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八大菜系之母”的豫菜,為何入不了“八大菜系”?

墨卡司


豫菜:即河南菜。河南菜歷史悠久,菜系發達,而且烹飪方式多樣,而且選料嚴謹,刀工精細,口味質和。豫菜,網稱中國菜系之母,而又不在中國八大菜系之中,曾在電視和網絡中都有過激烈的爭論。為何會這樣,我們暫不討論,我們先來看看這道菜系的特點吧!

豫菜的特點是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基本傳統。適中,平和與適口不刺激是其顯著特點。各種口味以相融,相和為度,絕不偏頗是基本原則。其一中一和具體的是指:中,東南西北取其中,味道不偏酸,不偏辣,不偏苦,不偏甜,;和,溶東西南北為一體,為一統。這就是豫菜的烹飪特點。

其實,豫菜是中國各大菜系的淵源,據說,被後人稱之為“中國廚祖”和“烹飪鼻祖”的伊伊,因為善於烹飪而被商湯王看中,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和火候論至今是我國烹飪的不變之規。所有有著中國八大菜系之母一說!

各位怎麼看呢?歡迎討論!








彭勇52


豫菜之所以沒有進入八大菜系,很大程度上,作為全國最大的小麥產區,河南的風味小吃蓋過了其菜品。但從河南菜歷史上的盛名和演變來說,河南菜成為八大菜系之母,言過其實,但絕對是一個孵化溫床。

比如說盛名之下的福建三明沙縣小吃,甘肅蘭州清湯牛肉麵,都能從故土中原找到他們影子。畢竟河南本土也有拉麵,開封的湯包也名滿天下。

單從菜品上來說,時下,豫菜幾乎沒有全國影響力的招牌菜。如果非得說一下,洛陽水席是典型風味,但代表不了整個豫菜口味。

豫菜,東鹹西酸南辣北鹹。但是這四種口味,除了鹹香,其它都不太熱烈,就取一個“中”字。時下,豫菜既不像川湘菜那樣麻辣,也不像國宴菜那樣清雅,更不像魔都本幫菜那樣濃油赤醬。

豫菜,雖然出了很多餐飲大師,也有廚師之鄉,但是菜品輻射上,能為廣大北方接受,但不能統一南方,色相上,不夠突出精緻,口味上過多突出重鹽的特色。但是香味上絕對突出!

豫菜,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基於主產區糧食作物小麥之上發展而來的。注重家禽肉類的烹飪,水鮮河鮮的變化過於保守,這一點和不遠處的魯菜沒法比較。魯菜做的精細,海陸通吃,勢必精到!

豫菜的口味,其實就是黃淮地區的口味,這個地區吃麵食太過兇猛,掩蓋了風味菜品的發展,當然也受制於自然地理條件限制。但是,地方風味小吃真的不錯。比如水煎包,胡辣湯,道口燒雞,滷牛肉等等都是地方上的拳頭美食。

其實大可不必追問豫菜為何進入不了八大菜系的榮譽殿堂,也不說它是八大菜系之母,適合地方口味的菜品,就是最接地氣的菜品。豫菜,經典還是家常,平庸還是輝煌,都是一個“中”字。


樓蘭餐廳老王


這個問題真的非常難回答,屬於那種怎麼回答都得罪人的事情,所以咱們就單純的就事論事,以現實的情況來聊聊這個話題吧。而且有資格以點評的姿態評價各菜系的人,我覺得這個星球上應該都不太多,所以我們就只是從個人的感受,以及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來聊聊吧。再次強調一下:萬不敢說點評某個菜系,只是一些個人感受罷了。


首先豫菜確實對中華飲食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現在的豫菜擔不擔得起“八大菜系之母”這就得看是在什麼人的心中,以什麼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了。(比如在我心目中我媽媽做的菜就是這個星球最好的,連思考都不用,沒有之一且不接受反駁)

豫菜可以說是發源於遠古,成型與宋朝,在歷史上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簡單舉例一下:

  1. 現存最早的用來蒸制的器皿陶甗(yǎn)就出土於河南。
  2. 最古老的烹飪理論《呂氏春秋》的第14卷《本味篇》記述的就是最早的烹飪理論家,被譽為“廚祖”的、由廚入宰相的伊尹的理論,而他就是河南人。
  3. 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確立的夏啟“共主”地位的鈞臺之享,地址就在河南禹州市鈞臺坡。

豫菜的口味大致上可以分為以鄭州為中心的四個區域:以開封為代表的豫東口味居中,恪守傳統,扒制菜餚是典型;以洛陽為代表的豫西口味偏酸,水席是特色;以信陽為代表的豫南口味偏辣,燜、燉菜是其典型;以安陽、新鄉為代表的豫北口味偏重,擅用土特產烹飪。

所以可見豫菜還是很豐富的菜系,那麼為何歷史久遠、菜系也算豐富卻沒能列入“八大菜系”呢?

豫菜推崇的是以“和”與“中”為基本理論的傳統,這個“中”指的就是居東南西北之中,不偏甜、不偏辣、不偏鹹、不偏酸,“和”指的是融東西南北為一體的統一,融甜鹹酸辣為一鼎而求一味。說實話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傳統思想和理論,但是我覺得這也是現在豫菜式微的一個原因。

因為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種思想、理論說起來固然大氣、磅礴,但是有很明顯的一個缺點,也是現如今社會容忍度最低的一個缺點,那就是沒有特色!這是具體化到飲食、餐飲業上最為致命的一點。並不是說包容、融合就絕不能打造出特色來,而是這需要更為高難的技巧、更為艱辛的付出,但是從目前這個現實情況來看,努力的空間還非常的大。

至於豫菜是“八大菜系之母”這個說法為什麼會引起廣泛的爭議,我覺得就更好理解了。近二三十年來有的菜系蓬勃發展,有的菜系略有式微,這是現實情況,除了一些特色小吃為人所知之外,豫菜在近些年確實有些聲名不顯。而眾多其他地方的網友肯定也是喜愛自己家鄉菜系的,驀然的聽說了一個自己沒吃過、甚至可能都很少聽過菜系出來說“我是你的母親”,這換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是什麼美好的體驗,所以因此有爭議,甚至激起反感也不奇怪。

而且近些年來川菜、粵菜已經比較廣泛的走出國門,發揚光大,這是值得肯定的。確實美食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但是文化是創造而來的、是發展而來的,不是苦守著那點“祖宗基業”去翻歷史課本得來的。現在人視若珍寶古代文化、傳統,也是古人創造發展出來的,一味的只知道“多少多少年前如何如何”,而不是與時俱進,那麼得到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慢慢被忽略、被遺忘。歷史中的貢獻需要尊重,文化需要傳承,但是這不代表枯守而立,如果古人也是如此的話,那現在全世界的人可能都還在山洞裡穿著樹葉呢。所以對於飲食文化來說,要麼安於一隅被家鄉父老喜愛就美滋滋,要麼就披荊斬棘,帶著舊的傳統前行的同時不斷磨礪,早晚會走出自己的“傳統”。

其實把這個話頭兒在公眾面前挑起來的也不是河南人,而是幾年前上圖所示的一檔節目。但是說實話我覺得“豫菜是八大菜系之母”這種說法,不管是河南人還是其他地方的人,只要冷靜的仔細想想都會覺得挺沒味兒的,可能只有一些本身不夠文化自信的人,或者是別有居心的人才會抓著不放。一個地方菜系最重要的是創造它的人熱愛它,這就足夠了,任何菜系不管遠古的起源如何,經過這麼多年漫長的演變,這些地方菜系已經具有了獨立的特色、風格,而且這種風格會隨著熱愛它的人而不斷變強,最終成為獨立的體系。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追述歷史、刨根究底沒什麼現實意義,真這麼一直刨下去,早晚會刨到“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這就無異於抬槓了。

所以曾經輝煌無比、影響深遠的豫菜是不是“八大菜系之母”沒什麼值得追述的。至於為什麼在“八大菜系”中豫菜沒有位列,其實就更好理解了,“八大菜系”這個說法提出的時候豫菜已經不復以往的榮光了,而它本身追求“中”與“和”的理念和做法,在技藝難以實現質的飛越的時候,會讓特色變得模糊、不夠強烈。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華夏文化根源裡有個說法,大印無痕,大音希聲,還有大智若愚。說的是世間普遍被遵循的道理,是存在於人們的潛意識裡的,不在表象。豫菜就是這樣,超脫在八大菜系之外,不在一個文化層面,所以不會被歸類幾大菜系之列。

(本圖是豫菜代表,洛陽水席的第一道菜也是頭牌【牡丹燕菜】)

豫菜之所以能很好的詮釋這個道理,是因為所有菜系都蘊涵有豫菜的食材食理,譬如“五味調和”。烹飪技術的煎炒烹炸燉蒸溜,菜型款式上也或多或少留有豫菜的影子。還是題頭那段話的意思,作為人類文明發源地黃淮平原的飲食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早就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延伸到華夏各地,然後與當地飲食同化,演變成地方美食。而豫菜本身,則潛化成行業基本規則,存在於飲食文化裡,不再倚靠一菜一式來表現了。

(古老的燕菜名字,就是這次周總理給改的名,加了兩個字,【牡丹燕菜】)

當然在河南中心地帶還保留有古老豫菜品種和風味,與各外來菜系爭奇鬥豔,同時也有與時俱進的發展,但更多的傳統傳承。譬如洛陽水席,千年不變。最大的變化,也就一道菜的菜名。為了紀念週恩來總理,把他1973年去洛陽用水席招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時,親口命名的“牡丹燕菜”保留下來,原來的菜名叫“燕菜”,還是武則天皇帝賜的名字。

說到傳統名菜,有兩個典型的完整套菜,一個是洛陽水席,一個是滿漢全席。兩個套餐都沒有歸屬所謂的哪個“菜系”,一個問世於清朝,一個成型與唐朝,錯了五個朝代近千年時間。即便最近的清朝,也還沒有“菜系”之說,所以滿漢全席就沒有“菜系”可以歸類。

再說菜系的由來。很多資料上顯示,各大菜系都把自己的歷史上溯到了先秦時期,更有的搞到茹毛飲血的遠古,幾乎跟人類起源同步,好像都是20000年前出現的陶罐做的菜。其實是假的,根本沒那回事。最早的“菜系”之說,還不到清朝,民國時期才出現,就那也只是叫幫菜,不叫菜系。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順口叫做“本幫菜”、“杭幫菜”。

“菜系”一說,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的商業部長姚依林,在向外國朋友介紹我國豐富飲食時首次使用“菜系”一詞,以方便介紹地方菜的特色。遂被記錄在案。到了40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飲食業最先激活,菜系之說很快得到流行。1992年,出了本《中國烹飪詞典》,有“四大菜系”條目,菜系之說算是名正言順了。因此,不論四大菜系,還是八大菜系,更或十大、十八大菜系,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滿共也就幾十年歷史。

(滿漢全席屬於哪個菜系?)

菜系之說成立後,各地傳統名菜紛紛被當地“菜系”收納歸隊。更有的名菜被多家菜系收錄,譬如江西的米粉肉,湖南的辣椒小炒肉,河南的紅燒魚,多家菜系都有收錄。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市場經濟的需要,要打響自己的牌子,掙得市場份額,就要傳統名菜撐門面。這方面,豫菜確實被動了,起碼不像其他地方菜那樣積極。最厲害的是川菜,先以回鍋肉麻婆豆腐為代表的家常菜打下天下,接著靠一個火鍋繼續攻城略地。就像歷史上的川軍,不論地域貧富,水漫金山般的拿下每個角落。

至今河南菜還是那樣四平八穩,也就洛陽、開封和鄭州有幾個正宗豫菜館子,款式一成不變。有新銳們搞創新,搞了十幾年,就是形不成氣候。河南各地百姓也樂於守著傳統菜譜,享受著古老味道,樂哉悠哉,不在乎江湖的爭長道短。


普濟


作為一個在外省生活了10年的河南人,我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公認的廚師之祖伊尹是河南人,3500多年前,中國的文明中心就在河南,那時八大菜系都還沒有出現,可以說只有一個菜系“豫菜”,後來伴隨著中國文明版圖的擴大,中原的烹飪技術傳到中國各處,一直到清朝四大菜系出現!

菜系的劃分依據最主要的當然是口感,酸甜苦辣鹹等等,可以說口感獨特突出的成為菜系,比如說現在的魯菜就是重口味啊,我一個河南人根本受不了。

而豫菜實在是太平淡的,正如河南人的口頭語“中”,豫菜既不會太鹹也不會太甜,既不會太辣也不會太酸,它的特色就是中庸!

就像人一樣,容易出名的都是那些獨特的人,比如說身高2米的人,跑的最快的人!!

中國各地有很多食材是一樣的,只是烹飪方式不一樣,烹飪成豫菜就完全沒有川菜粵菜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一個原因是傳播問題,我在山東東部沒有看見過一家河南燴麵館,胡辣湯館,這就是個問題啊!

豫菜協會應該加大豫菜推廣力度,讓更多地方吃到豫菜,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山東半島吃到燴麵!


提哥亞的驢


作為河南人不知道豫菜很正常,因為豫菜的根是在開封和洛陽兩個古都,現在媒體主流的河南人或多或少都和豫南沾邊,那地方出不了豫菜,也就出點胡辣湯之流的小吃,只能說當年敗壞河南人名聲的地方,你們不知道就不要瞎噴。

對於豫菜衰敗,或者不為人知其實原因很多,市場,人才等,但是作為一個省會,除了燴麵,也沒什麼值的稱道的美食,真的很失敗。

中國食譜有四大風味,河南風味就是豫菜,對於諸位噴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用不懂裝懂,搞得像是高深莫測的人物,其實就是個可憐蟲,還河南棒子,你敢說出來你是哪個省的?看看有沒有外號等著你?

豫菜最出彩的時候是民國,康有為先生送給開封又一村黃師一把扇子,上書海內存知己,小弟康有為。其品嚐的煎扒鯖魚頭尾,被譽為“味烹侯鯖”。魯迅待客的魯迅宴,北京厚德福在全國多地開設分號,《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為中國食譜河南風味做序,1988,91年全國烹飪大賽陳長安兩枚金牌,一枚銀牌,那年月,靠關係是得不了金牌的,各地大廚可以想想看。

至於以上是豫菜的輝煌,現在說說豫菜的特點,豫菜的特點是沒有特點,平淡中出彩,五味調和,不同人群都能適應,且不傷身。現在這年月除了辣,還有別的味道還能讓人上癮嗎?但是,對於不吃辣的人,恐怕八大菜系兩個都要關門了。

再說粵菜,閩菜,食在廣州確實是對的,味道鮮,花樣多,可惜你找找,和豫菜區別除了海鮮有別的差別嗎?再說粵菜館在廣州好像也差點了,湖南菜更勝一籌吧。閩菜也同理,除了,海鮮,白粥這一類,剩下的也就那麼回事,不是特別出彩。

安徽,淮揚,浙菜離河南很近,口味也是非常接近,除了糖的用量,基本差不多。

最後說魯菜,都說魯菜八大之首,但是能和豫菜相提並論的在我看來就是魯菜系的府菜,剩下論味道功力,和豫菜相比還差點意思,只是魯菜從博山帶出,京,津,東北廣受影響而已。

各位噴子,不懂就算了,別在這裡地域黑。吃貨的境界是什麼食物之分好不好吃,能不能吃,而不是沒聽過,不想去吃,不敢吃。

最後說兩道菜,在你們看來很簡單,但是未必能做出彩來。

一道酸辣烏魚蛋湯,一道煎燜小雜魚。可以試試


汾酒我愛


.巜四大菜系》恕我孤陋寡聞,純屬井底之蛙,並且是一隻老弱病殘快要叫不出聲的爛青蛙。漢族人貪吃,不論什麼動物植物都能作為食材將它下肚,久而久之從明清時期至今,形成了名振五湖四海的四大菜系,即:魯,川,蘇,粵。至於後面的八大十大盡管憑君自由添加。河南菜?沒聽說過。河南老槐樹下到聽說過,在舊時河南鬧饑荒,餓殍遍野,只能告別老槐樹背井離鄉去逃荒,其名叫走西口。現甘肅,寧夏,陝西均有大量的河南移民。這是鐵的事實,並非我在此揭河南人的舊傷疤,當然河南人也有輝煌歲月,遼兵入侵,把宋朝的二個皇帝給抓了,後來趙氏逃到江南建都於杭州,改稱臨安府,一統江山一百五十餘年。這次政治逃難,給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留下了大量的河南人的後代,在山青水秀的人間天堂,繁衍子孫後代,直至今日杭州的話兒尾音都帶一個兒字,與吳語區的吳儂軟語格格不入。這百菜之母不知從何而來?一個討飯的叫花子還有閒功夫去專鑽研烹飪?煎炒,燒蒸,烤煮件件精通,好!我到要嘗一嘗這百菜之母的豫菜是個什麼滋味。李樹建的河南豫劇《程嬰救孤》到是很好聽的。我以事論事,絕無貶低河南人之意,望河南人口下留情。


一滴水1118


四大菜系是前人己有定論,八大菜系為後人添加,所謂適口者珍,河南人想推廣自己餐飲文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需要一個文化傳承,而非用考古和杜撰的方式,看一個菜系是否大,要看它的世界認可度,站在這個角度川粵是不可否認的大菜系,魯菜是四大里最早的大哥,今天掉隊了。比如河南每個城市都有川菜館,都知道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一個菜一個味型,主輔清晰,混然天成,河南有哪道菜能成為全世界或全國各地認同並喜愛的日常菜點呢?河南有本地的滿漢全席嗎?千萬不要小看滿漢全席對四大菜系的供獻,可以這樣講滿漢全席造就了四大。所謂八大為什麼有爭議也因為這個,只有四大能獨立完成滿漢全席。河南地處中原,飽受戰亂天災侵擾,能吃頓飽飯就不錯了,如何有能力環境去打磨精緻烹飪?


金戈192915943


所謂豫菜也只是近二十年才挖掘出來一個菜系,正在首座翹楚自然是魯菜,魯菜孕育發展至今也足足有兩千年曆史,齊魯大地代表北菜精髓。至於中原河南屬於小菜系,注重小吃與麵食,與山西接近,沒有什麼太成型的廣為流傳的大菜。河北菜、京菜、東北菜實際上都是魯菜衍生而來的分支。淮揚菜是江浙菜的根兒,派生了蘇幫菜、杭幫菜、本幫菜等,獨具一格,屬於大菜系。粵菜由潮汕和順德為主發展,食材極其多樣,烹飪手段豐富,鮮甜純正,善蒸、煲、煨、焗、爆等,粵廣小吃更是豐富多彩,堪為大菜。川菜集巴蜀兩地,濃油重豉,麻爽辣勁,菜品極為豐富,自成一體大菜系。至於湘菜、徽菜也有其典型特點,也有獨樹一幟的經典菜餚,不過感覺納不進國宴中的大菜系,相較魯、粵、川而言,偏於小眾。閩南菜客家為主,也應屬小眾菜。西北菜略有西域風格(新疆、甘肅、青海、寧夏),也可謂獨立。至於西南的黔桂雲等地,菜品烹飪技巧技法變化少,大菜較少。


繁清宇逸


說豫菜是“八大菜系之母”,更多的是根據我國曆史、文化、文明的發展歷程評判的,河南地區在過去確實曾長時間的作為幾個朝代的中心存在,但隨著朝代變更,中心早已發生了極大變化,現代豫菜也不是過去作為中心時保留下來的菜系了,甚至可以說,因為歷史災難也多發生在中原地區,現在的中原地區風俗是否還保留古風都很難說了(譬如某黨敗退某島的情況),因此評判豫菜是“母”,客觀上是沒有意義的,那陝西地區還曾在更古老的時候長期作為中華文化的中心咧,那人家不更應該是“母”嗎?再者說,“八大菜系”這種說法,也是清左右才提出來的,過去只有四大菜系,隨著時間發展,這種說法我想還會有變化,作為山東人,我雖然很希望魯菜一直是“首”,但隨著時間變化,魯菜最終也只會曾經是“首”,客觀的評價事物,才會讓自己更能認清自己,而不是像某國一樣總是天天想著做別人的祖宗。

“文化自信”,就應該是能夠客觀的評判,寵辱不驚,這才是大國該有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