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的比特幣背後:低估的價格與全球的共識

最近幾天,全世界的目光又聚焦到數字貨幣市場了,比特幣像裝了小馬達似的,噌噌噌往上漲。毛估估算一下,從3月初的3800美元到現在又漲了近一倍了,就在人們還在橫盤狀態下觀望,尋思可能來一波新探底的是時候,比特幣卻悄然間來了一次逆轉大飛躍。

時間僅過了,短短2個月而已。當然,現在還不能就此判定牛市已經來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是“殺不死”了。要知道,去年年底,當比特幣從2萬美元高位跌落至3200美元低點的時候,整整陰跌了一整年,很多人都心生了一種“比特幣可能會歸零”的消極情緒。

總結一下,產生此種消極情緒的無非三種人:

1、那些看不懂就認定比特幣是騙局的一幫人。奇怪的是,這些人從來不屑於買一個比特幣,但卻堅信比特幣就是騙局。理由無非是比特幣是憑空造出來的代碼,不具備社會價值,現在虛高的價格都是一些人炒作出來的。在他們的認知裡,比特幣要一直跌才符合自己內心的價值判斷,所以趕上一年的陰跌,這些人也開始大方厥詞了,看吧,數字貨幣市場泡沫終於要破裂了,比特幣要歸零了,那些企圖在幣圈實現財富自由的妄人都該洗洗睡了……

2、那些奮然跳進幣圈試圖大幹一番事業的人。這裡大部分人進場都是因為,看到不少人依託幣圈財富自由的成功故事,看到很多人賺的盆滿缽滿,就想自己也踏進來試試運氣。然而,糟糕的是自己才剛剛進場,就趕上無休止的下跌,在幣圈一天,內心的折磨和煎熬就多一天。這幫人無一例外患上受迫害妄想症,最終以一位受傷老韭菜的身份離場了。

3、那些為了炒幣而踏進區塊鏈行業的人。這些人對這個行業的前景,甚至完全不懂區塊鏈。看中的只是數字貨幣市場波動大,可以伺機發一筆小財。這裡有不少人自認是傳統股票行業的K線能手,整天看盤試圖用做多或做空的方式套利,在小試牛刀之後,開始放槓桿,結果幣圈的暴漲和暴跌能分分鐘將這些人爆倉出局。最終這些看似厲害的金融高手,無奈苦笑著自認鬥不過狗莊,以幣圈套路太深,懷揣著各種陰謀論憤然離場了。

朋友不必對號入座,本文要講的重點並不是分析這三類人的內心OS。你或許能側面感知到,那些真正抱有“比特幣會死”思想的人,大多不是基於理性認知得出來的,或許是因為偏見,或許是因為傷害,抑或只是看不懂。換言之,即使比特幣有一天真死了,也不會是以他們所認為的方式。而一旦比特幣成了,真正死了的會是很多人不願跨越的認知鴻溝。

事實上,在比特幣發展歷史上,有過幾次瀕臨死亡的關鍵時刻

1、去年9月份,比特幣被曝存在DOS漏洞和超發漏洞。這類安全威脅可以傾刻間將比特幣積累的共識和經濟激勵系統擊垮,讓比特幣無限制通脹最終成為一文不值的一串代碼。但存在這類安全威脅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發現了,也會很快被修復,畢竟事關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

2、去年11月份比特幣的分叉幣BCH因共識破裂出現一次硬分叉。這次分叉直接導致比特幣從近7000美元的價位跌落至3100美元左右,其背後的兩大利益集團的博弈,讓大家突然感覺數字貨幣背後的壟斷性和利益操控,一時間喪失了信仰。毫無疑問,對比特幣而言其最大的命脈正是鋼鐵鑄造的共識,若共識破裂的話,比特幣喪失價值也是遲早的事。然而,這次么蛾子畢竟只是比特幣的其中一個乾兒子導致的,還動搖不了比特幣的根基。

誠如以上所言,能將比特幣殺死的只有兩點:安全漏洞和共識破產。前者,由於比特幣系統已經運轉了10年,其技術穩固性已經確鑿了,也經歷了各種生死考驗,很難再有致命的安全漏洞出現;再說共識危機,比特幣是全球性跨國界的,其已有的共識也是經過10年時間磨礪出來的,且隨著生態和社群力量的重大,新鮮血液的注入只會讓已鑄就的“共識長城”更加雄偉和壯大,同樣很難再有毀滅級的力量來殺死它。

這樣說恐怕還不夠透徹,畢竟空談共識,只會讓人認為和傳銷一派的洗腦灌輸無差。接下來,我就從自身對行業認知來談一談,比特幣這鋼鐵般的共識究竟是如何鑄就的?也就是說為何比特幣會“殺不死”?

一、POW的運行工作機制

簡而言之,比特幣的正常運轉時基於工作證明機制,之所以從2019年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被挖出來之後,比特幣鏈條就一直持續保持運轉。支撐它正常運轉的正是POW即工作證明機制,也就說誰貢獻了算力,給系統運行提供支撐,誰將獲得系統提供的比特幣獎勵。現在比特幣10分鐘左右出一個塊獎勵12.5個比特幣,價值約9萬美元。這鉅額的經濟獎勵,吸引各大礦池集團日夜不停的投入電力、礦機等為之工作,貢獻算力,維持了系統的正常運轉。關鍵是,挖礦獎勵歸誰是競爭出來的結果,獎勵歸屬也是未知的,要想獲得獎勵就必須得持續不斷的貢獻算力。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很聰明的利用POW挖礦機制製造出了一個“永動機”。這就使得比特幣網絡有了持續運轉下去的基礎。很多人質疑比特幣是憑空造出來的代碼,可以任意增發?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其忽略了比特幣不僅是代碼,更是一個有規則的經濟激勵系統,同樣是一個有礦池、礦機生產商等一個組織生態支撐起來的系統。並且每個區塊都有上千個點對點的交易信息記錄其中,滿足了普通用戶之間轉賬和錢包提現的各類需求,用戶發起交易也需要付一定的手續費來用做礦工挖礦獎勵。

用更通俗的理解來看,比特幣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完備的銀行管理系統,幫助用戶管理資產,處理資產交易信息等。不同的是,比特幣不存在工行、農行等各類銀行的區分,是一個真正跨國界的且24小時工作的分佈式賬本系統。個別銀行還存在破產清算的風險,比特幣反倒是一個更穩定且去中心化的系統,同樣值得信任,同樣可以處理交易信息,同樣能進行資產管理等等。所以,比特幣系統會一直運轉下去,直到有一天比特幣2100萬枚的上限到了,看似每個出塊的系統獎勵停止了,但屆時比特幣或許早已進入應用領域了,其龐大的交易打包需求和交易費獎勵會成為刺激礦池挖礦的主要驅動力。不難看出,POW工作機制的穩固和持續性和比特幣的價值有直接關聯,同時其持續運轉又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不得不說,中本聰就是個天才,比特幣系統更像是個經濟機制驅使的“永動機”,又怎麼會輕易死掉呢?

二、遠被低估的比特幣價格

當初經濟學家郎鹹平想不明白一個不產出社會價值的東西,怎麼就具備了那麼大的價格?恐怕到現在很多人還是不理解,比特幣為何會那麼值錢。提及此,很多人習慣用數字黃金還比喻比特幣,把黃金的存儲量上限和比特幣的供給總量關聯起來,以此來論斷比特幣該飽有一定的價格。但這樣解釋忽略了一個重點,黃金是摸得著看得見的,而比特幣大部分是看不見的,如此解釋只會遭來反感和排斥。

其實,比特幣的價值並非取代黃金,而是成為一個數字虛擬銀行,發揮現在工行、農行、招商銀行等各類銀行的社會記賬價值。試問如果給這些銀行估個值打包上市的話,該是怎樣的天價呢?僅工商銀行一家市值就2萬億人民幣了,而被不少人認為已經是天價的比特幣現在市值僅8000億左右。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分佈式資產管理系統,其現在市值尚比不上國內一家銀行的市值。所以說,比特幣的價值現在被遠遠低估了。很多幣圈大佬諸如寶二爺等甚至揚言比特幣漲到100萬美元一枚,真不是狂妄,也不是忽悠。很多人不理解只是各自對比特幣系統的認知高度不同,所以才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認知。至於比特幣能漲到多少,各位看官自行分辨,如果你和我這樣理解比特幣的話,一定知道,現在價格是被遠遠低估了的。

三、全球範圍內的共識經濟

“共識經濟”的口號已經喊了許久了,還有人說是“分佈式商業”,無論怎樣,都姑且算是在社會經濟和生產關係的一種進步吧。其實宏觀上來講,互聯網時代的經濟紅利是社會體系聯網之後,消滅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一波紅利;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是人被終端化之後,智能速配,社會分工效率提升帶來的一波紅利;未來區塊鏈經濟時代解決的是粗顆粒大數據精細化之後,社會資源和貢獻平等分配的一波紅利。

從大趨勢上來看,區塊鏈融入社會經濟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是遲早的事,而作為區塊鏈經濟的頭號經濟系統,比特幣當下擁有全球最廣泛的共識,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擁有2000-3000萬用戶,儘管這相比70億的總人口還微不足道,但三千萬用戶遠遠能支撐起一個經濟體持續健康運轉,養不肥但也餓不死,倘若一旦比特幣的全球用戶超過1億,10億,那其社會經濟價值則是不可估量的。

對比特幣而言,有著天然的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追溯等特性,這意味著,即使成為全球資產交易管理系統的願景無法實現,即使現實商業支付場景中難以融合比特幣系統,僅僅在暗網洗錢等灰產領域的應用價值,比特幣就很難被徹底消滅了。況且比特幣的最終願景要比現在能做的還要大的多,其最終目的是要滲透進商業的各個環節,成為新一代的數字虛擬銀行。當然,要達到這一步比特幣的技術瓶頸還很大,其高併發處理速度、區塊容量等在效率提升上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還不能承載數以億計的交易需求湧入,但無論是閃電網絡還是各種分叉幣、競爭幣,乃至跨鏈平臺的誕生根本上都是在提升效率上做努力。

所謂共識經濟也可以理解為社群經濟。社群經濟的內核就不是大而全的規模性經濟模型,它的運轉只需要一種叫Token的交易介質,一個支撐Token運營的交易載體,一群持有Token的個體用戶,一旦運轉起來之後,這個社群的成員的一切貢獻值可以被Token量化,即使粗顆粒化的價值也可以被即時激勵,最終的增值回報將平攤給社群內持幣的每個用戶,社會資源可以更公平分配。理解到這一點,就不難明白區塊鏈經濟到底要做什麼,比特幣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說到此,你還認為比特幣能被殺死嗎?(你不信,它早就死了,你信,即使真死了也會重生)

————————————————————

這裡沒有高大上的概念,也沒有生僻的技術說明,只有最通俗的商業、最敏銳的視角、最獨到的見解。本人尚且是區塊鏈行業的小學差生,文章所思所想,皆是碎碎念,圈內人您莫笑,歡迎切磋,圈外人您莫噴,碼字不易。

(作者:鏈上觀,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