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暫停”,滬江或想搭“科創板”快車

時代財經APP記者 吳文婷

赴港上市“暂停”,沪江或想搭“科创板”快车

滬江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近日,先有消息稱,按照港交所的規定,5月7日之前,若滬江無法更新申請或掛牌上市,本次的上市之路就走到了盡頭;而後又有新的傳聞稱,滬江正在嘗試登陸A股科創板,原本已經向港交所遞交申請的滬江,其上市之路再次陷入了不確定。

實際上,這並非滬江第一次“調整”上市計劃。早在2012年,滬江就宣佈已具備上市條件,但由於要向互聯網模式轉型,上市的想法被主動放棄;2015年,滬江計劃在國內的新興戰略板上市,但由於該板塊的不了了之,滬江的上市進程也不了了之。

暫停赴港上市

滬江赴港上市一事被打上問號,從今年年初開始。

回顧滬江的上市之路,2018年7月3日,其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請,11月22日通過了港股聆訊,並於12月7日二次更新招股書。然而在這之後,其上市進程就再無音訊。

伴隨上市進程停滯的,是滬江的裁員、降薪等一系列負面消息的接踵而來。

今年1月,滬江就曾發佈內部郵件宣佈,核心管理層集體降薪20%—50%;今年3月,脈脈上又傳出爆料,滬江突然裁員1000人,所有部門都有涉及。

根據當時的網絡流傳截圖顯示:“滬江上下全部裁員,市場部、督導部門、老師,全部被下崗,所有高層都拜拜,對賭上市協議失敗。”

對此,滬江在其官方微信上回應稱:“關於‘95%裁員’的謠言嚴重失實,公司為改善業務基本面,近期針對虧損業務線進行了優化與合併。”“上市進行中,對賭不存在。”“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發生了巨大震盪,影響了香港市場新股發行工作。”

針對箇中具體細節,滬江公關部的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公司正處於優化調整中。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滬江這份聲明從側面印證了裁員一事,只是沒有95%或者1000人那麼嚴重。

不過,紙終究還是包不住火。到了今年5月,自媒體“IPO早知道”爆料稱,滬江香港上市計劃已經告吹。

按照港交所的規定,5月7日之前,若滬江無法更新申請或掛牌上市,本次的上市之路就走到了盡頭。

一位券商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滬江屬於已經通過聆訊,拿到了上市批文,但是它放棄了,現在批文也過期了。香港上市的流程和國內差不多,上市批文的有限期在6個月。

但按照其說法,如果滬江不是因為自己內部問題放棄,按正常的流程走,還是可以上市的。

5月7日,滬江方面告訴時代財經,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網傳的上市失敗,此次調整系公司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各方面因素後的“主動調整”。

按其說法,滬江是主動為赴港上市的計劃按下了“暫停鍵”。

登陸科創板疑雲重重

暫停赴港上市的滬江上市之路又將何去何從?

5月8日,自媒體“IPO早知道”撰文稱,從一位接近滬江的消息人士處獲得消息:滬江所回應的內容與事實基本相符,取而代之的則是嘗試登陸A股科創板。

時代財經向上述自媒體瞭解到,該消息人士實際為某專業機構的人,正為滬江上市做一些內部工作。但目前滬江還沒有遞交申請等具體的推進動作,估計短期內不會有什麼進展。

滬江方面在回應時代財經時並未透露是否迴歸A股,只是表示“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如有確定將第一時間告知大家。”

實際上,早在2018年11月14日,《上海證券報》就曾報道滬江有意向登陸科創板。當時的報道稱“據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局長張紅此前介紹,浦東已經成立科創板專項工作組,對張江、金橋等區域的科創企業進行預篩選,建立科創板後備企業數據庫,幫助優質企業在科創板註冊上市中贏得先機。而目前上海的新經濟公司如滬江、喜馬拉雅等均發源於浦東張江。據資本市場人士稱,滬江在研究上科創板,與監管部門有積極溝通,或有望納入首批科創板企業,實現科創板和H股的良性互動。”

不過,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對時代財經指出,當前來看,滬江登陸科創板的可能性不大。科創板現在主要是針對技術性企業,比如AI(人工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公司,但滬江屬於服務型公司,不具備技術性。而且,科創板要求企業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能夠正向循環,不會出現資金流斷裂的情況。

而時代財經查閱相關資料卻發現,從2007年以來,滬江已經完成了多達9輪融資,融資的總金額為16億元,其中2015年的D輪融資就高達10億元。雖然其融資規模在擴大,但連年虧損的形勢卻難以扭轉。據其此前的赴港招股書披露,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間,滬江的年度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8億元、4.2億元及5.37億元,呈持續擴大的狀態。三年的虧損總額超過人民幣12億元。這其中,廣告推廣開支、銷售及營銷員工的僱員福利是主要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