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做百姓需要的執行法官

他為“老賴”接過站,他為當事人“說過媒”。他用決不放棄的執著發現“破綻”,他用設身處地的敏銳尋找突破。他給自己定下目標,要做百姓需要的執行法官。他就是海淀法院執行實施二部法官李欣。

近兩年,李欣帶領團隊共辦理2千餘起執行案件,拘留52人,實際執行標的近4億元。除此之外,他還向公安機關移送拒執罪3件,3名被執行人均獲刑,其中北京市首例因拒不騰退獲刑等案件,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李欣:做百姓需要的執行法官


抽絲剝繭,刺頭“老賴”獲刑

2017年7月10日,隨著被告人張某因拒不履行判決被判處拘役三個月,一起綿延近二十年的糾紛終於劃上句號。

當張某當庭表示悔過時,坐在旁聽席的李欣輕嘆了一口氣。他很難將眼前的張某跟兩個月前那個情緒失控、惡語傷人的女“老賴”聯繫在一起。

自1999年起,張某便佔用香山一處公租房。十三年過去了,租賃合同早已到期,但張某非但從未繳納過房租,也拒絕騰房。2016年5月,海淀法院判決張某將涉案房屋騰退交還給海淀區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並給付房屋佔用費及違約金37216.78元。

然而,張某卻以“判決結果不公”為由,拒不履行生效判決,她罵走了上門的原告公司負責人,還讓多次登門的承辦法官李欣吃了不少“閉門羹”。

瞭解執行工作的人都知道,這種騰房案件最是棘手。但熟悉李欣的人也都知道,他絕不輕易向困難低頭。見督促當事人主動履行這條路走不通,李欣決定採取強制措施。經過走訪調查,李欣瞭解到張某之所以態度強硬、拒不騰房,並非如她所聲稱的用於居住,而是利用涉案房屋開設了一家超市。超市經營狀況穩定,為張某提供了可觀的收入。綜合財產查詢協執單位反饋的張某存款信息,李欣做出了一個判斷:張某完全具有履行能力。

儘管心中有數,李欣仍打算“先禮後兵”。2017年4月,李欣及其團隊再次來到張某家中,談清理又講法律,告誡張某要依法履行。但張某卻一如既往,以叫嚷謾罵拒不履行。但不同的是,見證執行過程的公安民警在旁邊記錄著張某的舉止,這將成為讓她自食其果的證據。當張某下一回見到李欣時,她的雙手已經戴上了手銬。

張某被依法拘留後,懾於強制執行的壓力,她久未露面的家人繳納了全部執行款,並將涉案房屋騰空後交還給申請執行人。但是,張某必須為她抗拒執行的行為付出代價。作為北京市首名因拒不騰房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老賴”,張某的下場也成為眾多騰房案件被執行人敲響了警鐘。正是憑著這份不服輸的“較真”,讓李欣練就了一顆探尋真相的聰慧細膩之心。在奔走在捍衛司法權威、守護合法權益的艱辛路上,他用行動向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做媒”牽線,夫妻破鏡重圓

“無論什麼人,我只需跟他聊個十分鐘,大概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心裡怎麼想的。”26年的執行生涯,已經將李欣錘鍊為執行戰線的一員老將。他不僅能一眼看穿“老賴”的套路,還能敏銳洞察到當事人的真正需求。

40多歲的老張是北京某超市的員工,生活雖不寬裕,但婚姻美滿,與妻子單女士育有一子。誰知夫妻間平淡的生活卻橫生波瀾。

原來,老張的姐姐因與單女士有矛盾,就時常在老張面前訴說單女士的不是。時間久了,老張也對妻子不滿起來。終於有一天,在因家庭瑣事爆發爭吵後,雙方都覺得“這日子過到頭啦”,於是來到法院,要求離婚。2016年,兩人終於離婚,法院判決婚內房屋由單女士所有,女方向男方支付折價款130萬元。

判決並沒有為兩人間的緊張關係畫上句號,由於單女士未支付折價款,老張很快申請了強制執行。在李欣第一次見到他們時,雙方正在執行局的談話室外吵得不可開交。

李欣並未急於上前打斷,而是坐在旁邊觀察。聽了十來分鐘,他發覺二人的感情並未徹底破裂,走向離婚是因為親屬的壓力,也緣於長期缺乏溝通。如果直接強制執行,將兩人的房屋拍賣後分割價款並不困難,但這樣做對二人都沒好處,更何況他們還有個正在上初中的兒子。

就在此時,現場的一個細節吸引了李欣的注意:兩人無論怎麼爭執,只要提到孩子都還能保持克制。這個發現,讓李欣心中有了底。孩子就是解決案件的關鍵。他決定在看似矛盾重重的雙方間搭起一座橋。

說幹就幹一直是李欣的工作態度。他先與老張談話,分析他身上的毛病,指出單女士對家庭的辛勤付出。幾番規勸、辨法析理之後,老張有些感觸,承認自己也有不對,脾氣急,在生活中“愛摔盆子打碗”。趁這個機會,李欣把話題引到孩子身上,說明父母的矛盾可能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不良影響。果然,提到孩子老張再也坐不住了,他激動地表示願意痛改前非,包容尊重單女士,重新修復家庭關係。

為解決執行案件,更為挽救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回過頭李欣又與單女士促膝談心,勸她珍惜夫妻情分。兩人都已過不惑,且結婚十餘年才有一子,十分不易,更應以感情為重。一番勸解之後,單女士也回心轉意,懊悔自己對不起孩子,表示要改掉自己以往愛玩牌的毛病,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李欣又因勢利導,將老張願意改正錯誤的態度告訴她,“何不給他個改正的機會?”最終這起案件以老張撤回申請結案。

這還不是案件的結局。當年冬天,這對曾經的當事人拿著結婚證,專程向李欣表示感謝。直到今天,這仍是李欣辦得最得意的案子之一。這種為當事人著想的品質,不但讓這起案件中的當事人“破鏡重圓”,也讓更多申請人對海淀法院多了一份期待。


李欣:做百姓需要的執行法官


情理兼容,巧解父女心結

為方便當事人聯繫法官,執行局在服務大廳裡張貼了每位執行法官的辦公電話和手機。於是,常常天還沒亮,一連串鈴聲已不斷響起。辦公室裡,電話鈴聲也經常此起彼伏。

李欣有時候也難免有這樣的感慨:“如果每天連電話都接不完,還怎麼工作。”儘管如此,他卻絕不會將不該有的情緒帶入工作。在接聽每個電話時,李欣總是耐心細緻地向當事人說明案件進展以及下一步的走向。為免在外出時漏接電話,他還自掏腰包裝備了藍牙耳機,“一個案子牽著一個家庭的擔憂,法官多說一句,當事人就少了一份憂慮,”李欣笑道,“累是累,但沒辦法,誰讓老百姓需要這樣的法官。”

但也有一些電話讓李欣感到欣慰。他曾接到這樣一個電話:“李法官,太謝謝您了,我閨女現在真的長大了,天天回家給我們做飯,陪我們老兩口聊天……”與李欣通話的是被執行人徐某,而他口中的閨女洋洋曾經與他對簿公堂。

洋洋自幼父母離異,由父親徐某撫養長大。但為了一套房屋的歸屬,她將徐某訴至法院。2014年,洋洋勝訴,又因房屋的執行問題來到了海淀法院執行局。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父女間的激烈矛盾讓這起案件成為“骨頭案”。儘管棘手,李欣卻不願放棄,他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瞭解糾紛的背景。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約談當事人,核實案件情況,他找到了此案的關鍵點——洋洋擔心父親再婚之後會偏向繼母,於是便想將房屋握在手裡。

另一邊,徐某雖然生洋洋的氣,但他更心疼閨女。“法官,天越來越冷了,洋洋好幾天沒回家了,她的厚衣服都在家呢。”看著這對父女,李欣心中萌生一股子怒氣。烏鴉尚有反哺之情,更何況人呢?

仔細考慮之後,李欣再次約洋洋進行談話。這一次,他不說法,只講情。“你總是說父親的不是,那你為父親做過什麼?你為父親做過一頓飯嗎?你給父親端過一次洗腳水嗎?為什麼總是想著索取而不付出呢……”在李欣的“質問”下,洋洋哭了出來,她向法官表示了自己的悔過之情。

李欣趁熱打鐵,再約徐某與洋洋當面詳談。面對女兒,父親也說出自己心中的顧慮,他早就打算把房子給女兒,又擔心女兒年紀太小,房子會被前妻“搶走”。在李欣的主持下,這起執行案件以和解結案。這才有了之前電話中的一幕。

愛較真,鐵面無私,辦起案來卻又入情入理,這是執行法官李欣的“多面”生涯。年輕同事總是佩服李欣,佩服他能在最棘手的案件中找到迎刃而解的最好辦法。但在李欣看來,最讓他得意的是他親手化解了一個個案件背後的矛盾。在他看來,案結事了不是真正的結案,讓人們明白道理,真正獲得幸福才是百姓需要的執行法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