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神演义》没有进入四大名著,而《西游记》进了?

苏群朋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故事,也是一部具有醒世意义的真正优秀的作品。

此书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以及封神的跌宕起伏故事,武王伐纣、商灭周兴。书中有姜子牙、哪吒等让观众喜欢的众多生动鲜活人物。闻太师、申公豹等代表了维护殷商王朝的邪恶势力,而姜子牙、杨戬等则代表了西周的正义势力。

此书的观点是“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书中,“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观众着迷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然而,道教史上并没有阐教和截教,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详。鲁迅解释说: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小说中把“阐教”写成正,“截教”写成邪。封神演义的最终奥义其实是西方教和阐截两教、也就是佛教和道教势力之争。

作品的本质无疑是影射赤裸裸的社会现实——“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本来君是臣的纲,臣是没有什么纲的,作者则认为臣也也应该有个纲,虽然君臣之间还有主有从,但不再是绝对服从关系,而是有条件的服从,这个条件就是不坏对方的纲。

这个条件好象一种契约,使君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契约关系。这种“君臣契约论”虽不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朗,却也有相似之处,而作者所处的年代比卢梭早了二个世纪。这种“君臣契约论”体现了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封建纲常思想(作品中代表旧王朝)是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的,但它同时又和封建社会一定的政治路线(作品中代表新王朝)相矛盾,封建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自身的矛盾如何解决,《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由于历史的局限,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

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

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在当时是有非常大的成就的。


刀墓手札


首先.四大名著必须是反映中国的历史,或是值得大家学习深思的,或是反映深刻哲理的永世流传的经典著作,而《封神演义》只是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其中一个朝代商朝的兴衰,并没有四大名著的影响,所以可能没被列入, 2.从名气上来讲,封神榜几乎可以和西游记他们并列四大名著,然而从艺术上讲,它不但和四大名著差距甚远,就连四大名著以外的很多作品也在其之上,其内容过于侧重于神仙斗法,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功力都不如四大名著 ,而且弥漫着严重的简直无厘头的宿命论,比如为了破解十绝阵,神仙们派出了十个弟子,可是在这之前,神仙们已经知道这十个人破解不了,肯定会死,但是仍然派他们去,并且说,这是他们的命,命中该他们都死掉。语言上封神榜也和四大名著的水平差距很远,西游的诙谐,三国的凝练,水浒的生动,红楼的精准,都是封神榜拿不出可以与之匹敌的。研究封神榜的文学家,数量和质量也不能和四大名著比,也不能和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等作品比。

借用研究者的话来说:封神榜偏于叙事而略于写人;写人是注重其神性而忽略其人性,名目繁多的法宝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写人性时也有夸张和绝对化的倾向;有个性的人物也未能“从一而终”;书中多数人缺乏现实生活基础,人物行为缺乏必要交代。这样一来造成人物性格不够明朗,场面描写流于程式,情节颇多雷同。齐裕焜认为《封神演义》的部分语言不是剽窃前人就是文笔拙劣。

目前很多文学专家还在争论,封神榜是开创性的小说佳作,还是拙劣的宗教作品?所以,一个艺术性方面还不能得到一致肯定,甚至是否值得我们研究都存在争议的小说,自然是无法拿来和四大名著比较的 3.因为封神榜不符合高层统治者的意愿,《封神演义》写的是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的故事,这显然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愿看到的下场!

而四大名著里,即使是《水浒传》这样的农民起义最后还是回归了政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美食那些事儿


我们今天所谓的四大名著,其实是从明朝的“四大奇书”来的,四大奇书我们都知道,《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前三本都不说了,简单先说一句第四本:

这本书太毁三观了,任何人在评选的时候都不会把他评选到通俗文学的范围里的。

在民国时期,由于梁启超等人对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的重新发掘,把《红楼梦》加进去了,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四大名著”。

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封神演义》不能成为所谓的“四大名著”呢?

这个话题我们其实需要从明朝的一个出版家说起:

从宋朝开始,“说话”、“杂剧”,也就是今天的评书、相声、话剧一类的民间曲艺形式就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了,从宋到明的几百年里,无数文人已经开始将一些故事开始整理成文,比如《窦娥冤》,亦或者《黑旋风双献功》这样为后来《水浒传》打基础的文本出现。

但是这种文本还是稍微文艺一些,于是就有一些读书人开始说话人用作提纲的“话本”开始编纂成小说让人们观看。然而明朝是一个商业已经比较发达的朝代,所以这时一个著名的出版社余象斗出现了。

余象斗觉得,虽然像《西游记》这样的作品很好看,售价也很高(10两银子一本),但是你不能让观众朋友天天看《西游记》吧?于是余象斗大笔一挥,就开始写了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反正消费小说的阶层已经形成,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然而余象斗毕竟是出版社,也不能天天写小说,所以他就必定需要找一些人专门来写小说,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通俗小说,就是这个时代形成的。这就间接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那些仕途不顺利的读书人,至少没事了写点东西赚点钱,这么发展了几十年,专职写手就诞生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就问世了,我们知道,作为民间小说的评比,在明朝肯定不会像作协那样评选民间不爱看的小说出来,《封神演义》问世后老百姓不认为是“四大奇书”,其实意思就是这本书写瞎了,和一般的小说差不多。

至于我们今天还有人在读《封神演义》,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作者许仲琳重新梳理了中国古代的神仙体系,对我们了解古代各种神的职能方面有了一定了解。

那么,《封神演义》到底哪点不如西游记?

简单的说,《西游记》其实是一本集成型作品,在小说水平发展还处于早期的时代,西游记这种作品是从《大唐西域记》一路让各种艺人反复揣摩,表演,优化,最终才形成了《西游记》,当然会好看。就好像国庆档的电影《羞羞的铁拳》,人家的剧本是从小剧场一年三百多场优化出来的,自然笑点满满。

但是许仲琳是自己重新编排故事,艺术成就自然就差很多。真正由一个人独立创造小说还比较好看的,我们只能在清朝去找了,比如红楼梦,镜花缘。

当然用今天普遍的观点,封神演义真的是写瞎了……


酒骑风


封神演义之所以没有进入四大名著,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文学价值。

四大名著四大特点

四大名著分别代表了四种文学手法,《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写法,《三国演义》是历史主义写法,《水浒传》和《西游记》是浪漫主义写法。而除了写法不同之外,他们的文学价值也都很高。比如《三国》的谋略,《水浒》的人物性格,《红楼》的文采,《西游》的阴阳五行文化。

封神演义四不像

封神演义的价值在于对中国神话谱系的梳理,但从文学角度来说,文字没有红楼华丽,人物没有水浒鲜明,故事没有三国严谨,神魔与西游雷同。因此不被归类为五大名著,也就很正常了。封神演义更像今天的网络小说,文笔一般,但故事情节吸引人。相对于封神演义来说,《金瓶梅》《聊斋》都有呼声进入五大名著。


白希文


因为中国人的欣赏水平太低!

读读红楼,猜猜谜还行!

看看水浒,意淫下,江湖也中!

看看三国胡编乱造也不错!

要欣赏封神的原义,则是极大的困难!

当然也有极聪明的人,他们明白封神的意义,但却不敢言!

封神就是对儒家文化极大的讽刺!

一 书中写纣王荒淫,哈哈,王后,杨、黄三妃,加上三妖,也就六个。写儒家至圣周文王,百子!很难想像,就六个女人能给他生100个儿子?

二 书中三教,西方教是佛,道闸是道教,截教就是儒!通天教主,呵呵,好像孔二也有个通天之类的称呼,孔二的教义就是有教无类,和通天教主一个德性!

类似的写法,书中还有很!如是所想,那个读出味道的儒生,敢写,敢说!他不要功名富贵了?


小小_天天快乐


《封神演义》与四大名著有明显差距,一是文笔的差距,四大名著产生了多少大家如今还耳熟能详的句子:“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等,《封神演义》一时间你能想到啥?二是作品思想深度远远不及,四大名著不管是仙佛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远非《封神演义》可比,比如《西游记》,如果认为它是宣扬佛法的就太肤浅了,唐僧到达西天,因为没行贿,得了无字的佛经――这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鞭笞吗?四大名著中的各个角色,包括主角配角,哪个不是个性鲜明极具现实性?以致于今天你说某某人像四大名著中的某某,全无违和感,因为这些角色不管是仙是妖,身上都有人性。而反观《封神演义》,有人性具现实性的,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连勉强比较出采的妲己这个角色也莫名其妙,为坏而坏……从这点看,《封神》拍马也是赶不上四大名著的。


梦话古今


这个问题有水平,也很好回答。从相同点和异同点说起。

相同点:

第一,《西游记》、《封神演义》都有历史背景。

《西游记》玄奘法师。

《封神演义》武王伐纣

第二、《西游记》、《封神演义》都有宗教背景。

《西游记》扬佛抑道。

《封神演义》扬道抑佛。

第三、《西游记》、《封神演义》都是神话作品。

第四、《西游记》、《封神演义》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观音菩萨,在《封神演义》中是慈航道人。


异同点:

《封神演义》只是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以扬道抑佛为宗教背景,将神话故事“装“进去。

《西游记》以大唐玄奘的故事为历史背景,以扬佛抑道为宗教背景,将神话故事写进去。但是,《西游记》更多的借助神话故事反应当时的社会问题,而《封神演义》中反应的社会问题不多,所以,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而《封神演义》不是。

另外,《西游记》虽为四大名著之一,但是里面矛盾问题太多,而且有的问题是硬伤,无法解释,一部作品出现诸多这样的情况,唯一的可能就是《西游记》应该不是吴承恩一个人写的。


玉垒浮云辩古今


主要原因还是造反有理,你想想,人家纣王文治武功,八百诸侯臣服,天下归心,外有闻太师坐镇讨伐外敌,内有比干忠心耿耿辅助朝政,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就因为西岐的文王,武王等要当皇帝,就置国家内乱于不顾,硬扣罪名到纣王头上,还打着奉女娲娘娘的懿旨,什么纣王无道?什么纣王好色?历朝历代的,哪个皇帝不好色?哪个皇帝不是后宫佳丽三千人?还把满天神佛都请下凡间,为了一个人能当上皇帝,连神仙都在劫难逃,所以,后来的皇帝哪一个不是说自己是“天命所归”?哪个不是说自己出世时有那些那些的神迹? 以彰显自己的“受命于天,既寿且昌”?哪个不把自己神化了的? 就是怕其他人学《封神榜》里的找个借口把自己的江山推反了


龍的傳人52787237


首先四大名著说法太现代,古人习惯的说法是“才子书”。很简单的道理,《封神》的文笔跟《西游》比差太多。《西游》不但故事离奇,人物丰满,而且里面的诗文也是顶呱呱的阳春白雪,绝少陈词滥调。《封神》一比就不行了,情节流水帐;人物干瘪,只靠法术和法宝撑着;诗文极少且无趣。所以,所谓名著就是各方面综合实力都是顶级,跟题材无关。


谜语君之探秘哪吒城


讲道理封神演义在以前那个年代就好比现在的网络那种小说一样,我是中学时代读的封神演义和水浒传跟三国,西游记,红楼梦没看,明显感觉封神演义这小说内容深度不够,看完以后只是对里面的各种法宝感到稀奇,而我读水浒读到结局都快哭了,长大以后慢慢反思了水浒里面宋江起义的失败,明白了为什么作者施耐庵会被朝廷砍头,而封神演义乍一看好像是一部反抗暴政,明君代替昏君的反抗史,后来想一想好像就是阐教他们欺负截教而已,书里面侧重点也是小的打不过就找师傅师傅再打不过就请圣人级别,到最后圣人大混战,然后截教就剩下一些小鱼小虾了,最重要的是西游记塑造的唐僧师徒形象深深印入国民脑海里,而封神演义,很可惜,通篇都没什么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你说出一个人物来大家能比较容易说出这个人的特点,但是很难像孙悟空那样给人一种正义的化身的那种感觉。我认为封神演义不如西游记算是比较合理的,确实有不小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