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中国汽车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历史,过往大多由民营企业主导,比如在过去10年间频频出击、颇有战果的吉利,如今可堪称作中国海外并购的领头羊。

反观中国国有车企,则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当年沃尔沃待价而沽之时,长安汽车其实一度比吉利更接近达成收购;而在过去两年间,广汽收购FCA、东风收购PSA股权的绯闻也曾流传过,但都无果而终。

“北汽集团已寻求地方政府支持,欲收购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集团4-5%的股份。”这一次,北汽有意收购戴姆勒集团股份的消息再度传来,不禁引发诸多联想:作为国企的北汽,真的能效仿吉利成功完成收购吗?对于北汽和戴姆勒来说,这样的股份变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不是效仿吉利,北汽早有此意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5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北汽集团已寻求地方政府支持,欲收购德国汽车制造巨头戴姆勒集团4-5%的股份。

该报道还称,北汽已经通知戴姆勒这一收购行为,并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戴姆勒的股票。据知情人士称,北汽目前已开始在二级市场建仓戴姆勒股票,该笔收购最终动用资金或超200亿。根据戴姆勒周五盘价计算,5%股份对应的资金是28.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

如果这一消息被最终确认,北汽入股戴姆勒的手段几乎与吉利完全相同。二者的并购手段都是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戴姆勒股票的方式来进行的。相较于双方协商交易股权,二级市场买入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然而,北汽入局的时机比吉利好了不少——吉利获得戴姆勒集团9.7%股份的价码是70亿欧元,而由于戴姆勒集团的股价在过去一年间下跌超20%,如今北汽的“建仓成本”要低得多。

事实上,北汽并非效仿吉利而行,它对戴姆勒股份的期冀早已有之。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早在2015年,北汽集团便试图收购戴姆勒股份。“北汽正在与戴姆勒股份公司谈股份收购事宜,入股成功后,北汽集团将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之一。” 2015年8月,在北京奔驰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如此公开表示,可以确定,北汽至少在4年前就试图收购戴姆勒集团股份。

相比较吉利入股戴姆勒的突如其来。北汽与戴姆勒的携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1998年,当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后,北汽就已经间接和戴姆勒结下合资关系。从北京吉普到北京戴克,再到而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分家,北京奔驰独闯江湖,北汽与戴姆勒关系匪浅。

目前,在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的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中,北汽集团持有51%股份,戴姆勒持有其余49%。2013年11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实现交叉持股:戴姆勒集团持有北汽集团旗下乘用车公司北汽股份12%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北汽集团则控股北汽集团与戴姆勒集团合资的公司北京奔驰。

吉利能够在戴姆勒方面多次拒绝后仍能最终成功入股,那么与戴姆勒打了20多年交道的北汽,要入股戴姆勒显然不存在明显障碍。对于加身双方合作来说,这次资本操作显然也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

困局中的戴姆勒,难对北汽说“不”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或许因为北汽与戴姆勒多年的交情,或许因为同样来自中国的吉利已有先例,至少目前,戴姆勒仍未对北汽入股表达明确反对。

另一方面,处于困局的戴姆勒,似乎也没有底气对来自中国北汽的热钱说“不”。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今年一季度,除了金融业务,戴姆勒集团各版块利润全线下滑

日前,戴姆勒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今年第一季度戴姆勒营收为397亿欧元,与去年基本同期基本持平,但税前利润大幅下滑,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16%。其中,戴姆勒的“长子”梅赛德斯-奔驰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同比下降幅度达到37%。

造成戴姆勒和梅赛德斯-奔驰利润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奔驰在全球都出现了销量衰退。今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和smart品牌在欧洲的销量下降4%,在美国市场销量下降9%;而在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总销量下降3%。近年来,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原本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即使在2018年的车市寒冬中也不例外。2019年的第一季度的表现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戴姆勒最近面临的麻烦还远不止这些。今年4月,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开始调查戴姆勒公司,怀疑该公司在6万辆奔驰GLK 220 CDI车型上安装了可在尾气排放检测中作弊的软件,这个软件在汽车进行检测的时候,会让汽车达到环保水平——这一事件如果坐实,性质几乎与当年大众的排放门一样。当年大众也就是因为相同原因,被美国政府罚款了180亿美元,间接导致甲壳虫、尚酷、辉腾等经典车型直接“绝种”;如果奔驰在利润下滑时也面临巨额罚款,后果将相当可怕。

在这样的局面下,戴姆勒已经开始大幅缩减成本。就在smart品牌半数股权被中国吉利收购后,戴姆勒又再次传来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称,即将接替蔡澈担任戴姆勒CEO的康松林计划裁员10000人。中期可能会从目前的29.87万名员工中裁减1万人,猜测会与宝马采取类似的方式,让部分员工提前退休。

恰好,今年5月又是蔡澈与康松林交接的重要节点,可以预见的是,新官上任的康松林必定会从多方面对戴姆勒有所动作,在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际,戴姆勒还选择大幅裁员,由此可见,其情况并不乐观。

对北汽来说,戴姆勒的大腿必须抱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戴姆勒和奔驰作为汽车的双料发明者,德国工业的骄傲,如今已经开始在新时代的竞争中掉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能源汽车电池,通信技术,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等各项汽车新技术,奔驰都难称行业领先。而在中国市场,“女硕士坐引擎盖维权”一事余波刚平,由此对奔驰质量、服务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则仍在持续。

尽管如此,对于北汽来说,戴姆勒仍然是一根不能不抱的大腿。

事实上,北汽集团如今的主要利润,正来自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刚刚经历重创,正大病初愈,尚待恢复元气;北汽新能源虽然势头不错,但羽翼未丰,尚难顶大梁;北汽旗下其余品牌则表现欠佳。2018年,北汽股份的毛利达到370.06亿元,同比增长4.2%。但其中北京品牌的亏损加剧,毛利由2017年的-26.79亿减至2018年的-35.16亿——除了新能源乘用车,北汽在2018年所有自主板块均出现销量下滑。绅宝同比下降24.1%、北京同比下降22.4%、威旺更是同比下降82.9%。

北京奔驰则贡献了北京汽车2018年度总收入的89.1%,再算上福建奔驰,与戴姆勒相关的收入,占到了北汽集团的总收入的九成以上!

对北汽而言,入股戴姆勒一方面可以绑定更加深度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便于获取技术、管理经验等。面对已经先下手为强的吉利,“老大哥”北汽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事实上,近年来北汽不断在加深与戴姆勒的合作与投资。2017年7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引入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2018年2月,戴姆勒成功入股正筹备独立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持有后者4.79%股份。

去年年底,继宝马增持华晨宝马后,曾有消息传出,戴姆勒也有增持北京奔驰所占股比的意愿,计划从49%提升到65%。业内普遍认为,戴姆勒希望通过增持,试图在华业务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将北京奔驰利润并入报表,用以缓和戴姆勒营业额下滑的态势。

尽管双方迅速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在戴姆勒和北汽间必定存在博弈。半年后,全球主要车市普遍进入“寒冬”,车企的销量和利润逐渐下滑。此番北汽入股戴姆勒,不但是一次车市寒冬中的抱团取暖。更显露出北汽方面的决心和态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戴姆勒和北汽还是互相帮衬的好,一场恶斗只能是两败俱伤。

汽湃观察  | 谁也离不开谁,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传闻的背后

对于入股戴姆勒的传闻,北汽方面最新的回复是:暂无官方消息披露。既没有确认,也没有否定,一切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北京吉普诞生于1983年,比上海大众还要早——北汽曾经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如今成为国有车企中率先走出去的代表,也不足为奇。

戴姆勒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而北汽的未来发展也离不开戴姆勒,无论这次股权变更能否最终确定,北汽和戴姆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肯定会继续携手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