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有媒體曾稱:超人的長江實業、大劉的華人置業、四叔的恆基兆業、郭主席的新鴻基、鯊膽彤的新世界發展,聚齊五顆龍珠,可得香港經濟半壁江山。

然而最近,香港地產圈發生了幾件事:李兆基宣佈不久後要卸任擔任將近半個世紀的恆基兆業主席職務,接著,李嘉誠又因屈臣氏的事被扯上頭條。

其實,從歷史眼光看來,這些如今在國內外CBD、酒店、住宅等地產領域叱吒風雲的大佬們,大多從上個世紀初出生,大多經歷一個完整的世紀,也大多也親眼目睹了國家最分裂的歷史。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大多更是都有相似的人生境遇,相似的時代背景,相似的打工經歷,甚至連心酸起來,都是相似的。

超人的長江實業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有關李嘉誠的商業和政治智慧,可以從和長江集團總部大樓毗鄰而立、但是卻高低落差的中銀大廈、匯豐銀行大樓窺見一角。

長江中心283米的高度,據說是由李嘉誠親定設定,他說要高過旁邊179米的匯豐銀行,但是要低於另一旁367米的中銀大廈。

風水之說純屬娛樂!匯豐銀行和中銀大廈在政治上代表了什麼,大概再沒有誰比李嘉誠能透徹得更領悟。就一如在北京東長安街緊鄰中國政治心臟最核心位置而立的東方廣場,那其實是一個凝聚了巨大政治智慧的商業建築。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生於1928年7月的李嘉誠被譽為香港超人,他以70多年的從商經歷書寫了一段商業史上的傳奇。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 1939年6月,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中。1943年,李嘉誠的父親因勞累貧困成疾,鬱鬱而終。一家的重擔從此落到了李嘉誠身上,不足15歲的李嘉誠被迫輟學,獨立謀生。

他在茶樓當過跑堂,甚至曾經因為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客人身上,險些被炒魷魚,他在舅父的公司當過端茶遞水的小學徒,寄人籬下;他還在五金廠做過推銷員,做過“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不過,性格沉穩的李嘉誠並不安於現狀,他很快又辭去了推銷員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膠公司,18歲便當上了部門經理、20歲升為總經理。

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塑膠廠,“長江”的廠名取自於“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這無疑顯示了年輕李嘉誠心中的宏圖大志。就如同安邦或萬達等這些企業的名字,都被創始人寄寓了無限想象。

辦廠初期,李嘉誠也遇到過各種麻煩,但因為其勤奮努力與超越常人的商業才能,一一化解。1957年,李嘉誠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膠花,並立即成為了熱銷產品,並由此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1958年,李嘉誠開始涉足地產生意,先後在香港北角、柴灣建工業大廈。1967年,香港一度發生暴動,地價一落千丈,李嘉誠就是在此輪地產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價購地,從此奠定了其商業王國的基礎。

1971年,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誠又趁著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際,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1978年,長實與匯豐銀行合作,重建華人行,他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的事業也隨之步入高,而和黃一役,也使李嘉誠獲得了“超人”的美譽。

1984年,“長江實業”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1986,長實已名列香港十大財閥之首。

同樣在八十年代,李嘉誠開始進軍海外,1986年購入以加拿大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並通過一連串動作最終獲得赫斯基95%的股權,然後將其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這一交易,也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李嘉誠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內地投資商機的香港企業家。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1997年是李嘉誠在香港和內地實業膨脹發展的另一個關鍵節點。在一頓影響深遠的早飯之後,他一度將長和系旗下幾乎所有的業務悉數引入內地,而內地在這之後的蓬勃發展,又同樣為長和繫帶來了巨大商業紅利。

近年來,李嘉誠的投資方向又開始瞄向歐洲,特別是英國。至2015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甚至被英國媒體評價為“買下了英國”。

而與此同時,自2012年以來,在“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的警訊聲中,他又在不斷處理其位於中國內地的資產。就在其宣佈退休之前,又賣掉了廣東的3800畝土地,再次從內地套現退出。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有人說,李嘉誠從內地持續撤資是因為提早遇見了房地產泡沫風險。這一判斷,可能是對李嘉誠商業智慧的正確評估,但卻絕對是對李嘉誠政治智慧的嚴重羞辱。

大劉的華人置業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被香港狗仔稱為“大劉”的風流人物,以傳奇的發家史和一眾女明星的緋聞,曝光度甚至高過首富李嘉誠。大劉的輝煌半生,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故事,更是煌煌半世紀,香港風雲變幻的一個縮影。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自小出生在香港的小富之家。在家庭變故後做過各種家務,在父親的反對下單幹,把吊扇生意做到了北美。成本價不過30美元的吊扇,在美國卻賣出了100美元的高價,就這價格,眾多經銷商還絡繹不絕登門拜訪,只求拿到吊扇的銷售許可。

短短兩年,昔日的窮小子就變成了腰纏萬貫的土豪,也就從那時起,“大劉”的稱號開始流行。

上世紀80年代,空調進一步普及化,吊扇的生意已經趨於平淡,做實業又相對比較辛苦。股市雖然風險大,但錢來的是著實快。再三思索,劉鑾雄決心進軍資本市場,讓一代老牌港企聞風喪膽的“股市狙擊手”正式入局。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1985年至1987年三年間,劉鑾雄先後向能達科技、華人置業、中華煤氣和香港大酒店四家上市公司發起挑戰,這四家上市公司均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生意,四戰四勝,名聲響徹香江兩岸。


當時在股票市場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劉鑾雄,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番勇氣也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從此,劉鑾雄“股市狙擊手”的名號人盡皆知。但凡與他沾上邊的股票,都會像脫韁野馬一樣,股價蹭蹭地往上漲。

細數這大半個世紀香港富豪的發家史,不難看出,絕大部分的財團都與地產沾邊,劉鑾雄也不例外。一頓操作猛如虎,當時劉鑾雄手握香港眾多優質物業,一度被譽為銅鑼灣鋪王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80年代末,嗅覺靈敏的劉鑾雄便開啟了大陸的投資生意。從1998年起,他就開始大規模投資大陸,投資版圖涉及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個成績,累計投資規模高達200多億。

風流大半生的劉鑾雄這些年過得並不順坦。2015年,劉鑾雄深陷“賄賂澳門高管歐文龍”一案。隨後便傳出他罹患腎衰竭、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多種病症。花甲之年,本是眾多香港超級富豪的享樂年齡,可劉鑾雄卻因為身體不支,日薄西山……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獅子山下,維港之濱,香江河畔向來不缺故事,只是缺了有膽識、重情義的風流大亨劉鑾雄後,就少了幾分風采。

四叔的恆基兆業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寸金難買寸光陰,1000億也是。

香港著名財團企業恆基兆業宣佈,公司創始人、也是香港四大財團天王中唯一還在崗的李兆基,將於5月28日股東大會後卸任已由其擔任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主席及總經理職務。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91歲的李兆基是至今為止於全球財富排行中佔位最高的華人企業家。在1995、1996、1997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連續三年成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並居全球第四的高位。

若從7歲接觸生意開始算,他已有整整84年的工齡。

幾十年來,並樓無數,並因此留下一句名言:“寸土必爭”。

內地改革開放後,李兆基也及時前往投資,大舉發展,並派長子李家傑長期坐鎮指揮。北京火車站旁的恆基中心、朝陽CBD的環球金融中心、上海恆匯國際大廈及名人商業大廈、瀋陽國際金融中心等都是恆基兆業的標誌性項目。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70年代中期,李兆基就已開始推動多元化的經營;90年初,李兆基大炒日本債券,賺到翻番的利潤,獲得超過千億的回報,並贏得“股神”的名號。

他還有個人人稱道的外號——“鐵算盤”:對集團屬下的業務,以及轄下的地盤、面積、價格、可供發展什麼副業,都瞭如指掌。

低調、從簡、熱衷慈善,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郭主席的新鴻基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子承父業、遭遇綁架、精神抑鬱、豪門奪權、兄弟反目、廢黜董事、自立門戶…郭炳湘的一生經歷波折。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若非這個香港地產界影響力排名第一的地產商在事業起飛階段病逝,香港財富格局重寫也未可知。

自郭炳湘經歷1997年的綁架案時起,他的人生軌跡也在悄然的發生著改變,與他相關的堪比戲劇性的故事也在一環扣著一環的真實而又現實的上演著。

好比核聚變,當無數個輕原子核結合成較重原子核時,會大爆發,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曾記否,新鴻基在新任董事長、二代掌門人的帶領下,一度超越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一時無兩的“地產巨無霸”。

看今朝,在香港商界,68歲的郭炳湘正值事業發展黃金期,他本人也沒有立遺囑,近三年正積極發展房地產,兩子一女還沒正式接班,而他有意拓展自己的商業王國,若非這一倒,他可能會商場再戰十來年,要知道李嘉誠也是90歲才退休。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鯊膽彤的新世界發展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從十五歲逃荒進金鋪打雜、入贅到成為周大福集團及新世界發展創辦人,再到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左手是珠寶,右手是地產,鄭裕彤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鄭裕彤曾經是香港獅子山精神的代名詞:不畏艱辛,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精神,加上超越常人的智慧與眼光,他在逆境中逆流而上,一手締造了自己的財富帝國,他代表著香港經濟最輝煌的年代,和典型的香港企業家的打拼精神。

除此之外,鄭裕彤雷厲風行,十分大膽,有“鯊膽彤

”的外號,但同時他格外重視細節,驗證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這也是後來周大福能在香港立足、上市的重要原因。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20世紀40年代,在香港做金飾品的業主很多,要在激烈的市場裡站住腳非常困難。當時一般金鋪的黃金成色都是99%,即九九金,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鄭裕彤決定首創推出四條九(即含金量99.99%)足金,較三條九金(即99.9%)含金量更高。

但這個極小的細節差異方法雖然立即使得顧客盈門,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每賣出一兩金,都要虧幾十塊,很多人都反對這麼做。鄭裕彤認為這時候掛牌子比賺銀子重要,權當其中差價的幾十萬做了廣告,堅信買家的口碑是金鋪這個行當千金難換的。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短短兩年,四條九金就靠金不“煲水”口口相傳,贏得了可觀的市場佔有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富豪大家族中,鄭氏家族無疑是一股清流。鄭裕彤一生簡樸,不喜歡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車,卻時不時去擠地鐵,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飯。

他不愛桃色,愛打牌,其中最著名的江湖段子是許家印通過打牌打動鄭裕彤,從而拯救恆大的故事。鄭裕彤沒有與香港娛樂圈的八卦緋聞,他唯一的一個妻子是原老闆周至元的女兒;子孫也多畢業於美國的常青藤大學。

結語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香港簡史》曾有一段描述:“這塊彈丸之地存在著激烈而殘酷的生存競爭,許多從四面八方到此謀生的人,很快便會被這裡的環境同化,成為‘香港人’。”

“香港人”是真有經商頭腦。

香港的富豪,多集中在金融、地產、商貿和運輸,甚至有人說,香港的傳統經濟產業過於強大,過於創新和變革的互聯網行業,反而很難在這裡生存。

霍英東日後發跡,還經常帶子女參觀自己曾經住過的貧民窟,不忘教導子女自己的當年經歷,莫忘初心;李嘉誠後來回憶,“最大的心願是一天能睡上七個小時”,想必是說出了那個年代眾多大佬的心聲。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時代已去,在有名的“康波論”裡,這些大佬除了個人勤勉,也無非趕上了種種風口。即使經歷再難以複製,從這些人的故事裡,總是可以依稀窺見每一個現代人的影子。

祭港商的黃金時代

【主題】:《新連鎖變革》之數字化連鎖

【參會人】:連鎖企業及欲投身連鎖事業的董事長、老闆

【時間】:4月10-13日 (四天三夜)

【地點】:杭州

小編Wechat:wangning900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