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為何不上科創板?缺乏盈利能力,估值存在泡沫


AI獨角獸為何不上科創板?缺乏盈利能力,估值存在泡沫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蔡浩爽

5月10日,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邁得醫療工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截至目前,上交所共受理了108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首輪已問詢85家,二輪問詢35家。根據5月12日最新消息,之前已受理的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

從註冊地來看,來自北京的企業數量最多,達25家。其次是江蘇18家,上海16家,廣東14家,位列第四。此外,還有一家企業的註冊地位於開曼群島,屬於境外企業。

而在這108家公司中,燃財經發現,按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標準,稱得上人工智能公司的只有5家:虹軟科技、海天瑞聲、天準科技、鴻泉物聯、羅克佳華。跟“CV四獸”商湯、曠視、依圖、雲從比起來,這5家公司顯得名不見經傳。最多的是生物醫藥企業,有20多家。

“券商們都在積極接洽,但AI獨角獸還在猶豫。”有券商從業者告訴燃財經。

缺乏長期盈利能力,成上板最大阻力

“市面上那些有名氣的AI企業,券商多多少少都去接觸了。拜訪一圈之後發現,達到上市條件的屈指可數。”券商從業者李冉告訴燃財經,全國98家券商都緊盯著科創板,目前還沒準備材料的,十有八九是不符合上板要求的。

1月30日晚間,上交所明確了首次申請上市的科創板企業應滿足的五套標準,其中第五條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也就是說,科創板允許尚未盈利的企業上市。

“但不盈利不代表沒有營收,不盈利不代表沒有增長。”在李冉看來,缺乏長期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是限制AI公司登陸科創板的最大原因之一,“人工智能目前大多停留在炒概念的階段,安防領域是為數不多真正看到落地場景、跑通商業模式的領域。其他應用比如無人駕駛、醫學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目前已受理的五家AI公司分別為計算機視覺公司(虹軟科技、天準科技)、智能語音公司(海天瑞聲)、智能網聯公司(鴻泉物聯、羅克佳華),從採用的上市標準來看,這5家公司皆已產生營收,且有穩定的客戶源。

AI獨角獸為何不上科創板?缺乏盈利能力,估值存在泡沫

虹軟科技採取標準四: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據介紹,虹軟科技成立於2003年,是全球智能手機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及延伸應用技術的最大供應商之一,目前公司算法產品基本覆蓋安卓手機品牌。2018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公司採用自研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外,其餘安卓手機品牌三星、華為、小米、OPPO的主要機型均搭載虹軟科技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虹軟科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收入比均超過30%。

海天瑞聲採用標準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海天瑞聲成立於2005年,業務領域從單一的智能語音技術,擴展為網絡搜索、機器翻譯、自然語言理解、圖形圖像處理等人工智能多個技術領域。根據招股書,目前公司客戶累計數量近400家,基本覆蓋了BAT、微軟、三星等大型科技公司,科大訊飛、商湯、海康威視等人工智能企業,以及中科院、清華等科研機構。

同海天瑞聲一樣,鴻泉物聯、羅克佳華也採用標準一。

根據招股書,成立於2009年的鴻泉物聯的主要產品包括代表智能化技術路徑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代表網聯化技術路徑的智能增強駕駛系統、人機交互終端、車載聯網終端。其2018年的前五大客戶為陝汽、北汽福田、深圳市集鑫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蘇州金龍、安徽華菱。

成立於2007 年的羅克佳華也是一家物聯網大數據服務企業,根據招股書,公司是集物聯網智能製造、數據採集、數據融合、智能分析為一體的物聯網大數據服務集團,主要聚焦智慧環保領域,智慧城市應用等。公司前五大客戶包括山西興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聊城市東昌府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大興區環境保護局、河南汝州環保局,主要以政府單位為主。

天準科技則採取了標準三: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公司成立於2005年,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等。招股書顯示,蘋果公司是其第一大客戶,佔2018年營業收入的28.51%,其他客戶還包括三星集團、富士康、欣旺達、德賽集團、博世集團、法雷奧集團、協鑫光伏、菜鳥物流等企業。

不同於2012年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後興起的曠視、商湯等明星公司,這5家公司普遍誕生於2005年前後,有切實落地的商業場景,以大公司為目標客戶,且已經跑通了商業邏輯。

估值存在泡沫,AI公司不急於上板

除了長期的成長性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外,AI公司遲遲未動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快速融資帶來的估值泡沫問題。

由於過去兩年VC、PE 對AI的推崇,導致一批AI公司在短時間內融到了大量的錢,2017年起,一些明星AI公司甚至掀起融資競賽,多次刷新估值紀錄。

2018年上半年,商湯完成C輪融資後,估值達到45億美元。有消息稱,此後商湯再度獲得軟銀中國10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了驚人的77億美元。據路透社的報道,曠視的估值也於2018年底達到35億美元。此外,截至2018年6月,依圖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突破150億元,同期雲從科技估值預計達到220億人民幣。

而二級市場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接受這樣一批高估值的企業?


AI獨角獸為何不上科創板?缺乏盈利能力,估值存在泡沫


去年在美股、港股流血上市的公司們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2018年在港股上市的科技企業均出現估值過高而導致的倒掛情況,美團、小米的股價至今仍處於破發狀態。

“國內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現象已經比較嚴重,特別是拿美元基金的。”李冉介紹,美元基金由於退出週期比較長,給了企業足夠的時間把氣球先吹起來,然後慢慢填充。但國內的VC、PE不熱衷於一輪一輪吹泡泡,大多采取3+2年、5+2年的退出時間,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驟然縮短。

在李冉看來,AI獨角獸們遲遲不上科創板,也是為了保住估值。“在實際落地之前,大家對人工智能普遍持有非常高的期待值,招股書一旦把核心技術的來龍去脈寫清楚,靴子落地,估值很可能會縮水。”

昆仲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王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一些在一級市場受到熱捧的明星項目來說,如果能夠在一級市場拿到大筆資金,肯定不會急於上市。“上市之後受到的管制更多,倒不如自己多融幾輪錢。”

AI企業批量登陸科創板還需時日

“中國股市的核心點在於維護中小股民的利益,監管機構也擔心出現第二個‘樂視’。”有券商告訴燃財經(ID:rancaijing),監管機構早期求穩,也是AI明星公司們未出現在科創板名單上的原因。

“他們很擔心這些大體量的明星,吸引著散戶和中小投資者們趁著熱點概念買進,但實際上他們的業績完全不能支撐這個估值,最後變得像樂視一樣就不好了。”

實施註冊制的科創板是一塊試金石,試驗成功後,A股、創業板、中小板的發審方式將逐步過渡到註冊制。這種情況下,監管機構更傾向於首批選擇非明星項目。“這樣即使監管上有什麼疑問,要求企業撤材料,產生的連鎖反應也不會像明星公司那樣大。”

AI獨角獸為何不上科創板?缺乏盈利能力,估值存在泡沫


李冉介紹,前108家受理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此前曾在新三板掛牌或者是符合創業板條件的公司,經過監管機構和券商走訪,直接移植到了科創板。“上交所剛把科創板要求放出來沒幾天,第一批企業就把材料報上去了,說明這些企業之前已經有上市準備,只是按照科創板的要求,重新簽了一套文件。”

同樣,李冉認為,新興的AI公司如果想要備戰科創板,也需要一定時間。“安防類的今年年底可能就會有一批企業登錄科創板,無人駕駛、AI 醫療類,可能還需要3到5年時間。”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應採訪者要求,文中李冉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