得你一个的意思了。


自在媒体人


没有“宁负如来不负卿”,只有“不负如来不负卿”,虽然只差一个字,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什么这么说?只有当了解了诗的原作者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诗句才能明白。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间西藏宗教首领黄教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的一生正是清政府与统治青藏地区的漠西蒙古争斗时期,而他一生的悲剧也离不开政治斗争。

清代康熙年间,西藏黄教即藏传佛教的格鲁派的宗教势力几乎已经统治了西藏。黄教的宗教领袖表面上看是达赖喇嘛,实际上是被称为“第悉”而帮达赖管理事务的人。“第悉”又俗称“藏王”。五世达赖的第悉名字叫桑杰嘉措。从政统上说,西藏属于漠西蒙古和硕特部的地盘。

桑杰嘉措与和硕特部的关系有矛盾,但是和统治青海的漠西蒙古另一部即准噶尔部的大汗噶尔丹从少年相识,关系非常好。于是桑杰嘉措非常希望能得到噶尔丹的支持扩大黄教在西藏的宗教势力。当时除了黄教之外,藏传佛教宁玛派即红教在藏南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于是在五世达赖去世之后,桑杰嘉措没有向作为中央政府的清廷汇报。他在红教宁玛派流行的地区找到了转世灵童却没有公布。但问题后来噶尔丹被清朝平定了,康熙皇帝这才知道拉萨的情况,知道五世达赖去世多年,却没有转世灵童继位,于是勃然大怒。

这种情况下,桑杰嘉措不得不把他找到的转世灵童公布出来,禀报给清廷。这个转世灵童就是仓央嘉措,他这时已经十四岁了。于是在清廷主持下,仓央嘉措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仪式,正式成为六世达赖。但这对于一个已经十四岁的少年来说太突然了,并且此前他的家庭一直信奉宁玛派。

此后作为第悉的桑杰嘉措对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学习管理很格。而仓央嘉措却发现第悉桑杰嘉措自己不守戒律,既为僧人又蓄养女子。而且“藏王”桑杰嘉措因为欺瞒的原因而与清廷关系紧张,同时与和硕特部拉藏汗也矛盾尖锐。这些都让年轻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觉得失望和绝望,于是堕入了深深的沉伦和自弃中。

此后拒受比丘戒的仓央嘉措甚至连出家戒都抛弃了,穿起了俗人的服饰同时变得放荡不羁,完全不再修行。他恣意行乐,甚至包括和年轻女子寻欢作乐。那些被后世奉为经典的诗歌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个人认为,仓央嘉措并不是沉迷于和某个女子的感情。他诗里说的“如来”既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希望,是他对生活的态度。而他所说的“卿”或许会是某个曾让他动心的女子,但也可能是指他所向往的自由而光明的生活。“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绝对,陷入复杂矛盾却无解的困惑。如果改成“宁负如来不负卿”等于是说仓央嘉措彻底抛弃了他的信仰而甘于沉沦。但实际上又不是这样。

“藏王”桑杰嘉措和和硕特拉藏汗的矛盾彻底爆发而死于大战之中。就在拉藏汗的蒙古大军与黄教哲蚌寺僧人即将为了抢夺六世达赖而再次一战的时候,为了避免再次流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主动让蒙古大军带走了,然后奉康熙之命被押解进京。途径青海时年仅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打坐圆寂。

流传于今的那些所谓情诗,其实是仓央嘉措对生命的赞歌和他心向往之的光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