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縣創新擔當出實招 就近轉移取實效

雲南網訊(記者 包濤 通訊員 陳建華)近幾年來,宜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省、市、縣就業工作的要求,在宜良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以“百人出村、千人出鎮、萬人出縣”三年行動計劃和“務工增收脫貧一批”為抓手,以“打造亮點、形成品牌”為目標,結合實際,創新思維,主動擔當,形成了標準化培訓、品牌化管理、規模化輸出、精細化服務的轉移就業工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宜良縣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多層次、大規模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近三年來,宜良縣農村勞動力累計就近就地轉移就業3.6萬人次,轉移培訓4.25萬人次,新增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收入達5.4億元。

加強領導,提高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

宜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鄉鎮(街道)及職能部門主動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此外,宜良縣連續三年以縣委辦、縣政府辦下發了《宜良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暨就業扶貧工作方案》,按政策保障了配套經費,保障了外出務工、農業創業示範村建設及創業帶動就業的獎補扶持資金,強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確保了宜良縣農村勞動力就業組織化程度逐年提高。2018年宜良縣組織化率達62%,高於全市50%的組織化率標準。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注重質量,提高轉移培訓水平

宜良縣通過公開招投標面向全省引入5家優質的職業培訓機構,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水平。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通過強化培訓和企業精準對接,認真開展好“訂單”“定向”“定崗”式培訓,在培訓結束時及時召開企業用工現場招聘會,提高企業用工的就業率。

同時,創新特殊群體的培訓方式,在抓好精準扶貧技能培訓的基礎上,針對有就業願望和有就業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及殘疾人,入戶上門開展推薦崗位信息、講解外出就業注意事項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就業知識的引導性培訓工作。

多措並舉,實現多渠道多層次就業

農業產業發展轉移就業一批。為滿足馬街生態蔬菜、古城櫻桃、狗街葡萄、竹山香菇、九鄉辣椒、匡遠花卉苗木等農業產業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極大地帶動周邊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現僅青美蔬菜公司和花木城苗木產業區每年分別吸納就業人數2~3萬人次以上,工資性支出分別達到600萬元,形成穩崗就業的主渠道。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園區發展轉移就業一批。為不斷髮展壯大的縣屬工業園區、飼料園區和食品園區企業提供就業服務,及時採集和發佈用工信息,採用向求職者推薦崗位信息,向企業推薦務工人員的“雙推”模式,舉辦園區專場招聘會。近幾年來,工業園區務工人員穩定在7000-8000人左右,形成吸納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

美麗鄉村建設轉移就業一批。圍繞宜良發展大旅遊,打造大九鄉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戰略部署,大力開發以休閒娛樂、民俗文化、生態美食、鄉村公共服務為主的服務崗位。僅2018年,全縣從事旅遊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約1.2萬人,開發鄉村公共服務性崗位645個,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就業渠道。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新興業態轉移就業一批。深入挖掘滴滴、快遞、物流、電商等新興服務性崗位。僅2018年就培訓農村淘寶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0人,提供美團騎手、網約司機、農村電商等就業崗位信息1000餘個,形成轉型發展就業新渠道。

勞務品牌轉移就業一批。成功打造了在昆明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馬街鎮護工、狗街鎮保姆、匡遠街道家政服務等勞務品牌。目前僅狗街中營從事保姆行業的人員有240餘人,其中金牌保姆工資收入範圍每月可達6000~12000元,形成用工需求旺、工資待遇好、輸出範圍廣的品牌化就業渠道。

宜良县创新担当出实招 就近转移取实效

宜良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返鄉創業轉移就業一批。為了積極支持返鄉農民工創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帶動120戶以上勞動力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不低於3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2.5萬元的就業補助。符合貸款條件的,還提供300萬元的創業貸款扶持。形成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渠道。

示範創建轉移就業一批。為提高轉移就業的組織化程度,從2019年起,縣財政安排50萬元的創建扶持專項資金,按市局創建標準,在全縣範圍內增創8個縣級農業創業示範村,形成“足不出村”的充分就業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