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19年5月10日上午,湛江市徐聞縣檢察院起訴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湛江市徐聞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徐聞縣檢察院陳就副檢察長、民行科科長陳才錦出庭支持公訴,還代表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出庭支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徐聞縣檢法兩家非常重視這個案件,徐聞縣檢察院陳就副檢察長出席庭審、徐聞縣法院何儒盾副院長作為審判長,共同審理該案件。為了擴大辦理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社會效果,深入開展公益訴訟,邀請了多名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相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觀摩庭審經過,徐聞縣電視臺對該案庭審活動進行現場報道。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審理查明:被告人矯某某在2018年8月12日國家伏季休漁期間,駕駛漁船在徐聞縣外羅對開海域,使用禁用漁具進行非法捕撈水產品,破壞海底地貌,改變海底表層的穩定性;該禁用漁具作業時產生的渾濁水對海洋生物具有殺傷作用,受損害海洋生態恢復期至少三年以上,嚴重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庭審現場:公訴人以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人圍繞案件事實,通過舉證、質證,充分論證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的嚴重後果。被告人矯某某認識到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當庭表示認罪認罰,並保證承擔修復海洋生態的責任。

當庭宣判:徐聞縣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當庭宣判,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被告人矯某某有期徒刑九個月,支付修復生態環境費36000元,並在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2019年5月11日上午,隨著一桶桶魚苗倒進海里,被告人矯某某依法履行修復生態環境責任,在徐聞縣人民檢察院、徐聞縣人民法院、徐聞漁政大隊的協助下,被告人矯某某在徐聞縣海安碼頭增殖放流。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徐聞縣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結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愛護環境、保護生態,人人有責;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美麗的徐聞縣,從每個人做起。

檢察官小課堂

什麼是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是指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由法律規定的特定機關和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特定機關又是什麼機關呢?沒錯,就是檢察機關!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訴訟法理論認為,利益受到了損害,受害者就有權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救濟。

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後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的五大領域

領域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

領域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

領域三:國有財產保護領域。

領域四: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

領域五:英烈權益保護領域。

檢察官提醒:

當你發現身邊出現以上幾類問題時,可以及時向檢察機關民事行政檢察部門提供線索哦!

本案的成功辦理充分彰顯了檢察機關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積極開展公益訴訟,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的職能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