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造假!利润暴跌!江淮汽车能否渡过这一劫?


排放造假!利润暴跌!江淮汽车能否渡过这一劫?

补贴养了江淮多少年?

作者 | 西四环顽主

图片 | 网络


5月7日,德国斯图加特检察官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由于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开发部门疏于监管,导致不合测试标准的柴油车流入市场,保时捷公司将受到5.3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57亿元)的罚款。

这笔罚款,是自2015年大众集团"排放门"曝光以来,最新的一笔罚款。至此,大众在"排放门"丑闻中的总罚款金额,上升到了300亿欧元。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去年与大众宣布合资的江淮汽车,也在“排放问题”上中枪了。

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5月5日发布的公告,江淮汽车涉嫌对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将对该行为进行重大处罚,拟对案件举行听证。

江淮汽车随后发布公告称,北京实施的是京五排放标准,本次抽查的公司三台产品均为京五状态载货汽车产品,公司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同型号车辆累计700余台,约占公司2018年载货汽车销量的0.29%。鉴于听证会尚未召开,因此对公司的影响尚不确定。

1

江淮汽车曾有过环保造假的“前科”。

早在2014年,国三排放标准升国四期间,江淮重卡经销商渠道被央视曝光,通过修改《合格证》上的发动机型号和编码来以国三充国四。

尽管江淮方面进行了澄清,称行为是经销商所谓,将严格管理销售渠道。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江淮仍然被认为脱不了干系。

对于排放超过限值和车辆控制污染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处罚,国家环保部门在2018年就进行过大额的处罚。根据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环保部对山东凯马汽车做出过3121万的处罚决定。

彼时,凯马汽车生产的8台车辆型号为KMC1033A25D4(发动机型号4L18CF)的轻型柴油货车排放的碳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排放超过《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中第四阶段限值要求。这8台凯马汽车违法所得为约1.3万元,货值金额近26万元。除这8台车外,凯马汽车还有318台车辆型号为KMC1042LLB33P4(发动机型号4DW93-84E4)的重型柴油货车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其违法所得近72万元,货值金额约1525万元。

环保部开出的罚单是,没收违法所得1.2万多元,并处货值金额二倍的罚款51万余元,罚没款合计53万余元;至于318台车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问题,环保部没收违法所得近72万元,并处货值金额二倍的罚款3049.66万元,罚没款合计3121万元。

这在当时被称为天价罚单。

2

排放造假对江淮的影响有多大,目前犹未可知。不过,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江淮的打击已经暴露无遗。

4月底,江淮汽车发布了2018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显示,2018年江淮汽车利润大幅下滑至亏损7.86亿元,创下其自2010年以来最差净利。进入2019年一季度,公司销量续跌,归母净利润降逾7成。

纵观2018年年报,除净利润“告急”外,多项财务指标亦不容乐观。其中,江淮汽车现金流持续承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4亿,投资现金流则为-37.46亿;资产负债率则高达71.10%。

从销量上看,2018年江淮销量46.24万辆,同比下跌9.48%,其中江淮乘用车销量仅为19.75万辆,同比下降11%,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5%达到63,671辆,并带动轿车市场增长达到41.1%之外,其余包括SUV及MPV板块则分别出现了23.16%和16%的同比下滑,销量为9.3万辆和5.5万。

事实上,为了提振业绩,江淮在2017年创下8年最差净利之时,还效仿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和总裁王凤英自罚300万和200万年薪的做法,用高层薪酬减半,总支出从2016年的1,191万元降低到619万元,来表明重回自主品牌主流队伍的决心。

然而,一年过去了,江淮业绩的颓势并未止步,反而愈演愈烈,不过,尽管再创净利新低,但在2018年的财报里,这样的表述不再提及,显然,江淮对此似乎已有“免疫”,而高管自罚薪酬带来的隐约也只是一片“镜花水月”,难挽颓势。

对于去年的业绩亏损,江淮在发布业绩预告时,将之归咎于包括中国汽车销量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计提资产减值同比增加4亿多元;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3.5亿元左右;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以及汇率波动和融资成本上升等五大原因。

然而,细读财报,另有乾坤。事实上,真正让江淮的盈利情况暴露出真实面目的,非近年来不断退坡的新能源补贴莫属。

结合江淮汽车历年的财报看,2014年-2018年五年间,江淮的净利润分别为5.29亿、8.58亿、11.62亿、4.32亿及-7.86亿,合计21.95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2018年期间,江淮汽车及其子公司合计收到各类政府补贴高达87.18亿元,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轮政府补助,总金额约为11.06亿人民币,两者相抵,江淮的实际亏损远超65亿元。

显然,江淮过往光鲜的利润下,背后离不开新能源补贴长期的支持。而潮水退去,焉知裸泳,随着补贴“断奶”,江淮的弊病暴露无遗。

3

巨大的亏损以及排放造假事件,让江淮汽车的股价已经跌破净资产。截至5月9日收盘,江淮汽车收报于5.37元,跌1.14%。

虽然公司的业绩并不乐观,但经年报释放部分风险,叠加公司目前约0.8倍的市净率,公司股价是否已经反映了大部分利空?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实控人和高管持续增持。

2018年2月,公司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江汽控股计划于2018年2月13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拟累计增持不低于2000万元,且不超过2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2018年3月21日江汽控股进行了首次增持。截至2018年12月26日,江汽控股累计增持3179.6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68%,累计增持金额约1.99亿元。增持完成后,江汽控股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25.23%。

除控股股东增持外,2019年一季度,公司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实勤投资也对公司进行了增持。可见,股东们并没有因为江淮目前的面临的困局而失去信心。

那么,江淮汽车该如何扭转当前的颓势?

事实上,江淮汽车除面临补贴退坡盈利瓶颈难破的困局外,其连年来坚持的“多元打法”也备受质疑。

作为一家拥有商用车、乘用车、客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五大业务板块的车企,江淮旗下产品包含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还兼顾帮蔚来“代工”。

然而,盘子越大,操盘愈不易,在缺乏核心竞争力下,广泛的业务让江淮“自顾不暇”。

在市场火热之时,迅速扩张或能促使企业迅速做大,但一旦市场遇冷,前期的多元扩张,则可能成为该企业继续发展的拖累。因此,未来江淮不光是要加速推出高品质新产品,同时也是时候考虑重新定位企业的发展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