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的疼痛,別再“忍一忍”!這些病該去看疼痛科

頭痛、腰腿痛、頸肩痛……你是不是常常全身哪都疼,

可到了醫院,卻不知道該掛哪個科室。

當聽到導診人員說到“疼痛科”,相信不少人會和小薇一樣感到迷茫:疼痛科是不是開止疼藥的?哪裡疼都能看疼痛科嗎?

為此,小薇專訪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疼痛科的江昊醫生,為大家揭開「疼痛科」的神秘面紗。

“疼痛”也是一種疾病,忍痛有風險

對於疼痛,我們大多將它看做是一種症狀或疾病的附屬品,覺得“忍忍就過去了”。

實際上,疼痛已被現代醫學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指出: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類疾病(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等)。

身體上的疼痛,別再“忍一忍”!這些病該去看疼痛科

▲ 醫學上用VAS評分將疼痛分為4個等級

長期的局部疼痛會形成複雜的局部疼痛綜合徵或中樞性疼痛,即“把腦子疼壞了”,導致免疫力下降而誘發各種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自1989年成立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開始,我國的疼痛科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各地相繼成立了疼痛研究和治療組織,疼痛科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儘管如此,大部分人對於疼痛科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

疼痛科:不只是開止痛藥

對於疼痛科,最常見的誤解就是:疼痛科就是用來開止痛藥的。

在醫療序列中,疼痛科已和內科、外科等並列,成為獨立的臨床一級診療科目,有自己的診療範圍和特色。

疼痛科醫師以疼痛性質和狀況為線索,分析各種病症,明確疼痛的病因並對疼痛原因和症狀共同進行治療。

身體上的疼痛,別再“忍一忍”!這些病該去看疼痛科

那麼,有人就問了:哪裡痛都可以看疼痛科嗎?

醫生告訴小薇,疼痛科的診療範圍包括7個方面:

  1. 頭痛:枕神經痛、頸源性頭痛、偏頭痛、外傷後頭痛等各種神經性頭痛。
  2. 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皰疹性神經痛、神經損傷後疼痛、複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徵。
  3. 脊柱源性疼痛: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盤源性腰痛、骶髂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相關性疼痛。
  4. 關節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肩撞擊症、肩周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痛風、足跟痛、腱鞘炎、網球肘、肌腱韌帶損傷。
  5. 內臟性疼痛:肛門痛、會陰痛、痛經、慢性盆腔痛。
  6. 缺血性疼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不寧腿綜合徵、糖尿病足、紅斑性肢痛症等。
  7. 癌痛、頑固性疼痛及術後切口痛。

可以說,疼痛科不只是一個“止痛”的科室,更是一個“診斷”和“治療”的科室。

身體上的疼痛,別再“忍一忍”!這些病該去看疼痛科

擺脫疼痛,你有這些選擇

對於“專病專治”的疼痛科而言,治療慢性疼痛有許多特色方法:

  • 營養神經藥: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
  • 改善微循環藥:擴管藥、活血化瘀藥等
  • 鎮痛藥:非甾體類、阿片類、局麻藥、抗癲癇類、抗抑鬱類等

衝擊波、中、低頻脈衝電流療法、紅外偏振光療法

椎管內阻滯、周圍神經阻滯、外周痛點阻滯、星狀神經節阻滯

  • CT引導下頸/腰椎低溫等離子椎間盤消融術
  • 超聲引導肌肉骨骼神經系統介入治療術
  • CT引導下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
  • 神經介入調製術
  • C臂引導下椎間孔鏡技術
  • 嗎啡鞘內鎮痛技術
  • 脊髓電刺激術
身體上的疼痛,別再“忍一忍”!這些病該去看疼痛科

特別提醒

  • 治療時若有頭暈、噁心、心慌或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
  • 治療後可能出現局部疼痛加重現象,此為藥物反應,一般在24小時內減輕至消失;
  • 治療後若出現異常情況(如傷口紅腫熱痛嚴重、明顯發熱、呼吸困難等),應及時就醫處理;
  • 治療後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多劇烈運動,保持注藥處皮膚48小時清潔乾燥(不進行沐浴)。

面對疼痛,別再當“忍者”

全球疼痛指數(GPI)報告發現,中國是身體疼痛的“重災區”,中國城市居民中大約57%的人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頭痛。

面對疼痛,鮮少人會及時採取行動,大部分人都選擇“讓時間來治痛”,忍痛生活成了常態。疼痛科的存在,就是在告訴你: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

面對疼痛,你無需再忍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