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三寶、三天門、三主峰、三古木

泰山三瑰寶:也有人叫它們泰山三國寶。這是天貺殿壁畫、經石峪石刻、岱頂唐摩崖。

泰山三寶、三天門、三主峰、三古木

天貺殿壁畫畫的是泰山神“啟蹕圖”和“迴鑾圖”。它們畫在天貺殿內三面牆上,全長62米,高3.3米,圖的構圖宏大而謹嚴,山水樓閣成龍配套,人物色彩鮮明,疏密有致。據說這出自宋人手筆,是國內的藝術珍品。

經石峪石刻為佛教金剛經文,現存一千零四十三字,字大如鬥,剛勁雄渾,歷來被書法界稱做“榜書之宗”。據郭沫若考證,它是北齊人所書。

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時的石刻———岱頂唐摩崖,是李隆基親撰的《紀泰山銘》。字體為唐隸,全部貼金,日光照耀下,顯得金光燦燦,洋洋大觀。

----------

鎮山三宗寶:三宗寶都是清乾隆贈給泰山的。它們是溫涼玉、沉香獅子、黃藍釉瓷葫蘆。

溫涼玉是一隻玉圭,銀灰色,一頭溫,另一頭涼,用手撫摸,一試果然。

一對沉香獅子以沉香木精雕細鏤而成,呈黑色,形態樸實,招人喜愛。

黃藍釉瓷葫蘆原來也是一對,現僅存一隻。葫蘆是黃色釉面,上飾藍色圖案,色調和諧,是瓷中珍品。

這三宗寶現在岱廟內的東御座展出。

---------

登山三天門

泰山的三天門是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

登上盤山路一眼就能看到一天門。除一天門之外,這裡有“天階”、“孔子登臨處”石坊;路東是紅門宮,路西為彌勒院。來到這便算是走上了“登天之路”。

二天門就是中天門,這是泰山東、西兩路會合之處。中天門石坊旁邊有虎埠石,傍石建有二虎廟。遊人至此,就走了“登天”的一半路程。回顧來路,峰迴路轉;仰觀岱頂,直插雲天。

三天門即南天門,進門就算進了“天宮”。泰山索道通車後,從另一路乘纜車,只消用八九分鐘時間就可由中天門直達南天門了。

----------

泰山三主峰:三峰是天柱峰、日觀峰、丈人峰。

泰山三寶、三天門、三主峰、三古木

天柱峰又名玉皇頂,是泰山最高峰。杜甫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指的就是此處。日觀峰位於天柱峰東方偏南,上有氣象觀測臺。這是看日出的好地方。丈人峰在天柱西北,有曲徑通泰山奧區———後山塢。傳說唐玄宗封泰山時,張說擔任封禪使,他趁機私自把女婿鄭鎰由九品官提升到五品官。玄宗見鄭鎰忽穿五品服色,便問張說,張說非常尷尬,無言以對。這時旁有一個機警的伶人代為回答:“此乃泰山之力也”。後人稱岳父為“泰山”,俗稱“丈人”,這就是丈人峰得名的由來。

--------

山中三飛瀑:它們是黑龍潭瀑布、雲步橋瀑布、三迭瀑布。

黑龍潭瀑布在泰山西路的傲徠峰下。這裡有東、西百丈崖,西溪的水穿長壽橋,越陰陽界,遇百丈崖跌宕而下,形似素練,聲如雷鳴。這是泰山中的一個勝景,因下面是黑龍潭,所以名叫黑龍潭瀑布。

泰山三寶、三天門、三主峰、三古木

位於中天門上、五松亭下的雲步橋瀑布,是自岱頂流來的中溪水遇懸崖跌下而形成的,很是壯觀。雲步橋緊臨瀑布,在橋上觀瀑,清風吹來,細雨陣陣撲臉,使人愜意。這裡還有許多石刻,好似書法展覽,筆意多半和飛瀑有關。

三迭瀑布在鬥母宮東側。因有三重山崖錯落,溪水經過這裡自然形成了飛降而下的三層瀑布。瀑聲清韻彷彿三重樂合奏,聽來悅耳。

---------

碧霞三行宮:碧霞祠、紅門宮、靈應宮合為三宮。

相傳泰山主神是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她有三座行宮。上宮即碧霞祠,建在泰山頂峰,主殿覆蓋銅瓦,配殿鐵瓦,這也頗不一般。它的建築藝術水平很高,彩繪鮮明,人們叫它“空中宮殿”。中宮是紅門宮,建在一天門,宮西懸崖上的兩塊紅石好似門扉,因而得名。這是遊人登上盤山路所看到的第一處勝蹟。至於下宮靈應宮,是建於泰安城裡。

---------

山上三古木:秦松、漢柏、唐槐是泰山的三代古樹。

五松亭旁的秦松,相傳最早是秦始皇登泰山避雨處,因樹“護駕”有功,被秦始皇封為“五大夫”,後人附會為五棵松樹。古松已被山洪沖走,後來又種松樹五棵,現只餘三棵,內中一棵枯死了。

在岱廟內有幾株漢柏,蒼幹虯枝,粗達數圍,有的半枯,有的中裂,樹貌很是雄勁。據記載是漢武帝劉徹親手種植的。紅門宮下的關公廟院中也有一棵古柏,石刻上寫“漢柏第一”,是否為劉徹手植,無可考證。但從它那龍舞般的軀幹,交織蔽空的枝葉來看,的確很不尋常。

和漢柏同處於岱廟的唐槐,古株已經枯死,而在其幹內又生幼樹,人們叫它“唐槐抱子”。

這三代古木之外,在岱麓普照寺裡還有六朝時代的古松一棵。“古松篩月”被人們稱道,以年齡說它又比唐槐壽高,我意可以取而代之,但與秦松重名,故不敢妄作倡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