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出水“新龍”入水 農曆四月初八廣州各村開始沸騰!

“老龙”出水“新龙”入水 农历四月初八广州各村开始沸腾!

泮塘村的男子跳入水中開始起龍船。他們用小水桶等工具,將龍船中的水舀出來。

大洋網訊 俗語說:“四月八,龍船透底挖。”按照傳統習俗,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鄉村或龍船會會在農曆四月初八後開始起龍船,多地村落的龍船被“喚醒”,為一年一度的龍舟盛事做好準備。

昨日,廣州各村落都拉開了“起龍”儀式的序幕。車陂村裡,已經有151年曆史的“東坡號”再次被喚醒;在荔灣泮塘村,村民匯聚在荔灣湖畔,進行祈福、起龍、洗龍等儀式;獵德村則把藏在龍船潭底的龍舟挖起,然後進行打龍船床、畫花、採青……此外,還有來自天河宦溪、荔灣大花園聯社的約200名村民歡天喜地迎接新龍舟。

三百年車陂景昨日重現

昨日上午9時許,村民們聚集在車陂湧裡,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一場起龍儀式正拉開序幕。經過1個多小時的配合,村民們陸續跳入水中將舟中水舀出,再經過細心清洗,兩艘龍舟終於浮在了水面上。

車陂扒龍舟市級非遺傳承人蘇應昌告訴記者,這裡藏著車陂“武功蘇”家族的兩條龍舟,一條便是知名的“東坡號”——建於1868年,至今已有151年曆史,同時也是廣州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龍舟之一。

車陂村有著近千年的建村史,西華蘇氏於1138年即遷入車陂。車陂龍舟最大的特色就是車陂景。車陂龍船景相傳已有300年曆史。依習例,每年五月初三是車陂“招景”日,200餘艘各村龍舟到車陂村來拜訪探親。當天,車陂村人以龍會友,鑼鼓聲、爆竹聲響徹雲霄,吸引周邊“七里八鄉”圍觀群眾達10萬人次以上,堪稱廣州之最,坊間素有“未踏車陂龍舟地,莫提睇過龍舟景”的美譽。

不過,如今車陂龍舟的玩法已遠遠不止於車陂景。記者從同日舉行的第二屆一水同舟國際龍舟文化藝術節新聞發佈會獲悉,從5月起,國際龍舟文化藝術節一直持續到12月,將為廣大市民群眾帶來傳統龍舟賽、招景活動等系列精彩活動。

今年還將推出端午節特別活動,將於6月2日至9日隆重舉行,屆時,車陂村內各個氏族多艘傳統龍船將接連上演起龍、採青、賽龍、探親、招景、趁景、吃龍船飯、吃龍船餅、唱大戲、酬神、藏龍和散龍等傳統儀式。

“老龙”出水“新龙”入水 农历四月初八广州各村开始沸腾!

一眾壯漢跳入水中,將積壓在龍船艙內的泥沙掏出後,龍船開始逐漸出水。

400餘歲泮塘“老龍”出水

廣州素有端午節扒龍舟的傳統,泮塘作為荔枝灣畔一個有著900多年曆史的古村,其扒龍舟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昨日一早,泮塘龍船會的各位長老和會員便在各自的鄉約會所集合,準備好起龍船的工具用品。9時一到,眾人分工抬旗幟、龍船鼓、工具等從鄉約會所出發前往位於荔灣湖內的龍船竇,一邊走一邊敲響龍船鼓。

到達龍船竇後,村民們將旗幟綁在岸邊,泮塘村的眾男子便跳入水中開始起龍船:先將積壓龍船艙內的泥沙掏出,再合力搖松龍船底的泥漿,龍船逐漸浮起,然後將龍船起出,一起在水中潑水清洗龍船,最後將龍船鼓放到龍船上,試扒龍船。

當天進行“起龍”的泮塘龍船共有7條,首、二、三約共三條,四約一條,五約三條,首、二、三、四約起龍位置在荔枝灣大戲臺後方,五約起龍位置在五秀橋附近。7條龍船中,“仁威”老龍是年歲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條,有著400多年的歷史。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泮塘“仁威”老龍與它的“契爺”南海鹽步老龍(鹽步老龍已有580多歲)交往的故事,兩龍結契自明代至今已超過460年,成為村落交往和龍舟文化中的佳話。據村民介紹,老龍長約40米、寬約1.2米,底骨有四百多年曆史,船身也有20多年曆史,由坤甸木製成,可坐90名成員。

“老龙”出水“新龙”入水 农历四月初八广州各村开始沸腾!

龍舟出水後再裝上“龍頭”,頓時威風凜凜。

化龍“龍船乸”因快聞名

農曆四月初八為“起龍”吉日。昨日,番禺區化龍鎮沙亭村龍船湧旁就舉行了一場“起龍”儀式。

據瞭解,沙亭村所起兩條龍船均屬傳統龍。最長的那條龍船總尺寸為12.8丈左右(長度近38米),寬度為1.1米,另外一條龍船比長的那條稍短4米左右。兩條龍船的材質均為坤甸木,最長的那條龍船可容納“扒仔”以及龍船頭、龍船尾的打旗手、公、鑼傘、柏竹旗、鼓手等共80多人。

談及化龍的龍船文化,沙亭村“龍船乸”(獨角龍船)就是代表。沙亭龍船乸崇拜習俗起源於北宋,相傳沙亭開村先祖從湖北秭歸(屈原故鄉)帶到番禺。

據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載:“此船青面獨角無須,快捷異常,因無須而被稱為‘龍船乸’(乸即雌性,對應有鬍子的是雄性)。”“龍船乸”的特徵主要體現在龍頭、龍尾上,具有青面獨角無須,一般的龍舟的龍尾是彎的,“龍船乸”的龍尾則是直的,龍身沒有講究,至今有40多年的傳統龍。

村民安叔介紹,“扒龍船出外的時間也是非常有研究的,珠江水的潮汐水位一定要清楚。以前有這樣一說法,‘五月初一茶、初二飯,初三、初四水大晏……’意思就是說初一當日煲早茶的時候,珠江的潮水就會漲。初二靠近煮中午飯的時候扒龍船都沒問題,初三、初四的午後也可以扒龍船。”

起龍後,村民將會對龍船進行清洗與修補,再塗上桐油,起到翻新和保護作用。據瞭解,沙亭村起龍後,定於農曆的五月十五進行採青。

獵德村今年將設“女子龍”

昨日早上9時,獵德湧響起一陣陣鞭炮聲。幾位壯年街坊下到龍船潭,拔起了龍舟底的活塞,12條龍舟浮出水面。七、八位村民矯健地跳上龍舟,並用刷子清潔龍舟。

街坊李叔告訴記者,每年四月初八,獵德村都會舉行起龍舟儀式,把龍舟從龍船塘裡挖出,搭龍船床、畫花、採青,做龍舟開船準備。

龍船是怎麼沉下水的呢?李叔說,龍舟兩頭高高翹起,中間最低的地方有一個洞,每年五月初八,大家就會把那個洞打開,放水進來把龍舟沉到潭底的淤泥裡。把洞堵上,龍舟就會浮上水面了。

記者看到,十來名壯年街坊用抽水機把龍舟裡的水抽出,然後用刷子等工具為龍舟做著清理工作。獵德村分為3片,分別為西浦、中約和東約12條龍舟按片劃分,每個片區的龍舟顏色各不相同,有紅龍、花龍、五色龍。

據《獵德村志》記載,龍舟競渡從五月初一開始,五月初八結束,獵德村龍船除了在本村活動外,還將到鄰近各村,如黃埔、新滘等地區進行探訪活動。各村還要在龍舟趁景時到附近各兄弟村巡迴探訪,以龍會友。直到初八,龍舟被帶回船塢裡埋藏好,一年一度的龍舟活動宣告結束。

據悉,按照傳統,只有男子才可以划龍舟,但是隨著大家觀念的更新,獵德村順應女性的要求,專門設定一條船為“女子龍”,讓村裡的女性也可以參與到龍舟活動中來。

廣州兩村喜迎新龍舟

每年端午前夕,不僅有很多新龍舟誕生,同時也是“新龍入水”、起龍舟的繁忙日子。昨日,在洛浦街上漖龍舟製造基地陳漢慧龍船廠共有四條“新龍入水”,來自天河宦溪、荔灣大花園聯社的約200名村民擇吉日良辰,歡天喜地迎接新龍舟。

昨天上午7時50分,船廠內已是人聲鼎沸。宦溪村村民凌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包了三輛大巴,總共150人一早出發,前來迎接兩條坤甸、一條杉木共三條“新龍”。

8點05分,隨著鑼響,40多位大漢站在一條“新龍”兩側,聽著號令鉚足勁兒,一步步將龍舟往前送入水中。至8點25分,宦溪村三條“新龍”均成功入水。村民隨即上船,插旗拿槳,用準備好的黃皮葉擦洗船身,一邊擦洗一邊祈禱,此舉名曰“灑龍水”。

另一邊,大花園聯社的“新龍”亦準備就緒。8點32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統一身著白色上衣的大花園聯社村民齊聲喊著號令,將一條26米長、重2噸、可坐40多人的坤甸龍護送入水。

記者看到,整個入水儀式遵循傳統習俗進行,每一個環節飽含著村民祈求平安、順利的願望。四條“新龍”上都打出各村族的錦旗羅傘,正式入水前,各龍舟負責人口中還念著“吉利安康”“風調雨順”等祝福語。之後,鼓手擂龍舟鼓,橈手划槳,一路緩緩試水,鞭炮不斷,龍舟還在船廠門口劃三個來回,寓意“再三禮讓”。

龍船怎麼起?

起龍、採青、招景、應景、賽龍、藏龍、散龍……廣州的龍舟文化步步有講究。其中“起龍”正是第一步。

“起龍”,就是把龍舟從藏龍舟的湧底或池塘抬出來。昔日,幾乎每一個水鄉村落都會打造屬於自己村的龍船,經過高水準、高投入製作出來的龍船,常常要“服役”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其保養頗費周章。因為傳統龍船一般用坤甸木等密度較大的木料製成,陽光暴曬會爆裂,因此要用溼滑的河泥包裹珍藏。

龍船“起來”後,首先要清洗淤泥,檢查船身是否有爆裂或變形,然後再“緊龍筋”,使船身更為硬朗,接下來是上油。

但此時的龍船還不是真正的“龍船”,因為龍頭、龍尾還在祠堂裡供奉著,要通過“請龍”儀式,龍頭、龍尾才真正和“龍身”會合。

有村民感嘆,如今“起龍”越來越簡單,甚至還出現了不需要藏龍的標準龍。“標準龍的材質並不適合藏龍,藏完再起時可能已經壞了。”蘇應昌說,“現在傳統龍也已經不需要像過去一樣,要許多族人一起進行保養,直接交給船廠就好了。”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秦松、吳多、肖桂來、賈政 通訊員荔文商旅、許樹添、樊芸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莫偉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