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地球正在向内部吞噬数万亿吨的水,是真的吗?

、花月葬╮


首先来说地球正在吞噬海水是真的,但是数量并没有那么多。

题目中的数据可能有问题,2018年12月底《每日邮报》报道了《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报告,这篇报告称当一块板块俯冲到另外一板块之下会带下去一部分海水,这种理论早都已经被证实了。但这一次的研究发现俯冲板块带下去的水量可能是以前预估的三倍多。

我们知道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它的形成就是因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之下,这里是天然的地震多发区板块俯冲带。

发表论文的团队对马里亚纳海沟天然板块俯冲带进行研究发现,这个地方大约每300万年会吞噬掉大约300万亿吨的海水,如果不严谨的平均一下大约是每年吞噬一亿吨海水,所以本文开头说题目中的数据可能有点问题。

据资料介绍全球的水量大约是136亿亿吨,主要是海洋、冰川、河流、地下水、大气中的水蒸气等,大家不用太担心地球上的水都被地球“吞进肚子”。这些被吞进去的水随着板块俯冲进入地壳深处甚至是地幔中,它们被储存在矿物的晶体中。

同时被地球吞进去的水也会以火山喷发等形式再次回到地表,我们可以把这种称为深层水循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是深层水还会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返回地表,这是现在还未知的。



科学黑洞


看到这篇报道,我反复仔细想。觉得说的蛮有道理的,前几年听说世界上召开一次会议,是在水下召开,说什么地球变暖,二极冰川消融,海水上升,涚什么一个小岛国要沉入海底,这种预测不断的更新,甚至于有人计算如果两极冰融,估计陆地都很少了,因为我是一个老农民,也没有到过海边,整天的窝在家里,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对其宏现世界不甚了解,但是对于我身边自然景象还是记忆犹新的,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正在少年时候,每天都村边里面捅蠏子,捉小鱼,田沟沟沟有水,淌水不止,走到一些地方还能听水的哗哗声。有好几年,门口田还栽水稻,种小麦,种水稻最好呢,因为不要车水,只要把泉水:拦着,田里的水就满了,不但是我们小村,邻近几个村里都一样,有一个村边的泉水可以浇半个圩口达一百亩地,另一个村也能浇五十六亩地,更奇怪的是山顶还有泉水,虽说不象江南山上栽秧,但是常年小沟水滿满的,现在情况不一样,我们村的田沟里几乎无水,所以也就没有小鱼和蠏子了,邻村泉水量也宿减了一半以上,山顶上泉水则更小了,现在的水到那里去了,我想是不是被地球吃掉了呢。我是不知道的,注我们这个地方的地理结构几乎没有动,就是说没挖煤,没抽油,设挖过砂,环境还是那时的样子,只不过现在杂树多了,草多了,过去都是荒山秃岺,现在没人砍草煮饭,都是用电或煤气所以山上树草都多了,人都不能走。

另一点我们也能看到就是石油的开採量,真是大的去了,记得胜利油田发现后,国家就说石油基本自给,而现在发现多少油田,但是仍然是进口大国,听说欧佩克要减少石油生产量,石油生产量还是惊人的,这些地下的石油,比喻不恰当的话,好象是地球上血管,如此大量开採,太难为地球了,它不得不选择最不值钱的水来补充了,所以说地球大量吞噬水,我认为是真的,而且是给人们的一个信号,一定要善待地球,珍惜这让人类生息的地方。


安徽巢湖记忆


少量的水流入地球内部并不稀奇,因为地球上的水,除了地表上的海水、湖水、河水之外,还有隐藏在地底下的水,也就是地下水,但是无论如何,地下水的量不会一直增加,除非地球内部有很多的空洞,否则地球表面的水是不会都流入地底的。


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地下海洋构造板块的慢动作碰撞,造成了一些海洋水流入了产生的缝隙中,但是跟地球上水的总量比起来,这些流失的水是微不足道的。科学家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持续性的监测,发现了每年大约有几亿吨的海水流入地球的内部。

虽然地表水的确有一部分因为地球板块运动而进入地球的内部,但是这个海水量却并没有题目中所说的那么多。如果每年真的有几万亿吨的水流入地球内部的话,那么根据统计,地球上的海水总量大约为138亿亿吨,假设每年流失水量为5万亿吨的话,那么按照这个流失速度,地球上的海水岂不是几十万年的时间就全都流入了地底?这样的话,地球表面怎么可能还有水呢?


真实情况是每年进入地底下的水大概有几亿吨,但是别看这个水量相对于地球上水总量不怎么起眼,也不要小看它,因为虽然量很小,但是时间久了流失的水量也会很多,但是为什么地球上还有很多水呢?其实流入地底的水并不会一直留在地底下,它们也会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出来,例如火山喷发就是一种方式。

此前有一份报道称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因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造成了水量流失到了地球的内部,而最新观测表明,流失的水量可能是之前预计的三倍之多。但是科学家说的是这个地方大概300万年的时间会吞噬大约300万亿吨的海水,所以算下来每年能够吞掉1亿吨的海水。而这个海水量,相当于地球海水总量的138亿分之一。


镜像宇宙


千真万确

2018年11月份,科学通过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地震数据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得结论:海洋中的大量水资源正在流向地球内部。

马里亚纳海沟下的构造板块正在缓慢撞击,并形成俯冲带,并伴随着海水渗入地球内部。

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周围建立起19个地震仪网络,检测了一年多的海底震动脉冲信号。

发现了海底俯冲带深达96公里,这一深度已经达到地幔上层了。

科学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板块每年都在下滑,直至地幔。断层带的海水沿着空隙向下渗入。

渗入海底内部的水,越靠近地幔其温度和压力越大。这些水在高温和高压下被挤入到岩石中,并随着岩石被送到地幔深层。就这样海洋中的水被地幔吸收了。

研究人员发现每年约有30亿吨的水通过这种方式被地幔吸收。但是这些水不可能长期堆积在地幔,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升到海洋。

比如火山爆发,这些水会以蒸汽的形式重回大气层。

不过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留向地面的水量远远大于火山爆发释放的水量。所以地幔每年还是净吸收大量的水。

至于这些水会以怎样的形式释放出来,还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疑问。


科学认识论


这是真的,科学家此前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监测,发现会有大量的海水通过板块运动进入地球内部,但这个海水量并不大(每年大概有数亿吨海水进入),题目中说的数万亿吨,恐怕是数千年的总量。

但这个现象并不奇怪,而且进去的水也不是不能出来,否则地球上的海洋早不存在了(地球年龄46亿岁),而这些水的排除方式就比较多了,常见的比如火山喷发

以马里亚纳海沟为例,这个海沟就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二者对冲形成的,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菲律宾板块下时,海水就有机会进入地球内部。

但是海水的损失量算不上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全球海水总量大约是132亿亿吨,也就是说,即便是一年损失1亿吨,那要损失132亿年,宇宙的年龄不过才138亿年。所以每年损失数亿吨,并不会对海洋造成什么影响。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这条海沟的形成超过6000万年以上,那么科学家们在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地质现象。

由于地球地质运动的不断发生,海洋中的水会不断涌入地球的内部,但这些水到底去了哪里人们并不清楚。

不过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有大量的水涌入地球内部,但绝大多数的水都会以火山喷发,以及水蒸气的形式返回大气层。

所以海洋上中的水并未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在进行循环,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那些涌入地下的水,是否会以火山喷发等一些回流的方式进行循环,可能还有待继续研究。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涌入地球内部水可能有一部分进入了地幔,但经过模拟的实验之后,结果显示地幔中含有的水分要比想象中的更低。

至于说地幔更深的地方,那恐怕就更不可能了,由于地球的内部高温高压,这里的环境极为的干燥,即使地幔中存在水,但水进入地幔深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最后还有一点,科学们在研究地球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幔当中有一种叫做尖晶橄榄石的物质,这种物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会融化会释放出水分子。

这样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地球上的水可能并非来自于彗星,而是从地球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


种植恒星


长久以来,地质学家已经知道板块俯冲带中会把水困住,这是地球表面的水进入地球深空的唯一机制。不过,不同研究对于这些水量的估计存在很大的分歧。在2018年,《自然》(Nature)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1]表明,俯冲带每年会把30亿吨的水拉入地壳中,这是此前估计的3倍。

由于地壳运动,地球各大板块之间会不断发生碰撞。大洋板块撞击大陆板块就会形成俯冲带,同时会把海水带入地壳中,这些水会被岩石吸收,形成特殊的水合矿物。通过研究这些水合矿物,可以估算有多少海水进入地球深处。

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周围布置了地震传感器网络,它们可以测量地震波穿过地壳产生的回声。由于海洋地壳中存在充满水的岩石,所以地震波经过这些区域时,传播速度就会出现下降,由此可以估算出地壳中的含水量。

分析表明,海底地壳深达30公里的地方存在水合矿物。根据速度、温度和压力等一系列数据,科学家估算出每年有30亿吨的水会随着板块俯冲进入地壳中。另据估计,地球上海洋水的总质量约为140亿亿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地球上海水在5亿年之后就会被地球内部吞噬殆尽呢?

事实并非如此。被地壳吞掉的水又会以某些方式重新回到地表,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火山喷发。海洋中的水并没有少掉,最后回到地表的水与原先少掉的水相当。

参考文献

Chen Cai, Douglas A. Wiens, Weisen Shen, Melody Eimer, Water input into the Mariana subduction zone estimated from ocean-bottom seismic data, Nature, 2018, 563, 389-392.


火星一号


答:这个消息来自于2018年12月份,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说研究人员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处,每年会吞噬掉上亿吨的海水。


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互移动,这种现象最早是在1915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现在称为板块构造学说,通俗地称为大陆漂移说。

比如青藏高原,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导致抬高的,然后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而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菲律宾板块俯冲形成,冲入地幔的板块将重新融化为岩浆。

在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还会导致一部分海水灌入地壳内部;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马里亚纳海沟处,每年有一亿吨的海水被灌入地壳内部,比以前估计的高了三倍多。


而太平洋的海水总量,高达70亿亿吨,在马里亚纳海沟处吞噬的海水,基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研究人员使用灵敏的地震波传感器,测量地震波在地壳和地幔中的传播情况,对于含水量不同的岩石,声波的传播速度会所有不同,以此分析出马里亚纳海沟周围地壳的含水情况,估算出每年从此处流入地球内部的海水量。

这些海水在进入地球内部后,并不会凭空消失,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作用,海水会和岩石会形成特殊的结晶水合物,然后随着地质运动,在遥远的未来或许会重新释放出来。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科学家是这么说的,频发的地震使地球板块发生错位移动,于是在地壳不断移动中每年地球都会吞掉3万亿吨海水进入地幔层,与此同时很巧的是地球吞掉的水量正好又和火山喷发的量差不多,因此,尽管每年又如此多的海水被吞噬,但又以其他形式释放出来了,所以地球的总水量和以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火山在喷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喷出大量的气体,岩浆及固体喷发物,固体喷发物中的火山灰会在空中大范围传播经久不散,污染环境的同时带了巨大的暴雨和泥石流,岩浆更是温度高达700摄氏度以上,经过的地方会带来巨大的灾害,如火灾等,和火山灰会从侧面带来降雨和气候骤变一样,岩浆冷却过程中在温度差异的作用下同样会形成地下水,也称初生水,科学家们只测得的地球吞噬的海水和通过火山爆发释放的总物质量差不多,但为何冰凉的海水进入地幔层后会变成滚烫又污染环境的火山喷发形式出现,这一系列的过程只能等待科学家们后续进行解答了。

对于这个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地球目前每年都会发生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的现象,如果吞噬海水对我们有害,或许地球上的水早已被吞的差不多了,毕竟地球已经形成几十亿年了,吞噬海水绝不可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如果说地球吞海水这个发现是真的,那么火山喷发就是释放海水的说法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就是假的,否则凭地球每年的吞水量世界恐怕早就变得干涸了,这一切是大自然早就设定好的循环,不管是不是巧合,我们期待科学家们更多的发现。


镁客网


水循环不仅仅包括在大气、海洋和地表水之间循环的水,当海洋地壳俯冲或滑动到相邻的地壳板块下时,会带着水下沉到地幔中时,深入地球内部。

2014年3月,科学家们在巴西一座火山喷发出的一颗钻石中发现了一块蓝色的地幔岩,这是从地球内部得到的岩石样本,就是那一小块地幔岩,科学家发现含有惊人数量的固态水,占总重量的1.5%,这是第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地幔过渡带中有大量的水

2014年,科学家将北美地下地震观测与地球动力学建模、高压和低温熔融实验相结合,得到结论:地表以下410至660公里的地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其容量是地球所有海洋的三倍。研究小组使用2000台地震仪研究了500多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通过测量海浪在不同深度的速度,研究小组发现了含水层岩石,因为地震波穿过潮湿的岩石比穿过干燥岩石需要更长的时间。

下图为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的地幔岩,约含1%的水,与科学家在地震观测中推断出的结果相似,地幔岩是橄榄石的一种高压形态,在地幔约520-660公里深处稳定。

2018年11月,科学家继续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地球对海水的拖曳力大约是之前估计的三倍,对全球水循环具有重大影响。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使用部署在马里亚纳海沟的19台被动海底地震仪,以及7台附近岛屿的地震仪(如下图),发现俯冲带将更多的水带入地球深处,比科学家之前估计的要深很多。

研究结果表明,板块顶部的海水沿着断层线流向地壳和上地幔,然后被困住在其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化学反应使水变成非液体形式,含水矿物将水锁在地质板块的岩石中。然后,板块携带着水继续向地幔深处爬行。地震图像显示,马里亚纳海沟水化岩石的面积在海底下延伸了32.2公里,仅在马里亚纳海沟地区,往地幔的输水管道就比以前计算的要多四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