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大家平時看壺,一般都只注意有形的地方,而對於壺形留下的空間,通常不太在意,而對於做壺人來說,壺留下空間的部分,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為我們正是根據這部分空間的形狀來確定壺的曲線、部位佈置的。

從前做壺人的泥凳(工作臺),都是面窗而置,以便於在做壺時觀察壺坯的剪影,看壺留下的空間部分。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還是把大亨仿古來舉例。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實是“無”的地方的形狀,決定了這把壺的造型,這大概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計白當黑”吧。

審美活動是有次序的,先看什麼,次看什麼,再看什麼。常看到購壺者抓起一把壺來,先搖口蓋緊松,再看嘴滴把在不在一線,而不先觀精神緊要處。要這樣挑壺,超市裡的金屬製品個個比紫砂壺好。

紫砂壺本身的形態與結構,能展現給人們美好的視覺印象。這就需要遵循陶瓷造型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包括變化與和諧、對比與諧調、平衡與對稱、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力度與氣韻、安定與生動等。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著名紫砂藝人王寅春以擅長設計製作筋囊器為人稱道。他的半菊壺,從壺的菊蕾到壺蓋再延伸至壺體,順直挺拔的線條凸起了均勻等稱的菊瓣,令人聯想起秋日豔陽下怒放的菊花,心曠神怡。其成功的奧秘,就在於作者有意識地在造型的立面或平面上,有規律的橫向連續變化,從而產生了韻律美。而清代邵元祥制大壺讓人感到不舒服,就是因為其壺嘴太粗,顯得臃仲,與壺體的比例關係不相稱所致。

如何分辨優劣紫砂泥。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一般要求具備可變性。可變性是指新制作出來的紫砂壺和養過一段時間的紫砂壺的變化程度,包括顏色深淺、光澤明暗等變化。偽劣的泥料色澤大多很單一,初看很漂亮,仔細一看,則色澤僵硬、呆滯,沒有動感,非常單調。愛好紫砂壺的人多數是因為紫砂壺這種富於變化的特點而入門的。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對於具體的紫砂壺泥料的辨認,初步可通過以下幾個要點來進行,但是紫砂壺的泥料如同茶葉的原料,單一的指標並不能完全判斷其好壞,還需跟進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紫泥的色澤應該是紫裡泛青、泛紅,紅泥應紅而不豔,表面不管是偏紫還是偏紅,養壺不久都應有油潤的感覺,而不枯、乏,顯得沒有活力,像枯燥皮膚一樣缺乏油潤感。朱泥是紫砂紅泥中的一種,因主要成分為紅泥(含鐵量極高)而呈現硃紅色。朱泥一般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至於優劣問題就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了。養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漿”的速度以及“潤”度。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化工泥的辨認。原礦真紫砂礦料的顏色大多不會太豔,一是由於早期的紫砂很多是淺表層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風化。二是由於紫砂礦從地下被挖掘上來以後,要放置露天場地日曬雨淋一年半載,天然疏鬆變成小顆料後,再碾磨成粉,最後再經由錘打陳腐才能使用。經風化陳腐的原礦泥中的金屬物質會發生氧化作用,泥色會發暗、發沉、發舊,沒有新鮮亮麗的感覺。

看壺審架子晃蓋子,原礦對比化工


而化工泥是由高嶺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屬氧化物調製的,現調現用,加上金屬氧化物往往超標添加,所以一般使用化工泥的壺外表非常鮮豔。另外,還可以通過開水沖泡的方式來辨認。將開水灌進紫砂壺內,過一會兒後將水倒出,如果是紫砂泥製成的壺,能夠從壺內聞到一股泥土的腥味;如果是化工泥料壺則會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