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大集上卖的“稀罕物”,7张图,都快绝迹了,你认识几种


小编路过安徽宿州萧县戴村农村大集上拍摄,一位七旬老大爷卖自己编织的、萧县俗语叫“瘸箕子”的用具,大爷说,“瘸箕子”都是他在没事的时候用河沟边生长的条子编织的,一天编好一件,卖20块钱一个,换点零花钱买生活用品。

大爷还说,“瘸箕子”是过去农村人挎着它去地里割草喂牛盛草的用具,目前这种用具在农村集市上很少见了,70年代家家户户都有,现在“瘸箕子”属于稀罕物和老物件。图为农村七旬大爷卖“瘸箕子”。

皖北七旬大爷地摊上还摆放着一个条筐,大爷说卖18块钱一件,条筐在旧时期很盛行,农民家里都有,盛草,盛东西都可以,大点的条筐安徽萧县俗语叫大筐,在70年代,村民在大筐上拴上粗麻绳,里面装上粪土,2个人用杠子抬着把粪土运到田地里施肥。

在安徽宿州萧县戴村农村大集上,小编发现一种好几年没有见过的编织品,这是农民戴的遮阳帽,皖北萧县俗语叫“席夹子”,属于农村老物件,现在基本上消失了,目前在皖北农村大集上很难见到。

卖“席夹子”的是一位农村老大爷,70多岁,他说他编制“席夹子”一辈子了,70年代“席夹子”是村民的抢手货,买了它戴在头上遮阳又凉爽,用芦苇编制的,如今“席夹子”只有农村老人买,15块钱一个,年轻人只当稀罕物看看不买,说买它戴在头上土气。

在安徽宿州萧县戴村农村大集上,小编发现一位农村老人卖一种“稀罕物”名叫烟叶,老人告诉小编,现在农村还有很多老人吸旱烟袋,就买烟叶拿回家碾碎装在烟斗里吸,目前农村很多大集没有卖种植的烟叶了,很多老人跑几十里路来这里买他的烟叶,15块钱一斤,1斤烟叶一个月吸不完,比买商店里的香烟省钱多了。


小编实拍皖北农村大集上卖的“稀罕物”,7张图,勾起人们从前的回忆,最后一张图是碾碎的烟叶,如今农村大集上很少见到了。读者们,你们那里农村集市上还有卖这些旧时期的“稀罕物”吗?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