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眼咖啡——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上海是全國最鍾情於咖啡的城市,從這幾年的數據相比,上海的咖啡館是北京的1倍,是廣州3倍。一家坐落在上海弄堂邊上的小咖啡,走的快的人可能會錯過。這家小小的咖啡館,被周邊的羊肉面和服裝店包圍著。可比被它20平米的店面迷惑了,它就是近來風頭正勁的FISHEYE魚眼咖啡,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FISHEYE魚眼咖啡完成了數千萬A輪融資,其勢頭直逼瑞幸咖啡。

魚眼咖啡——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魚眼咖啡成立於2010年,先後在北京、瀋陽、成都等地都開過店。2013年,孫瑜曾關掉所有門店,把重點放在咖啡豆烘焙業務上。直到2017年,經過品牌升級後,又在上海以"小店+外賣服務"的升級模式,重新開始。

據瞭解,目前魚眼咖啡已經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十多家門店,包括街鋪、中庭店、外賣廚房店三種業態。

憑啥它能獲得融資?我相信,和孫瑜的一個觀點分不開:一杯好喝的咖啡本應是日常。當精品咖啡擁抱市場時,自然會收穫資本的青睞。

佈局產業鏈 搶佔利潤空間

深耕咖啡行業8年的精品咖啡品牌,魚眼咖啡具有較為完善的供應鏈。從咖啡豆的種植到餐具的生產,魚眼咖啡都具有系統性的產業鏈供應。早在2012年,在全國市場範圍內還未興起咖啡熱潮之時,魚眼咖啡就開始自建咖啡豆烘焙工廠,發展至今,其產能已完全能覆蓋魚眼咖啡所有的門店。

魚眼咖啡——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縱觀目前國內精品咖啡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原材料的成本就是原因之一。由於早期供應鏈的佈局合理。在保證咖啡豆的品質同時,也為其品牌下的咖啡佔據更大的利潤空間。創始人孫瑜甚至希望能做到其價格低於星巴克的20%。

立足商圈 走"小而精"路線

和Seesaw coffee、鷹集等精品咖啡品牌,動輒200平米開大店、大空間的模式不同,魚眼咖啡在線下門店走的是"小而精"策略。

門店面積集中在15~60平米,中庭和街鋪店負責線下體驗和品牌傳播,外賣店則主要用於製作外賣訂單。

其位於上海長樂路的第一家門店就是小小的門臉朝外,有顧客評價"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但從窗口面向路人的咖啡機,卻成為吸引焦點的來源,起到聚攏流量的作用。

"街鋪和中庭門店的"小"解決了滲透率的問題,"精"則體現在門店自帶社交傳播效應上,解決的是"品牌"精神的需求。"孫瑜說。

魚眼咖啡——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北京的798藝術園區、北新橋,上海的靜安嘉裡中心、中山公園——面積雖小,但位置都選在核心商業區域。

"門店最有利於品牌認知與消費者觸達。今年的目標是先吃透北上核心商業區域,將門店數提升一倍以上,之後還將進駐深圳等城市。"孫瑜說。

靠近核心消費群體,抓住對咖啡有剛需的那批人,是精品咖啡走連鎖化道路的有利選擇。

佈局外賣,看好咖啡的日常需求

2018年瑞幸、連咖啡像一條鯰魚,採用新零售模式闖入咖啡市場。但這種新玩法在精品咖啡裡還不多見,魚眼看上了這種業態——通過小程序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同時開通外賣業務。

"外賣可以突破咖啡消費場景,將單一門店的覆蓋範圍擴大數倍。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在線點單、門店自提,還可以訂購咖啡外送以及購買咖啡豆和罐裝咖啡產品。"孫瑜告訴咖門。

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中國的95後和00後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咖啡市場即將迎來爆發。隨著咖啡消費者的逐漸成熟,咖啡的消費場景正在從'第三空間'的社交屬性轉變為'日常飲品'的功能屬性。"

因此,魚眼咖啡希望抓住市場爆發前夕的時間點入局,及早站穩腳跟。

魚眼咖啡——讓精品咖啡成為日常

隨著近些年幾大咖啡品牌的培養和中國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早已培養了一大批國人喝咖啡的習慣。在2019年,咖啡市場的消費也將迎來更大的突破,而精品咖啡本身也會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顯然,孫瑜對於中國的咖啡市場充滿了信心。

魚眼咖啡的架構看起來是為一個高速運轉、規模龐大的咖啡連鎖生意準備的。這樣的投入需要多長時間收回成本還未可知。魚眼目前擁有一筆私人投資。孫瑜沒有透露目前的私人投資來源,他表示在今年以內,處於嘗試階段的魚眼也暫時沒有打算讓資本方介入,"明年初,正兒八經開起來的話,我們可能才會讓資本介入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